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公平、效率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本文指出作为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公民"基本福利权利"的表现形式,社会保障必然充当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基本社会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追求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建立和谐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物权层面的物权公平与物权效率相适应,但在物权效率与高层面的社会公平之间的交叉层面,物权效率则因起点、机会、结果等与社会公平发生冲突;在这一交叉层面的物权垄断势能所产生的"马太效应"不可能熨平。通过公平与效率在立体结构中的对立统一路径可知,实现物权自然化发展向社会化转变,是效率与公平和谐统一的动力机制。公权力管制时限制物权利用中附属权利而防止物权垄断形成。限制是在初次分配中重新界定权利,不是要素所有的分配。通过权利分配为弱者增加竞争的权利势能以缩小贫富差距,这是北欧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3.
钟付和 《法律科学》2000,(6):108-117
从法律与经济的层面分析,证券法的公平体现分配正义,反映了证券法中应有的理想法律价值;证券法的效率为一种制度效率,体现了证券法对其所调整关系的现实作用.证券法的公平以秩序为形式,以主体的平等、自由为内容.在我国的时代背景下,证券法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论上应该是公平促进效率、效率体现公平,但由于理论理想与现实目标的冲突,在立法与法的实施等实践过程中,现阶段应着重对公平与效率二价值取向的均衡与整合.  相似文献   

4.
案例篇公平、效率与安全是金融发展的三个价值维度。但在我国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发展价值目标的选择不是偏向于金融效率,就是偏向于金融安全,金融公平的重要性往往被习惯性地忽略,以至于出现了诸多背离金融公平的法律乱象。如华夏银行理财风波、许霆案、信用卡全额罚息等案例,充分体现了偏重于金融机构的效率与安全,而忽视了对消费者是否公平。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效率问题可谓社会科学发展领域中的"哥德巴赫猜想",二者的矛盾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历史及实践中往往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虽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社会公平失衡问题愈演愈烈,各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如何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关系,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行政权力事关社会公平的起点、过程和结果,是影响社会公平的最重要力量.行政给付作为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应立足于弥补市场效率机制的缺陷;作为社会财富再分配机制,应立足于对市场分配机制进行纠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政府"均贫富"的意愿.行政给付遵循社会公平原则,有关行政给付的立法、执法等行政给付行为应以实现社会公平为首要目的.在法律保留原则之下,政府制定的社会政策以及财政政策应以社会公平为导向,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应将公平贯穿于行政给付决定作出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学者经常以"做蛋糕"、"分蛋糕"来晓喻公平、效率的关系,本文在这个司空见惯的事例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从做蛋糕不仅要做大,还要保质、保优、做实、做得可口、保证持续做大等得出一些生动而形象的启示,力图论证关注公平与效率,不应忽视正义,进一步说明公平、效率、正义正是在互动中追求不断完善,力求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8.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分析方法给反垄断执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其"唯效率论"的主张不仅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在实践中也面临很多挑战。本文通过对实质公平在反托拉斯法价值体系中地位的历史变迁的考察,提出在现代反垄断法中,实质公平可以填补配置效率价值功能的不足,配置效率辅之以实质公平,可以保证在两价值目标的互动与适当张力中实现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平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显明 《法学家》2006,(5):16-1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公平正义.当法治的价值追求被表述为公平正义的时候,预示着我们国家的主流价值正在作出调整.在谈到国家主流价值时,党的十四大报告使用的表述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则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广泛存在的平均主义倾向,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此后党和国家的文件中一直都强调这一原则.十六大报告在讲到价值选择的时候,没有再使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说法,而是采用了"公平正义"这一表述.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以公平为基本特征、以正义为最终价值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法理学视野中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人类思想探索的恒久主题之一。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回顾了公平与效率之争在西方的演变过程,指出我们通常赋予公平的四种不同含义及其与效率的关系。结合公平与效率之争,作者探讨了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三种不同的分配模式及其更替的经济根源,提出在市场制度下分配制度上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就应实行“按资分配”制度并建立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分析了在以效率作为整个社会价值趋向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法理学走出困境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孰轻孰重的问题,伴随着公共管理的发展不断延续。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角度对公平与效率的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我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一直将公平优先作为价值取向,导致了平均主义。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作为我国发展的基本原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争议。  相似文献   

12.
反垄断法作为维护市场市场秩序的法律,通过保护竞争实现其价值。一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是多元化和动态的,而非单一和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由于不同的经济政治条件,其价值目标的侧重点也有所变化。当前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应是效率和公平,并且是个体效率与社会整体效率统一基础上的整体效率和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相统一上的实质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社会现实中较严重的不公平决定了公平价值应优先于效率。  相似文献   

13.
谈我国公平正义型收入分配制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倩 《行政与法》2009,(2):37-40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探索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过程. "效率优先"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也带采了收入分配差距的迅速扩大,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焦点,因此,建构公平正义型分配制度体系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制度伦理与利益格局的重构是公平正义型分配制度体系建构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公平与效率都是法的价值,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应的法律规定,具体分析在不同的法律规定下,不同的权利配置方式怎样体现了或效率优先或公平优先的不同价值取向,并以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为视野,试图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达成一种协调和平衡,使得效率与公平的价值目标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公平与效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尤其是在市场的经中如何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的论述对于公平与效率的认定具有进一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理论认为,分配不公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应当通过国家(政府)干预来解决。然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却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认识无疑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公平问题将将更多地依靠市场来解决。市场不一定不公,干预也不一定公平。分配不公的问题同样可能是干预失当(规制失灵)的一种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作为"市场经济之法"的经济法自身亦需要调整以更加符合市场规律,从而为我国分配公平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制度供给,在市场中更好地促进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着急剧变化。目前由于低保对象中的一部分因对福利依赖而造成的"贫困陷阱"问题造成了降低效率、破坏公平的负面影响。文章探讨当前我国"贫困陷阱"问题的出现原因及其影响,并寻求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体制创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已经刻不容缓,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创新的价值取向。当前在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下,学术界对政府体制的价值的认同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效率和公平。可以说,政府的整个活动都是围绕着公平进行的,它始终都应居于中国政府体制创新的首位,而效率是实现公平的手段,或者说是工具层面的价值,是为了实现公平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黄永久 《法制与社会》2010,(27):190-190
本文指出了解公平与效率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发展阶段中不同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正公平与效率的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平的效率——罗尔斯的《正义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平与效率从法哲学角度来说,都是法的价值之一,但公平与效率作为一对矛盾,是法理学界一直以来争议的焦点之一。正确看待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在法律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