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单位犯罪的理论与实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位犯罪的理论与实务张目**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单位犯罪”这一概念是我国立法之首创与独有。刑法理论上则通常使用“法人犯罪”一词。但无论是法人犯罪理论还是单位犯罪理论,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一致的,即研究与自然人相区别的社会组织能否成为刑...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根据关涉单位犯罪立法的正当性。它不仅深刻影响着单位犯罪研究的基本立场,而且决定着单位犯罪理论的整体框架与具体内容。然而,学界对此问题并未做深入研究。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单位犯罪理论的发展。通过对自然人犯罪刑事责任根据是意志自由的把握,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的根据可从单位意志自由中得到解答,并在单位犯罪故意与单位犯罪过失中获得证成。  相似文献   

3.
犯罪理论的研究目前非常活跃,但是犯罪理论研究是社会科学中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寻找发现研究犯罪规律是犯罪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对此犯罪研究要防止过度的娱乐化、简单化、片面化,唯此才能揭示犯罪规律,建立犯罪理论体系,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为社会治安的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4.
犯罪理论体系研究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犯罪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关于犯罪的条件、形态、种类、刑事责任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依一定关系组成的有层次、有结构的知识系统,它是关于犯罪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的理论化与系统化,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任何犯罪理论体系都有自己的结构、要素与功能。犯罪理论体系一般具有解释、认识、预见、评价和创制5大功能。决定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有两个主要的标准:外在标准和内在标准。构建犯罪理论体系的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和"系统论",它们相辅相成,都是构建犯罪理论体系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是我国犯罪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行为人的罪过形态在量刑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犯罪理论中,故意与过失是截然不同的心理态度。刑法对泄漏军事秘密罪的立法规定,没有区分故意与过失在量刑上的不同,具有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重新审视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杨岭 《犯罪研究》2016,(1):106-112
芝加哥社会学派关于犯罪理论的观点主要有犯罪的空间布局论以及犯罪的文化与符号观.芝加哥社会学派在理论成果、研究方法、研究精神等方面对犯罪理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学派犯罪理论及研究存在局限,过分强调生物性因素;研究数据来源缺陷;忽视系统的社会学理论建构,存在明显的非学科化取向;城市生态模型缺乏普遍性规律.  相似文献   

7.
<正> 全国人大常委会1988年以来颁布的四个决定以及环保法、铁路法等20多种其他法律法规中都规定了法人犯罪和法人的刑事责任,对此,一些学者主张对法人犯罪理论应进行深入研究。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这些决定所确立的是单位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而不仅仅是法人犯罪,单位的内涵大于法人,应深入研究的是单位犯罪理论,法人犯罪问题也自然包括在其中。笔者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8.
犯罪学是专门研究犯罪事实(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人)的综合学科。基于事实反映的基本特征,实证研究是这个学科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但是,犯罪学的实证研究,又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是主流的犯罪学理论都倾向于把自己的学说看作完整的犯罪理论体系(如盲人摸象)。另一个是当代中国的犯罪实证研究,不仅描述犯罪现象、解释犯罪原因、深入探讨犯罪人的实证作品屈指可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严重不足。从一体化的观念出发,犯罪学亟需以整体思维协调相关学科、方法、结构、体系的关系,加强实证研究的同时,也要避免一以贯之的绝对主张(如管中窥豹),寻求犯罪治理和学科地位的整体突破。  相似文献   

9.
《政法学刊》2015,(5):64-71
犯罪职业化、团队化、流窜化趋势明显,系列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比重增加,然而系列案件一直是刑事案件侦破中的难点。并案分析行为技术以犯罪形态理论、日常活动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以及理性选择理论等犯罪理论为基础,提出犯罪行为一致性和行为特殊性的假设,结合当代实证分析技术,形成系统、完整的案件合并分析程序,分析影响案件合并准确性的相关因素,作出合理的并案决策,为系列案件侦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犯罪的原理在刑法基本理论中居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其开拓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刑法学科盼整体研究水平,也是正确、深入地开拓研究刑事责任、刑罚总论以及罪刑各论等领域的必备基础与重要条件。现行刑法典颁行十多年来,随着一批刑法学专题著作先后问世,使我国关于犯罪理论问题的研究有了显著的进展。但是,这些论著都还局限于犯罪领域的某一个专题或某一方面的问题,对犯罪论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论著尚付阙如,刑法学界引为缺憾。现在,由马克昌教授主编的《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11.
姜涛 《政治与法律》2021,(5):105-122
作为对我国近年来发生争议的热点案件的一个理论回应,需罚性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功能与定位被提出。我国目前的犯罪论体系均是以应罚性为中心展开的,缺乏对需罚性的判断,从而带来严重的理论与实践困境。犯罪论体系须认真对待刑法体系内的应罚性与刑法体系外的需罚性。从理论上,需罚性就是从刑事政策或宪法上判断有无刑罚处罚的必要性,是以预防的必要性为理论根据架设起刑事政策或宪法与刑法体系之间的桥梁,具有兼顾体系正义与个案正义的合目的性。同时,将需罚性导入我国犯罪论体系具有立法与司法基础,与我国实定法之间具有融贯性。我国应当建构应罚性与需罚性并重的犯罪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肖灵 《政法学刊》2013,30(4):68-72
传统刑法理论是否认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研究的发展使刑法学界已不能回避共同过失犯罪的存在.明确违反共同注意义务在共同过失犯罪中的核心地位,准确划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判断对象,正确认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共同过失与竞合过失的区别,对纠正传统理论对共同过失犯罪的误解,建立和完善共同过失罪理论体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荣春 《河北法学》2008,26(5):87-96
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国内刑法理论中早就提了出来,并在现行的刑法条文中有所表述。但对该原则的已有理论研究高度不够,视野狭窄。立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之于刑罚个别化、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刑法人道主义原则的关系较为全面而深入地揭示了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刑法核心原则地位,从而为宏观把握和整体领悟刑法开启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4.
中外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构成是刑法理论的核心,也是刑法科学中举足轻重的基本范畴。本文通过对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和外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较为全面地透视了中外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存在的差异性,从而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中外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内在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的刑事归责问题上,西方国家传统上遵循的是以企业员工的行为和主观过错推论企业行为和主观过错的原则。如今,这一归责方式正在受到普遍的质疑和挑战,一种建立在“组织责任”基础上的理论正在兴起,并为企业合规引入企业归责原则确立了理论上的依据。我国刑法所确立的单位犯罪制度,面临着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入罪标准不统一”“同罪不同罚”,单位所承担的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难以保持均衡,以及认定单位主观意志较为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唯有建立“企业独立意志理论”,将单位视为一种独立的生命有机体,承认其具有实施独立行为和具有独立主观意志的能力,才能走出上述困境,并将企业合规融入单位归责原则之中。  相似文献   

16.
德日犯罪论三阶层体系在其理论多元化的背后存在实定法背景。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在司法运行中自觉修正了其理论预设中的逻辑错误,呈现出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的实质化与违法、责任要件弱化与空洞化的局面,从而使得该体系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基本模式呈现趋同的趋势。基于对我国犯罪构成体系司法运行状态的实证考察,我国刑法理论与实践最需要借鉴的是德日刑法的解释论而非体系论。  相似文献   

17.
网络共同犯罪若干疑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霞 《河北法学》2007,25(11):190-197
网络空间中的共同犯罪,由于犯罪人之间往往是单纯的技术配合,彼此之间互不相识,甚至永生不会谋面,从而使该类犯罪在共同犯罪故意的认定上、网络单位犯罪与网络共同犯罪的区别上、共同犯罪的聚合形式上均产生了困难.犯罪方法和犯罪手段呈现出的网络化特征,使网络环境中的共同犯罪问题成为刑法理论急需给予关注并加以及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计算机网络共同犯罪的含义及特点的分析入手,网络共同犯罪故意的认定网络单位犯罪问题网络聚合性犯罪的性质及其认定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于犯罪构成要件的逻辑顺序,我国现有的理论观点有:认定犯罪的顺序;犯罪发生的顺序;系统论的逻辑顺序;不同诉讼阶段不同的逻辑顺序;阶层式的逻辑顺序;类型化的逻辑顺序等观点。这些观点虽然表面上各不相同,但是都存在共同的缺陷,即都没有明确研究犯罪构成要件逻辑顺序的功能,也没有认识到犯罪构成要件在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中所具有的不同功能。犯罪构成要件在刑事程序法中的功能是查明事实,在刑事实体法中的功能是认定犯罪性质,根据不同的功能,犯罪构成要件具有不同的逻辑顺序。澄清犯罪构成要件之间的逻辑顺序,不但能促进理论的深化,而且能给予司法者正确的指导,有利于防止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9.
利用保健食品传销犯罪是新型的传销犯罪,其在骗取财物的过程中涉及对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其构成要件要素又与诈骗罪具有交叉部分,而"两高一部"的《关于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并未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诈骗罪之间的罪数讨论予以明示,有必要通过二罪理论上的竞合论争议,比较日本刑法的竞合论规定,结合我国竞合论的规定,明示利用保健食品传销犯罪与诈骗罪的交叉部分的罪名适用关系。  相似文献   

20.
齐霞 《政法学刊》2005,22(6):46-48
单位如果实施了自然人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并不能以单位犯罪论处,是以个人犯罪论处还是司法机关不予处理而放纵犯罪?这一问题理论界存在有不同的看法,且在司法实践的处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争论,至今尚无定论。这样的现状,一方面难于体现我国的刑法保护功能,另一方面如予以处理,则可能冒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风险,的确是一个两难问题。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的刑事当罚性,罪刑法定原则下的犯罪的变异与司法实践,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的法律认识等问题的探讨,希望能为现实问题的解决开辟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