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简要案情 2005年4月19日凌晨1时许,犯罪嫌疑人胡某在某县城搭乘陈某驾驶的出租车要求去该县的白果镇,前行约200米,陈某打电话请示老板后告知胡某不愿去白果,胡某夺过陈某手机(价值2000元)假装打电话,并念道“我的刀呢?”然后胡某令驾驶员停车,随手拿走驾驶室的50元钱下车买烟,后对驾驶员说:“要么送我到白果,要么挨我两刀。”陈某害怕,乘机驾驶出租车离开现场。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某市检察机关去年立案查处受贿案件15件,涉案的行贿人中不乏构成行贿罪的, 但是没有一人被立案查处并追究刑事责任。出现上述情况,固然有思想上重视打击受贿、轻 视打击行贿等原因,但不能不承认,在受贿案件侦查中,豁免规则被实际运用,也是行贿案 件办理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受贿案件侦查中,为了案情的特殊需要,侦查机关对部分行 贿犯罪免予追究刑事责任,以得到行贿人的积极配合,获取行贿人的证词,迅速侦破受贿案 件。这在法律上似乎难寻明确依据,甚至有“放纵犯罪”之嫌,但在侦查实践中,这一做法 是有积极意义并有…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认定“一对一”受贿案件的做法大致有:一、根据行贿人(或知情者)揭发,在受贿嫌疑人处查出相应的赃款赃物,而嫌疑人又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的,一般可以认定。在“一对一”受贿案件中,由于行贿、受贿双方是特殊的一对一的关系,他人一般很难察觉,所以一旦行贿人或知情人予以举报,司法机关就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些举报人要么是当事人,要么是与当事人关系密切者,其信息来源一般较为直接,指证受贿人受贿的财物也比较具体。司法人员应对这类信息归纳整理,剔除其中的不实成分,理出侦破犯罪的线索,做到不枉不纵。…  相似文献   

4.
王某系某市人民医院财务科长。2000年7月,王某找到承包该院房屋维修工程的包工头陈某,以医院房改要交钱为名向陈某借款2万元。陈某考虑到工程付款等事情需要王某关照,就拿了2万元给王某,也没要借据。后来王某对陈某提起还钱的事,陈某说:“王科长,你太见外了,我以后请你帮忙的地方多着呢。”以后数年,王某一直没有将2万元还给陈某,陈某也没有向王某催要。在王某的关照下,陈某在该院房屋维修工程的付款一直比较顺利。上述案例涉及到如何认定转化型受贿问题。所谓转化型受贿罪是指开始时未表现为受贿行为,而是表现为借贷关系或是有偿服务等,但…  相似文献   

5.
提办是指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自侦案件线索或者正在办理的自侦案件提上来由自己直接办理的一种办案方式。其目的或为下级院排除办案阻力,或深挖案件线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在侦查指挥中心成立后,就如何发挥侦查指挥中心的作用,抓好提办工作进行了探索。在指导垫江县院办理县交通局局长蒲某玩忽职守案时,果断提办,不仅突破了蒲某受贿7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而且挖出了垫江县副县长周某受贿10余万元、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某受贿32万多元、县招商局局长高某受贿30余万元3起大要案。通过此案的提办,我们认为,分院在决定是否提办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犯罪案件类型日益复杂化,传统侦查手段和技术在侦破一些特殊案件时遇到严峻考验。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被频繁适用于那些具有高度隐蔽性、组织性、智能化如贩毒、行受贿、网络犯罪等案件的侦查取证中,然而我国法律并没有对诱惑侦查做具体规定,由此引发的法律问题进一步凸现,“诱惑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相关问题需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受贿犯罪嫌疑人为了对抗侦查、审判、而逃避法律制裁,时常出现翻供。翻供的出现,不仅增加我们的工作量,还给我们的办案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有些案件甚至会中途“流产”。为巩固反贪肃贿的侦查成果,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现就防止受贿犯罪嫌疑人翻供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2004年5月,我的同事陈某(中共党员)因受贿问题被县纪委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同时其8000元受贿所得亦被县纪委收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在给陈某的处分决定中,只引用了认定陈某行为构成受贿错误的相关条款,而对收缴其8000元受贿所得则未引用相关条款。请问:县纪委对陈某作出的该份处分决定是否准确?对陈某违纪款的收缴是否合法?读者张辉张辉同志:我们认为,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对于党员因违纪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赔,因此,县纪委对陈某受贿所得进行收缴是符合有关党内法规规定的。但纪…  相似文献   

9.
贪贿罪赃款“公用”质疑湖南省益阳市人民检察院贺剑强一、问题的提起某市检察院查处当地一国有企业经理罗××受贿案,侦查部门认定罗××收受贿赂148500元,除去用于业务的部分39400元,移送审查起诉受贿金额为109100元。起诉部门经过审查,认为罗××...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在司法实践中,对受贿案件的处理上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无论在侦查阶段还是在审查起诉和审判环节,只要受贿人交代有为公家的花销,并拿出发票(主要是吃吃喝喝的饭费票)来证实,那么就得在其受贿总额中予以扣除(以下简称“扣除认定法”),只对剩余部分作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犯罪手段多样化、智能化和隐形化,使侦查与反侦查的对抗日趋复杂、尖锐和激烈,对检察机关侦查人员办案素质和侦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侦查员在钻研本职业务和现代技侦手段的同时,还应精修“五见”之功。一是要学会见缝插针。所谓“见缝插针”,是指在侦查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空间、证据等条件,不失时机地揭穿犯罪分子的谎言及骗术。此功“见缝”是前提,“插针”乃关键。要出击神速,善插快“针”。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犯罪证据一般都在犯罪分子的…  相似文献   

12.
“缩水”原因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战斗在反贪一线的检察官感到:罪证“缩水”很平常。当前,办理受贿案件从检察机关侦查阶段到法院审判阶段,认定的j巳罪数额往往在递减缩水,这种现象在地方基层表现得尤为突出。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提起公诉的受贿案件,法院审判后,其犯罪数额缘何减少?有知情人士对记者分析: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江苏省再传反腐捷报.早为南京各方人士广为关注的南京市供电局一批“电老虎”贪赃受贿的大窝案,终于圆满查结.犯众怒举报频飞近年来,南京供电局的供电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拥有4000多名职工,年供电量达93亿多千瓦/时的部属特大型企业.供电部门作为垄断行业,本来就权大威大,被群众称为“电老虎”,近几年南京供电局发展又快,上门要项目、搞推销的更加多了起来,一些掌权者便纷纷利用这些机会大肆受贿.南京供电局职工的眼睛是雪亮的,对这些“电老虎”的贪婪行径,不但看得一清二楚,而且深恶痛绝.从1996年开始,一封封举报信不断飞向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14.
案情介绍 被告人陈某,1989年经美国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 司面试,被聘为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1990年底,检察院收到一封举报陈某受贿2.2万元的 信件后,即立案侦查。检察院首先取得了行贿人钱某的 证词。1991年4月8日,检察院开着警车到中萃公司, 将陈某传走。检察院经过几天的讯问,至4月11日凌 晨,在某厂职工胡某的开导下,被告人陈某承认并交代 了受贿2.2万元的犯罪情节,且与钱某的证言基本一 致。逮捕后,被告人陈某推翻了供词,一再声称自己是 冤枉的、没有受贿。 针对此案件的特殊情况,被告人陈某的辩护人在 法庭上针对行贿人钱某的证词前后矛盾和为什么陈某 的供述与钱某的证言一致进行了重点辩护。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我院适应刑诉法对侦查工作的新要求,转变侦查策略,改变侦查思路,采用立案查处行贿人,全面取证找受贿的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件查办数量成倍增长,仅在3-6月,就立案查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案件18件,是去年同期的5倍,其中10万元以上案件11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近200万元。一、选准目标,大胆立案查处行贿人查处行贿案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查行贿,而且要通过行贿案件查受贿。因而我们在筛选线索时,注意选取那些可能查出受贿大案、要案,特别是能牵出多起受贿大要案的线索。目标选定以后,改变过去那种…  相似文献   

16.
邢文艳 《法制与社会》2013,(19):125-126
司法部门工作人员受贿犯罪是指当前中国刑事立法规制下(主要是刑法典)所有涉及司法部门工作人员受贿行为的犯罪总称。受贿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职务犯罪,社会危害性极大。司法部门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司法部门工作人员受贿犯罪的消极影响更是极为严重。本文从司法部门工作人员受贿犯罪的现状和特点以及侦查人员应采取的侦查方法和运用的侦查策略,还有受贿犯罪的侦查难点等几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以期打开侦查局面,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郑义 《法治纵横》2011,(6):68-69
醉酒后记不起包工头送来的巨款藏匿何处,便怀疑钱在酒店失窃并报警,警方一番侦查在其登记的酒店房间床头柜和枕头下找到“失窃”的钱款。如此“乌龙”之举,使自己的受贿行为毫无保留地昭告世人。  相似文献   

18.
邸庆聪 《法制与社会》2012,(20):169-171
受贿犯罪侦查正面临反侦查行为的巨大挑战,如何有效地应对反侦查行为成为侦破受贿犯罪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深入解读受贿犯罪中反侦查行为的表现,认识反侦查行为的特点、作用点才能准确的找到应对之策,有效地打击受贿犯罪,满足人民反腐倡廉的呼声。  相似文献   

19.
来稿摘登     
江西省宜丰县人民检察院袁力峰、刘建、毛平安同志给本刊撰文指出,行贿受贿犯罪是一种智能型犯罪,作案手段狡猾、诡秘。他们为了掩盖犯罪,对抗侦查,逃避法律制裁,往往以“借”为名进行受贿犯罪活动,这使得民事借贷同以“借”为名的受贿犯罪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给司法实践中的认定犯罪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0.
受贿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职务犯罪。这种犯罪不但侵犯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针对受贿犯罪特点的变化,在侦查受贿犯罪案件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