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浓度的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模型,研究组织缺血、自由基损伤的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PC12细胞12h,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后细胞的生长活力和凋亡情况。结果以0浓度组作为对照,100、300nmol/L的H2O2处理的PC12细胞生存率分别为(76±7.69)%、(39±7.08)%(P<0.01);0、100、300nmol/L的H2O2处理的PC12细胞后凋亡率分别为2.47%、6.00%和55.54%。结论建立了以0、100、300nmol/L的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前后miRNA的变化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F  Li ZH 《法医学杂志》2007,23(5):328-331
目的用微小RNA(miR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2O2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和正常PC12细胞miR-NA的表达谱差异。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PC12细胞12h,用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细胞的生长活力和凋亡情况;分别提取A(0浓度H2O2处理组)和B(400nmol/LH2O2处理组)PC12细胞的miRNA做miRNA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以A组作为对照,30、50、100、200、400nmol/L的H2O2处理的PC12细胞生存率分别为(92±9.80)%、(90±14.70)%、(80±13.85)%、(54±12.33)%、(22±7.35)%(P<0.01);0、30、50、100、200和400nmol/L的H2O2处理的PC12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6%、5.2%、7.2%、10.4%、16.6%、72.2%;在样品A中共筛选出68个有效表达的miRNA分子数据,在样品B中筛选出46个有效表达的miRNA分子数据,两者样品中均检测到有效表达的miRNA分子有39个,其中与样品A相比,在样品B中显著性下调表达的有6个。结论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持续时间和剂量下氯胺酮慢性中毒对成年小鼠脑细胞凋亡发生的影响。方法氯胺酮按不同剂量(4、10、20、30mg/kg)每周2次于成年小鼠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氯胺酮滥用慢性中毒模型,氯胺酮连续注射1、2、4、8、12周后处死。采用透射电镜进行细胞凋亡的定性检测,以Caspase-3免疫荧光染色法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定量检测凋亡细胞数,推断凋亡发生的时间,并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结果氯胺酮染毒1周后,在透射电镜下见到脑组织海马及纹状体区域有明显的神经元凋亡,并持续至8周后;染毒1周可见Caspase-3高表达,4周后呈持续低水平表达;染毒1周后可见TUNEL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4周时仍处于高水平表达。结论氯胺酮尾静脉注射可致成年小鼠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细胞色素P450(CYP450)亚型酶在大鼠肝内氯胺酮N-去甲基代谢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YP450亚型酶的专属性诱导剂β-萘黄酮、苯巴比妥钠、利福平、异烟肼和地塞米松,腹腔给药对实验大鼠肝微粒体进行诱导;考察经诱导后的各组肝微粒体氯胺酮N-去甲基代谢速率。选择CYP450专属性抑制剂α-萘黄酮、磺胺甲恶唑和奥美拉唑、硫酸奎宁和酮康唑,对大鼠空白肝微粒体进行体外抑制;考察各组氯胺酮N-去甲基代谢速率。上述结果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苯巴比妥钠和地塞米松诱导,氯胺酮代谢速率有显著性变化(P<0.05~0.001),去甲氯胺酮的生成速率分别是对照组的2.3~4.6倍和1.4~1.9倍,其余诱导剂对氯胺酮代谢无影响。经酮康唑作用,氯胺酮的代谢产生显著抑制(P<0.001),N-去甲基活性为对照组的47.20%~28.97%,其余抑制剂对氯胺酮代谢无影响。结论CYP450亚型酶中CYP2B和CYP3A参与了氯胺酮N-去甲基代谢,氯胺酮可能在体内与上述酶底物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乙醇对氯胺酮在家兔体内毒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醇对氯胺酮在家兔体内毒物代谢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家兔分为单用氯胺酮组、氯胺酮与乙醇合用组及对照组,三组动物分别灌胃氯胺酮0.15 g/kg、乙醇3.0g/kg与氯胺酮0.15 g/kg及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尿标本,GC和GC/MS法测定氯胺酮和代谢物去甲氯胺酮浓度,WinNor-Lin软件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氯胺酮和去甲氯胺酮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氯胺酮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合用乙醇后不改变其房室类型。合用乙醇组家兔体内氯胺酮的K10、AUC和β均大于单用氯胺酮组,而T1/2K10、T1/2β、A和Cmax均小于单用氯胺酮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V/F、K01、K12、K21、T1/2K01、α、T1/2α、Tmax和B等参数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用乙醇组家兔体内氯胺酮的代谢物去甲氯胺酮的K01、A、B和Cmax等参数均大于单用氯胺酮组,而T1/2K01、Tmax均小于单用氯胺酮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V/F、K10、K12、K21、AUC、T1/2K10、T1/2α、T1/2β、β等参数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醇可加快氯胺酮在体内的消除过程,促进其转化为去甲氯胺酮,对于氯胺酮与乙醇合并滥用的鉴定,应考虑两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氯胺酮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变化规律及温度对再分布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室温组24只、冷藏组18只)和1个对照组(6只),实验组大鼠以氯胺酮290mg/kg灌胃,45min后缺氧处死,分别置于室温(24℃)和冷藏(4℃)条件下,于死后不同时间(0、12、24、48h)取心血、外周血、肝、肺、肾、心肌、大脑,检测其中氯胺酮含量;对照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各对应组织器官样品为空白对照。血和组织样品中加入内标物SKF。。后碱化,乙酸乙酯萃取,GC/MS全扫描定性,内标法、工作曲线法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结果室温条件下,大鼠死后48h内随着死亡时间延长,心血、肺、肝中氯胺酮的浓度呈升高趋势(P〈0.05),肾脏中氯胺酮的浓度先升高后下降(P〈0.05),外周血、心肌和脑中氯胺酮的浓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冷藏条件下,血液及组织中氯胺酮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心肌外,各样本浓度均低于相应时段室温条件保存的样本。结论氯胺酮在大鼠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现象。温度对大鼠死后血液及组织中氯胺酮浓度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血液、尿液中氯胺酮及其代谢物去甲氯胺酮的HPLC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en LL  Lia OL  Li WJ  Huang LY  Yan YY  Yang L  Ma XN  He R 《法医学杂志》2008,24(1):38-42
目的 建立血液、尿液中氯胺酮及其代谢物去甲氯胺酮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方法 以非那西丁为内标,检材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14,用甲苯提取,离心后取有机层,水浴下吹干,乙腈定容后进HPLC仪分析.结果 检测血液中氯胺酮和去甲氯胺酮的线性范围均是0.05~10μg/mL(r2>0.999 3),检测尿液中氯胺酮和去甲氯胺酮的线性范围均是0.01~50 μg/mL(r2>0.999 5).氯胺酮和去甲氯胺酮在血液和尿液中的检测限分别是0.006 μg/mL和0.003 μg/mL.血液和尿液中氯胺酮和去甲氯胺酮的回收率不低于82.4%.检测血液和尿液中氯胺酮和去甲氯胺酮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0%.将所建的方法应用于给大鼠氯胺酮后的血液和尿液中的氯胺酮和去甲氯胺酮的测定,得到了氯胺酮和去甲氯胺酮在大鼠的药时曲线和尿排药速率曲线. 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适用于血液、尿液中氯胺酮及其代谢物去甲氯胺酮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胡玲  陈锐  余彬华  陈晓刚  刘敏 《法医学杂志》2009,25(5):326-328,336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变化,进一步了解脑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取出生后24h内SD大鼠大脑皮质进行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后30min和1、3、6、12、24h及3、7d组,应用ABC法检测不同时间段bFGF表达的差异。结果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达95%以上。对照组有少量的bFGF蛋白表达。机械性损伤后1~3h,bFGF反应强度开始有变化,6~12h明显增强,24h达高峰,3d以后开始下降。结论机械性划痕损伤后bFGF表达与在体动物实验模型一样具有时序性变化规律,仅表达时间提前,说明损伤后bFGF表达可为脑损伤时间的推断依据之一;体外培养细胞损伤模型对组织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保存时生物样品中氯胺酮的稳定性。方法家兔以氯胺酮150mg/kg灌胃,30min后处死,取其血、肝、肾、脑,分别在室温(18~24℃)和冷冻(-20℃)条件下保存,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分析、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测定不同时间各样品中氯胺酮含量。结果血、肝、肾、脑冷冻保存至第30天氯胺酮含量均降低(P〈0.05);室温条件下各样品中氯胺酮含量自第5天起均升高(P〈0.05)。结论生物样品在冷冻条件下保存时氯胺酮稳定性较好,怀疑氯胺酮中毒或死亡的检材应冷冻保存,尽快检测。  相似文献   

10.
氯胺酮、甲基苯丙胺和吗啡金标单抗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氯胺酮、甲基苯丙胺和吗啡的方法。方法将胶体金标记的抗氯胺酮、抗甲基苯丙胺和抗吗啡单克隆抗体浸涂在玻璃纤维膜上,将氯胺酮、甲基苯丙胺和吗啡的完全抗原以及羊抗鼠多克隆抗体喷涂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标定为检测区(T)和质控区(C)。样本中游离的氯胺酮、甲基苯丙胺和吗啡分别与包被的完全抗原免疫竞争结合胶体金标记抗氯胺酮、抗甲基苯丙胺和抗吗啡单克隆抗体。以质控区和检测区是否出现紫红色条带判读结果。结果对66种药品和毒品的特异性测试表明,该试剂盒仅识别氯胺酮及其代谢物、甲基苯丙胺及其衍生物和吗啡类;对人体尿样中的氯胺酮、甲基苯丙胺和吗啡检测阈值分别为1000ng/ml、1000ng/ml和300ng/ml;与GC/MS对照试验结果一致;试剂盒稳定性较好,在常温下可较长时间保存。结论本文研制的试剂盒可用于样本中氯胺酮、甲基苯丙胺和吗啡成分定性的同步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tat1是否参与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应用自由落体撞击模型复制大鼠DAI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打击后不同时间组(6、12、24、48、72h,5d和10d)。采用HE染色和镀银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用流式细胞检测脑组织中脑细胞的凋亡率,RT-PCR法测定脑组织中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组织中不同脑区727位丝氨酸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Phospho-Ser727 Stat1)的表达情况。结果DAI后HE染色未见脑挫裂伤,镀银染色可见神经轴索扭曲肿胀,个别断端膨大形成轴缩球;损伤组脑细胞的凋亡率和脑组织中bax和bcl-2 cDNA扩增产物的比值24h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不同脑区Phospho-Ser727 Stat1表达升高,24h达峰后下降,至10d较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阳性细胞主要是神经元,在不同脑区也有一定量的神经胶质细胞阳性表达。脑组织中Phospho-Ser727 Stat1表达变化与bax和bcl-2的cDNA扩增产物比值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21。结论大鼠DAI后Stat1的激活和损伤后脑细胞的凋亡有关,应与损伤后二次打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脂多糖(1ipopolvsaccharide,LPS)诱导的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肝细胞系BRL细胞培养,用LPS、内质网应激诱导剂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acid,4-PBA)分别或组合处理肝细胞。用M1Tr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Heo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形态的变化,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和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凋亡蛋白CHOP、caspase-12和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结果LPS引起肝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并具有量效和时效关系,LPS诱导GRP78、CHOP、easpase-12和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上调:TG可引起肝细胞活力降低和细胞凋亡增加,并能加重LPS引起的肝细胞损伤;4-PBA明显抑制LPS引起的肝细胞凋亡增加。结论内质网应激拳与介导了T,PS引起的肝细胞凋亡.提示内盾网应激暑T,PS诱导肝细胞桶伤的节娶发病给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咖啡因对乳鼠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方法取出生后2-3d的乳鼠脑皮质神经元,在37℃、5%CO2、100%相对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7d后,分别加入终浓度为300μmol/L和1 000μmol/L的盐酸咖啡因培养液,继续培养6-36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率,酶标仪测定Caspase-9的活性,电镜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300μmol/L和1 000μmol/L盐酸咖啡因组在给药后6h的钙离子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由正常值43.13±2.02分别增加到45.28±1.16和46.92±1.99;在给药后8h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最明显(P〈0.05),由正常值443.58±11.77分别下降到289.53±16.47和165.14±14.72;在给药后10h的Caspase-9活性最高(P〈0.05),由正常值1.00±0.000分别增加到5.33±1.02和8.33±0.92;在给药后36h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由正常值4.94±1.74分别增加到15.98±2.03和18.70±2.09;在给药后24h荧光显微镜下见典型凋亡小体。结论咖啡因对乳鼠脑皮质神经元凋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洛因诱导大脑神经元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u XS  Zang LQ  Hao ZR  Li ZH  Liu SP  Chen YC  Qu JD 《法医学杂志》2007,23(1):14-17
目的观察海洛因有无直接诱导培养大脑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方法神经元培养取自SD大鼠妊娠的胎鼠大脑皮质,培养7d后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海洛因(纯度80%)处理大脑神经元24h。用FDA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后观察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再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凋亡的生化特征。结果海洛因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神经元的存活率;荧光显微镜可见细胞核染为高亮蓝色的典型凋亡小体,其细胞核明显固缩、凝聚和断裂,且随海洛因剂量的增加,出现凋亡小体的细胞明显增多;不同浓度的海洛因处理大脑神经元,电泳图谱显示清晰的DNA梯带。结论海洛因可直接诱导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静脉注射氯胺酮家兔死后血液流动对体内药物浓度再分布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组(各24只),对照组(8只);实验组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入40mg/kg氯胺酮,1.5h后处死,其中一组立即结扎主动脉,另一组不结扎;家兔尸体仰卧位室温下保存,分别于死后0、3、6、12、24、48、72和96h解剖并采取组织和体液样本;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样方法解剖取相同样本。所有样本采用GC/MS和GC-NPD法检测样品中氯胺酮含量。结果两个实验组家兔尸体放置96h内氯胺酮含量,除尿液各时间点与0h以及相邻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两组家兔其余各类样本与0h以及相邻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尿液外,各类样本两个实验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扎组和不结扎组心血与外周血中氯胺酮含量比值分别为0.90~1.03和0.90~1.02。结论静脉注射氯胺酮家兔死后的血液流动不是体内氯胺酮发生再分布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中介素(intermedin,IMD)预处理的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后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法医病理学研究心脏性猝死机制提供思路. 方法 大鼠H9c2心肌培养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IMD预处理组.采用MTT比色法、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内部超微结构存在损伤,而IMD预处理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减轻缺氧对心肌细胞结构的损伤.缺氧组细胞[Ca2+]i(荧光强度)和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IMD预处理降低了缺氧对细胞[Ca2+]i(荧光强度)和凋亡率的影响(P<0.05). 结论 IMD能提高缺氧心肌细胞存活率、减轻缺氧引起的细胞内钙超载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可以揭示心肌细胞缺氧保护作用的机制,为心脏性猝死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恒强磁场下的大鼠肿瘤细胞凋亡和P53基因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恒强磁场所致的Warlker-256肿瘤细胞凋亡机制。方法 以全长P53cDNA作探针,采用DNA和RNA Dot Blot及分子印迹杂交(Southern和Northern Blot)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20只磁场处理动物和80只未经磁场处理动物肿瘤细胞P53基因扩增、重排、缺失、转录和表达。结果 在Warlker-256肿瘤细胞,P53为野生型,磁场处理和未经处理的动物均未见P53基因扩增、重排和缺失。磁场处理组P53基因转录比未经磁场处理组明显增强(P<0.01)。免疫组化显示,磁场处理组比未经磁场处理组P53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恒强磁场引起的荷瘤大鼠肿瘤细胞凋亡同P53基因转录和表达增强有关,表现出P53依赖性凋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TGF-β1的表达变化,进一步了解脑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出生后24h内SD大鼠大脑皮质进行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机械性划痕损伤后30min、1h、3h、6h、12h、24h、3d、7d组,应用ABC法检测不同时间段TGF-β1表达的差异。结果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达95%以上。对照组TGF-β1未见明显表达,TGF-β1在损伤后6h表达开始增加,3d时达高峰,7d时表达明显减少。伤后6h、12h、24h、3d、7d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机械性划痕损伤后TGF-β1表达与在体动物实验模型一样具有时序性变化规律,可望成为脑损伤时间的推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