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李后龙到徐州中院担任院长已有5年整。5年中,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李后龙强力推动了徐州市两级法院的司法公开,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向社会公众敞开法院的大门,接受社会广泛的监督,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法院的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法院审判质效、法院形象、司法公信力、社会认同度的显著提升:2010年,徐州中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命名为"司法公开示范法院";2011年,在徐  相似文献   

2.
《中国审判》2013,(12):106-106
<正>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指出,推进司法公开,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新媒体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司法水平和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公开、透明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准则,是人类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司法公开、公正与否,是一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形象的直接反映。推进司法公开,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有利于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司法公开向更广更深处推进,可以更充分地实现公众的知情权,有助于社会对人民法院工作更好地进行监督。把司法公开向更广更深处推进,要不断扩大司法公开的范围,不断创新司法公开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司法信息化战略的推进,新媒介对法官逐渐具有了三重意义。首先,新媒介是法官的传播手段。法官负有实施和宣传司法公开之职责,新媒介急剧提升了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但可能会弱化司法文化价值。其次,新媒介是法官的裁判辅助。以智能化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介逐渐被应用于司法审判之中,提升了司法效率,但可能会改变法官认识过程,影响其个案参与程度、理性能力培育和真理判断标准。最后,新媒介正在成为法官之替代方案。新媒介为审判过程引入了技术要素和科学权威,削弱了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主导权、话语权,最终可能会危机法官审判权力资格。这三重意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法官应当合理、适度和理性地对待新媒介,以提升司法宣传效果,发展审判能力并捍卫审判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第一个话题是大力推进司法公开。这部分主要讲了两大内容:第一,强化司法公开;第二,强调司法与媒体的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去年发布了《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这两个标志性文件发布以后,反响很不一致。主要的负面反映是关于媒体的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时代,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的深入推进为媒体介入司法提供了丰富的司法信息和多样化的介入平台,但媒体过度介入司法现象频繁发生。正视并正确处理司法与媒体的复杂关系,警惕并防范媒体过度介入司法给法律价值与制度建设带来的冲击,应当从提高司法应对媒体能力、推动媒体自律、保持司法与媒体的理性距离等方面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6.
正边沁说:"没有公开就没有正义……公开是正义的灵魂。它是对努力工作的最有力的鞭策,是对不当行为最有效的抵制。它使得法官在审判时保持法官的形象。"然而,作为司法权对个人权利的行使方式的法律要求,司法公开给当事人带来的必然是个人私权被限制,这种限制在突破了一定的界限之后即演变成为对当事人私权的侵害。故此,必须界定司法公开之度,在司法权和隐私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司法公开是指整个司法运作过程中应保持透明和公开。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司法运作过程中的公开的要求无论从内涵、程度和方式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一是公开内容的扩张,如要求司法规范性文件的公开、案件的公开、执行的公开、司法信息统计的公开等;二是公开程度的扩张,司法公开不仅要求个案文书的公开,还要求法院的裁判文书作为整体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公开,如汇编成册,方便检索,以便公众知晓;三是公开方式的扩张,基于对公民参与权的尊重和重视,法院不仅要单方公开,还要与公众之间建立起互动反馈机制,使公众不只是被动地"知  相似文献   

7.
钱弘道  姜斌 《政法论坛》2013,(4):121-128
当前我国法院系统进行的司法公开化改革将司法公开的主旨定位为对法院的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地方法院在改革措施上将公众和司法权的主要关系局限为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通过两个模型可以说明公众、媒体与司法权的正向关系。第一个模型通过诉讼活动对当事人声誉的影响,分析司法公开如何通过"信号"机制提高法院判决执行力;第二个模型从"公众强制机制"出发,分析司法公开对于法院与行政机关在权力博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两个模型说明,在强调公众和媒体对法院活动进行监督的同时,我们忽视了公众、传媒对司法权的强化作用,当前司法公开改革从理念到具体措施尚需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通过对司法公开工作的有力推进,为全市法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一是完善了内外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二是积极推进"阳光司法",确保司法公正,增强了司法公信,同时促进了广大法官自觉增强业务素质,提高司法水平;三是致力于公开和服务相结合,诉讼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是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法院更广泛地赢得了社会支持。近几年来,深圳法院的工作报告均在人大会议上以高票通过。2012年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我国首个《中国司法透明度年度报告》,深圳中院在测评的43个较大市的中级人民法院中,总分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9.
张武 《中国审判》2013,(10):90-91
<正>人民法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有力保障。深刻理解司法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群众路线是人民司法工作一以贯之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大力加强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见》要求"从有利于强化社会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有利于提高审判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出发,对审判公开的范围、内容、对象、时间、程序、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稳妥有序地推进司法公开,坚持不懈地提高司法透明度,逐步完善司法公开的制度机制。"司法公开的时机是司法公开机制的重要内容。司法公开的时机应当遵循尽快公开和适时公开原则。针对不同的公开内容和对象,公开的时机应当不同。立法应当明确规定对公众、当事人、人民陪审员、听证公开中对听证参与者和旁听人员等对象公开司法信息的具体时间。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重点由立法向司法转变,媒体对司法监督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媒体与司法之间一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禁止"媒体审判"已经是国际新闻界的共识,另一方面要促使媒体监督真正成为司法公正的推进器。本文从审判公开、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三个概念分别与媒体监督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建立合理的媒体监督模式,包括媒体应保持中立谨慎的态度、司法机关应建立配套制度、国家应加快立法步伐等。  相似文献   

12.
论司法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世贵 《北方法学》2012,6(3):76-84
司法信息公开在我国已初露端倪。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之后实行司法信息公开,对于扩大公共信息公开的覆盖面、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增强国家机关的透明度、促进司法廉洁、实现司法公正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行司法信息公开,应当对司法信息和司法信息公开进行正确、合理的界定,慎重、周密地确定司法信息公开的范围,科学地设计司法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救济与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网络民意、媒体对司法审判和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的影响日益深刻,甚至被冠以"网络审判""媒体审判"之名。正常的司法、行政活动为何因民意、媒体而摇摆。本文从司法、行政活动的瑕疵、信息公开、司法独立与人民监督等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开面临诸多障碍,这些障碍有些来自于法院内部、党委、政府等一系列权力部门,是阻碍司法公开发展的内因因素,本文称之为"体制内障碍"。而也有些问题来自于公权力机关之外,如当事人、媒体、公众等,本文称之为"体制外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司法公开面临的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障碍,并提出了客服障碍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石安琪 《法制与社会》2010,(31):209-210
新闻媒体为吸引眼球,在报道司法案件时往往与司法独立要求、司法程序规则和法律事实诉求产生矛盾与冲突,以至于社会公众对案件的是非曲直莫衷一是,影响了司法判断的明确性和司法权威。本文试从媒体审判与司法公正双视角探讨司法机关如何更好地处理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媒体对司法的监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建林 《河北法学》2004,22(6):133-136
大众传媒是当今社会公众了解公共信息并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媒体的监督具有促进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和司法公正的价值,但媒体与司法之间同时存在着冲突。冲突的解决应当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以达到保障人权和司法公正的实现。从我国的司法现状看,更应强调对媒体作为公众舆论渠道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媒体审判在宣传法制教育、推动司法审判公开透明、实施媒体监督、倡导公平正义价值理念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其绑架公众舆论介入司法审判的风险性也不容忽视。本文结合美国陪审团制度,对我国的媒体审判现象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首先,感谢正义网、腾讯网、检察日报等媒体提供的支持,感谢参会的各位领导、知名学者和媒体人士。西南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利用公开的材料,撰写了《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09)》,既关注了中央,也关注了地方司法改革;既关注了司法改革文  相似文献   

19.
维护社会正义是舆论、媒体与司法实践的共同目标。从系统论看,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司法案件舆论引导是三者互动的一种常见状态。在司法案件舆论引导中,供给专业法律知识能够促进三者的良性互动。本文以极具代表性的昆山案为例展开案例研究,发现新闻媒体通过法学专家向公众供给专业法律知识、司法机关自媒体向公众供给专业法律知识,能够促进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实现司法案件舆论引导效果。社会正义的维护并非仅靠法治实现,司法与舆论、媒体的互动能够更好地落实法治的正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重庆“打黑”行动中,公安、司法司法机关在处理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推广的经验,也有一些存在的问题。“打黑”行动中重庆市公安、检察机关新闻发布的经验有:重庆公安、司法机关适度公开信息体现执法文明,及时回应媒体质疑符合公诉机关的职责。“打黑”行动中重庆市法院及法官新闻发布的经验是:推行“分区就座”和“声音直播”实现审判公开;宣判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审后答疑。公安、司法机关在处理媒体与司法关系的过程中应当改进的方面是:限制个人隐私和证据内容的公开;对民众特别关注的案件应当庭审直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