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玉梅  王喆 《时代法学》2012,10(5):32-38
方孝孺的"民本法治"思想是黄宗羲等晚近思想家提出民主法治理念的基础,他结合儒家"仁政"理论,主张"君职"、"立法利民",这在中国法律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当代民主法治建设重要的传统法律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的民本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传统民本思想相结合的结果,他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批判的吸收了中西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形成了他的人民利益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及主权在民的民本思想。本文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的民本思想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民本思想不仅传承了古代的民本思想,又为后世民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深入分析孔子的民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分析,能够得到一些民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谢觉哉是杰出的法学界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谢觉哉深刻而丰富的司法思想是其长期从事司法工作实践的结晶,即"重证据重调查"的司法公正观、"除服从法律外不受任何干涉"的司法独立观、以人为本教育劳动改造罪犯的创新刑罚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民调解观。  相似文献   

5.
左鹏羽 《法制与社会》2011,(22):273-274
张之洞所著《劝学篇》中提到"民权"一词。虽然其民权以君为臣纲为归结点,但是本文试图从民权的含义、民权与民本的关系来剖析张之洞"民权"的内涵,从民权的发展演变以及其应有之意评价张之洞"民权"观,结合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儒家思想,以儒学的文化传承对清末知识分子的影响论证其合理性与缺点,在此基础上解释我国现实社会民众"话语权"缺失的不利后果,并在与"话语权"的比较研究解释"民权"和我国法治的关系,最后说明民权对我国法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享有"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根据"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即"主权在民"的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7.
以孟子为代表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在政治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永恒主题,其民本思想不仅传承了古代的民本思想,又为后世民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制民之产","省刑薄赋"等基本理念,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传承了上古民本思想并提出"重民"、"德政"、"富民"、"教民"等主张,由此形成了自已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我们当今应汲取其中积极有益的思想精髓,并将其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民"具三层含义,即初生之民、生民之道以及为天地所生之民."民"观决定"治"观,对治理对象的不同认识,决定了治理的不同模式.对"生民"的治理必须合乎生生之道,体现为不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生民经济"和不同于民本论的"生民论".重提"生民",是为了探讨中国传统政治的多重内涵以及"人民"的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人民"再度回到今天中国政治生活的中心,是在革命与文明的关系格局中对隐藏于历史深处的生民论的接续.  相似文献   

10.
民族立法观是支配民族立法乃至整个民族法制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立法工作取得的快速发展是坚持科学民族立法观的必然结果。当前指导我国民族立法工作的根本指针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民族立法观。认真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些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民族立法思想,对于进一步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法家虽然主张法治、重刑等看似严苛的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思想上又有相应的制约与缓和,从中体现的爱民与重 民思想不应被后世所忽视.法家的“法治”有别于当代社会主张的依法治国,但其不乏可取部分,对法家思想中的民本观加以分析后,可以利用与我国的法治建设中.  相似文献   

12.
民本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对民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民本思想的源流、民本思想在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地位、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容与本质、民本思想在近现代的转变、中共执政理念与民本思想的关系等方面的梳理和论述。但学界对民本思想的解读和属性评价也存在不少分歧。学界应当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化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的研究,以达到全面认识传统民本思想和正确处理其现代转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批判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立人”、“爱国”、“民本”思想的合理部分,形成了既带有传统特色,又更具当代特色的“四有”人格思想、爱国重公思想、人民主体思想。这三种思想层层递进,环环扣紧,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人"与"法"作为治国的两种基本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尽管中西哲人都谈"人治"、"法治",但其内涵实有很大差异。通过对比我们可以了解到,儒家人治观与民本思想相依存,古希腊法治观与民主思想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性善论,涵盖了孔子仁义礼智等范畴,具有丰富内涵,是其仁政观的理论基础。孟子主张经济上,制民之产,使民以时,轻徭薄赋;政治上,尊贤使能,宽刑省罚,反对兼并战争;思想上,道德教化,导民以仁,摩民以义。孟子仁政观具有肯定王权主义等缺陷,但是包含了可贵的民本民权思想。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民本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超越,是由一系列立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具有完备理论形态的有机整体,是我们党必须永远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民本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宪政的理念基石是"以人为本"思想,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因其自身独特的生存环境与价值取向而与现代宪政所要求的人本思想大相径庭。有鉴于民本思想与现代宪政理念之间的深沉张力,因而,在中国宪政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型,使之契合于现代宪政的宏图伟业。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视角出发,市场经济建设、公共领域建设与公民文化建设是实现民本思想创造性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人本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扬弃的结果。在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合理地利用我国传统文化方面,邓小平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19.
"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观集中体现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是执法方法和执法艺术的全面升华。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观并以之指导办案,是新形势对检察机关的新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也是提升法律监督能力、做好检察工作的现实需要。作为基层检察院,只有准确理解、把握并深入践行这一执法观,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法治政府建设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法治政府的终极归宿在于维护民权,保障民生,顺乎民意,法治政府所体现的“民本”思想与完政理念完全契合,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对法治政府建设具有支配和指导作用,构建法治政府必须遵循宪法精神,反映完政诉求,在完政的框架之内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