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治国的指导理念,它们是相互契合的.就当前而言,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其现实的任务即是在我国行政法治当中体现出我国现代行政法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及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要厘清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各阶段的特征.从主体、行为及程序等方面加以强化.  相似文献   

2.
服务型政府首先应当是法治政府,法治是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行政的服务导向,同时也是依法行政的政府。服务型政府之"服务"侧重于政府行政的宗旨和导向,法治政府之"法治"强调的是政府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和方式。两个概念是从不同角度对政府行政提出的要求。服务型政府是更高目标,法治政府是最低限度的行为规则。  相似文献   

3.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在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首要的是在理念上有重大创新,这种创新要求各级政府特别是公务员要树立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效能、便民政府、责任政府的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4.
安晨曦 《行政与法》2012,(12):25-30
我国确立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现在行政公开与服务行政理念的同时,还对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进行了回应。立足于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视角分析该制度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应当在遵循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目的与服务行政理念之基础上,从扩大帮助权受益主体范围、取消帮助权行使条件限制、建构服务给付的正当程序、明确行政服务的救济途径及建立政府信息申请教示制度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执法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政治文明的实现。提高政府公信力应把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作为行政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应在深化执法理念、提高执法能力、强化执法监督和营造执法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既定的行政改革目标。在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治理方略的背景下,我们大力建设的服务型政府必然是法治政府,必然是致力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政府。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提高行政立法质量,推进行政执法改革,完善行政监督,使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7.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需要积极适度、刚柔相济的政府干预;加强行政指导是提升政府的危机干预能力的一个切入着力点;行政管理方式创新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理性选择;应当通过创新不断完善行政指导制度、提升政府的危机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是当代中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也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问题的客观要求。本问卷调查旨在针对行政指导在全国工商系统实践现状作定量分析,通过对有效答卷的定量分析,力求系统深入地分析行政指导在工商机关的开展状况、主要方式、内在动因、外部条件、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及对策、行政相对人接受行政指导的情况、对行政指导的评价及建议等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为工商行政机关以及其他行政机关在转型发展新时期有效推进行政指导、建设法治工商和服务性工商提供实证性的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9.
行政不作为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不符,与依法治国、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悖。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我国行政不作为的生成机制,在此基础上,从行政权的配置、行使程序、责任追究和监督救济等角度探讨行政不作为的法律治理。  相似文献   

10.
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重要保障。自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政坛掀起了一场迅猛的"问责风暴",取得了一大批问责成果,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凸显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完善行政问责制度,以确保政府部门及官员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由此建立起廉洁、高效的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以追求公众利益最大化、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目标、以法治为手段,全面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现代政府。"以人为本"是服务型政府的价值追求,"以人为本"、以公民权利为本位以及公众利益最大化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目标。目前,在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发展型、保障型和参与型三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政府自2004年首次提出以来,已在执政党和政府的纲领性文件中受到高度强调。十七大报告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部分陈述:"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再次提出"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  相似文献   

13.
唐葵  肖龙 《行政与法》2010,(8):40-42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根本性转变,必须与政府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相辅相成。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利于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障碍,提高政府公信力,重塑政府形象,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的积极引导作用,有利于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核心的行政理念,以转变职能为核心,以依法行政、公开透明为准则,以"大部制改革"和"公共财政"打造为推手,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切实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宪政,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宪政的目的性价值基础是"以人为本",它要求保障和实现个人的权利或基本人权。服务型政府,即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以公民本位、社会本位为指导原则建立的政府。本文以宪政的基本要素,民主、法治、人权等方面与服务型政府的内在契合性为切入点,在分析服务型政府的概念的基础上,从理念、模式、程序、规则等方面对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政府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要求政府必须加速转型,克服以往管理上存在的弊端,创新管理理念。本文对政府管理理念创新的制约因素做了重点分析,同时对政府如何进行管理理念创新,全方位构建其合法性基础,突破管理理念创新的瓶颈因素,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实现现代的"善政"的路径选择提出了若干建议,对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行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地方治理中探索党政合设、合署的行政法治变革,既是新时代行政法的重要命题,也反映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宪法定位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共同要求。此次党政合署改革,应当坚持"依宪改革""中央统一领导""地方自主、积极"的法治理念,总结我国党政合署的有益经验,从权责统一、行政法与党规相协调、行政行为规范以及监督体系等四个方面,确立我国党政协作行政法治模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杨东曙 《法制与社会》2010,(20):159-159
本文通过对"有限"与"有为"政府的阐述,指出了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说明政府必须在法治下划分权限,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提出我国政府改革首先要建立有限政府,以法治下的有限政府为基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张迎涛 《中国司法》2009,(4):99-100
一、“服务型政府”的提出过程 早在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听取代表论及政府职能转变时指出:“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时隔一年,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200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又提出要“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将服务政府与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并列。2007年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再次强调了“服务型政府”,并首次将“建设服务型政府”设定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蒋瑛 《行政与法》2009,(10):4-7
政府职能转变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延续,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发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间,经济体制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再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全能政府"过渡到"建设型政府",再到现在的"服务型政府"的建立与完善。政府职能的演进已经体现出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内在要求,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服务行政将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落脚点,而以责任观念为前提、以人本观念为基础、以电子政务为技术手段的服务理念的提升必将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论服务型政府的法治理念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进步的进程始终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府治理方式的发展。在政府治理方式的发展进程中,政府职能转化则是核心步骤。在政府职能转化目标上,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构服务型政府。构建服务型政府,既是对我国政府改革和发展方向的重新定位,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既是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职能与行政管理体制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从政府规制与服务型政府的契合出发,服务型政府应当有相应的法治理念,呼唤开放的、公开的治理模式和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