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其现状已不容乐观。从法律角度分析,造成我国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原因既包括立法层面,也包括执法和司法层面。立法层面表现为,农村环境立法的不完善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无法可依;执法层面表现为,农村环境执法的不力客观上放纵了环境污染行为,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司法层面表现为,环境案件的久拖不决以及不公正的处理结果使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失去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因此,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必须完善我国农村环境立法,强化农村环境执法以及加强对农村环境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2.
刘超 《政法论丛》2007,(6):63-66
限期治理制度和代执行制度都是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从制度内涵、内在机理和立法预期上看,二者紧密联系,后者的启动和运作能弥补前者的缺陷,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执法制度链条。但在具体环境立法和执法实践中却重视限期治理制度的制定和适用,而忽视代执行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在环境执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它在治理环境问题时存在着客观不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重视环境代执行制度的建构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完成了环境与资源立法的系统建设,基本实现了环境资源保护的有法可依,但环境执法难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与立法系统、行政系统、司法系统及守法系统密切相关。要解决现实环境执法难问题,必须针对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和规律,在执法活动中与时俱进地引入成本管理概念,引入市场机制,使执法主题、规制对象及司法救济对象在市场利益性的驱动下产生法律博弈,在法律关系中以各自的成本目标和效用函数进行决策,从而实现法律行为决策的均衡和环境法律效应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反假冒贸易协议》于2011年5月1日对外开放签署。较之TRIPs协定,该协议除了进一步细化民事执法、刑事执法、边境保护措施的相关规定,还新增了数字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执法章节。通过解读协议中数字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执法章节相关条款,并与其他国际条约及国内立法进行对比,深入分析协议实质,提出国内立法应对。  相似文献   

5.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环境法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体系,污染防治的立法涵盖方方面面,资源保护的立法得到全面发展,生态保护的立法正趋于健全,特别方面立法得到加强,相关立法趋于绿化。促使环境法迅速发展的动因有环境问题严重化的压力,环境科学研究成果的催化,公众环境意识增强的推动,国家发展战略和执政理念转变的带动。然而我国环境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是:环境法仍难以遏制继续恶化的环境质量,权力高于法律使环境法的一些规定形同虚设,环境执法机构难以严格执法,环境公益诉讼难以破局,维护污染受害者的环境权益困难重重。我国今后的环境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促使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环境立法将更加健全和完善,公民对环境法实施的监督将更加强化,司法将在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影响环境资源法实施的障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佑海 《现代法学》2007,29(2):32-37
“十五规划”期间的环境资源状况说明,我国的环境资源法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当前环境法律法规实施不力的深层原因,在于开展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在短期内既不符合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也不符合地方政府的政治利益,还在于立法工作中的部门利益问题严重影响国家层面环境资源立法的质量。为了有效实施环境资源法,应当建立有利于环境资源法全面实施的机制,加强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并强化环境资源法律和有关法律的执法、司法和监督。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志斌 《科技与法律》2007,(3):75-80,47
加强农业环境法治建设不仅是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立法滞后、缺乏可操作性,执法机制不健全、不符合农村实际,司法专业性不够、不能体现“三农”特色。基于此,笔者以法治为基点,兼从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角,论证了新时期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创新思路,以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玉庆 《中国律师》2001,(12):76-77
中国的环境保护需要环境律师 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环境保护法律实务包括环境立法、环境守法、环境执法、司法和执法监督等不同环节。据我们了解,同其他许多领域的法律实务(如经济合同、项目投资、金融债券等)相比较,中国律师对环境法律实务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十分有限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相信,随着全社会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的进一步提高,无论是环境立法、守法、执法、司法,都需要律师更多地参与其中。 ——在立法环节,根据《立法法》第34条的规定,在法律草案的审议过程,应当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执法应当是被动的,法律被制定出来以后,执法部门只需要去实施法律,但事实上执法也会对立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归责原则的法理出发对我国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进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执法环境的变化同样也影响着立法。  相似文献   

10.
宋强 《法治研究》2013,(6):79-83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旅游法治环境作为旅游业发展的"软实力"已日益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旅游法治环境的构建已进行了多年,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良好旅游法治环境的构建涉及立法、执法、司法等系统的协调,涉及司法、旅游行政、工商、城管等多部门合作,我国在构建良好旅游法治环境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在完善立法、规范执法、强化司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席涛 《政法论坛》2012,(5):59-75
立法前评估,主要评估立法的必要性、合法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评估立法要设计的重要制度和规则的约束条件,评估立法预期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达到立法配置资源的公平与效率。立法后评估,重在评估立法实践,评估法律法规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实际影响,评估社会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具体问题。立法评估运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方法,衡量法律法规的公正和效率。减少法律法规的试错成本,解决制约设计的制度和规则的约束条件,应当重视立法前评估。  相似文献   

12.
黄佩丽 《法制与社会》2011,(19):161-162
铁路警察是我国重要的行业警察,由于铁路警察的执法环境和管理体制有别于其他警察,铁路警察在治安维护和执法过程中会受到现阶段特殊的执法环境、队伍管理以及法律适用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给铁路警察的工作开展带来了困惑。为了更好维护铁路警察的权益,本文通过对当前铁路警察执法现状的分析,探求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进而从立法、体制改革以及执法理念等方面提出一些改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立法进程的加快,各项卫生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卫生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严格执法的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现象的普遍化趋势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执法环境和执法不严又密切相关。执法环境不佳是困扰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在研究严格执法的同时,必须对执法环境引起高度重视,尽力改善执法环境,以保证执法的最佳效果与健康运行。卫生执法环境是指卫生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与之产生相互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各种因素和状况的总称。这些因素或状况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卫生法律、法规能否正确贯彻实施执法能否健康有序进行卫生执法工作实施以来,执法环境较之初期已有所改善,但总体说来,执法环境无论从宏观到微观,从内部到外部都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目前,愈演愈烈的  相似文献   

14.
1978年以来,中国的环境立法、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守法、环境参与和环境法律监督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97年国家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後,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正式走向法治化的轨道。目前,无论是从环节上,还是从整体的判断指标上分析,或者从实效上评估,都说明中国的环境法制架构已经基本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要求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法治工作正在完善之中。完善的措施既包括立法完善工作,还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参与和监督环节的体制、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5.
谷德近 《法律科学》2004,22(5):104-109
基本环境权是一项基本人权 ,从应然的角度 ,应该得到宪法或环境基本法的确认和保障 ,它有法定和推定两种表现形式 ,基本环境权的保障方式是立体和全方位的 ,包括环境立法、环境执法和环境司法  相似文献   

16.
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模式的选择,直接决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实施的法治效果.目前我国采取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附属型模式,在立法技术、立法听证、立法评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且还只是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实践的初步探索,离真正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科学立法之路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从立法条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意义上而言,环境公益诉讼专门立法型模式的提出不仅是我国环境法领域的一场程序立法革命,而且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法律体系法制化的一场绿色革命,对于走向通过环境程序法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法治化道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体建言是:构建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公益救济的立法模式;建立公共执法为主的起诉模式,能动司法为主的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丁霖 《政治与法律》2020,(5):105-115
环境行政执法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以威慑式执法为主,执法实践陷入执法者与违法者对立冲突之困境,需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契机,向新的执法方式转变和发展。随着环境立法的发展,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经历了从政府管制到政府与社会二元合作模式,再到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元互动模式的转变,形成了新时期社会共治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社会共治理论相契合。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构建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系统提供了互动前提与理论支撑。以此为基础,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的实现需要生态环境行政机关让渡权力空间,以吸纳企业协商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8.
税收是居民获得公共产品而付出的对价,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承担着分配收入、配置资源和保障社会稳定的职能。但我国在税收立法、税收执法和税收司法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不足,尤其表现在税收立法的不完善、公民的纳税意识不高和缺乏必要的税收司法保障体系。本文欲就我国当前税收执法环境中的这些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给予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报载,就今年8月16日北京市城管遭遇暴力抗法一事,北京社科院管理所所长张耘认为,其原因在于城管的执法地位缺乏明确法律依据。为此,人大代表们在关于《北京市应加快城管立法的建议》中呼吁:通过立法补足北京市环境整治急需的一些手段;明确城管执法队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允许佩戴必  相似文献   

20.
从美国的环境执法看非强制行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环境执法领域,美国行政机关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等经济协调手段、金融手段以及行政奖励诱导和鼓励投资者遵守环境法规,并通过信息公开加强执法者与管理者的交流、沟通,促进、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立法和执法,这种非强制行政执法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美国的非强制行政理论与模式对于我国建立以人为本的行政执法机制、促进法律运行的现代化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