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骆定进 《法制与社会》2012,(18):114-116
当前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存在重要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为化解两者之间的冲突,本文提出先应在司法理念上引入型商型司法正义,并从网络与法院两个方面,提出解决之策。本文意在协调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之间良性互动,规范和促进网络舆论民意与司法审判法意关系的平衡,促进司法民主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彬  杜海春 《政法学刊》2012,(2):101-105
网络舆论作为司法审判的一种重要监督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对司法审判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网络舆论也因其各方面的特点表现出对司法审判强大的攻击力和影响力,甚至形成"舆论审判",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司法困境",从网络舆论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侧重分析其与司法审判的内在机理。力争通过对网络舆论的"聆听",把握二者本质规律,进一步思考能够促进司法审判的各方面因素,力求实现二者的良性协调。  相似文献   

3.
范真 《法制与社会》2013,(19):112-1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开始关注社会热点案件,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当某种主流意见引起大家共鸣时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本文首先肯定了这种网络舆论对我国司法审判工作的促进作用,接着以西安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为例,分析了"舆论审判"妨碍司法审判的现象,最后针对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韩芳 《法制与社会》2012,(32):112-113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和海量性吸引汇聚了无数网友,在此过程中,网络舆论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而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司法审判也更为引人关注,一方面网络舆论加强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监督,增强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强大的网络舆论倾向给司法公正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一些"媒体审判""舆论审判"现象的出现甚至妨碍了司法独立。因此,如何使司法和网络媒体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寻求两者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振林 《检察风云》2011,(18):43-43
有人为李昌奎案二审、再审戴上了“媒体审判”的帽子,认为该案再审改判是舆论干预司法的结果,并呼吁司法不能为舆论所左右,应与舆论保持距离。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审判机关的活动备受牵绊,除了受到行政权力的影响,还受到来自网络舆论等方面的压力,致使司法审判独立步履维艰。从近几年的司法实务中可以看到,网络舆论正逐步成为我国司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影响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李亮 《中国审判》2012,(1):92-93
在互联网时代,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置于网络舆论的监督之下。基层人民法院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正确应对网络舆论,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推动审判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作用规律人民法院既要以开放的胸怀,吸纳网络舆论中的合理  相似文献   

8.
司法审判与网络舆情的和谐互动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法院工作日益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司法审判面临严峻舆情危机的挑战。公众熟知并密切关注的杭州"5·7"交通肇事案的个案研究表明,司法审判与网络舆情两者之间具有实现和谐互动的内在基础。要实现司法审判与网络舆情和谐互动,法院必须把握好三大基本原则:坚持正面及时回应,坚守司法底线,注重方式方法创新。构筑司法审判与网络舆情和谐互动关系,具体机制和举措包括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研判机制、舆情应对联动机制、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化建设等以及实现对司法舆情的程序性回应与吸纳、加强网络舆论监督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何能高 《中国司法》2011,(9):107-109
在互联网发展极为迅猛的今天,在网络问政盛行的今天,要消除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不信任感,树立司法的公信力,必须深入研究当今舆论生成、变化的规律,与时俱进,用新闻立政、新闻执政的方法来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网络中掌握主动,在舆论中抢占制高点和话语权,有效做好司法新闻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工作,逐步树立司法权威。囿于篇幅,笔者仅就网络问政下的新闻执政问题作些思考,以求教同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网络空间为社会公众直接、方便地表达言论创造了现实平台,法院作为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集散地”,越来越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寻求司法审判与网络舆隋的和谐互动,推进公正司法、实现理性监督,已成为当前人民法院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人民法院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法官如何正义地思考——因应网络舆论的司法行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奕 《政法论丛》2010,(4):57-63
在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背景下,运用兼容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法官思维,是化解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紧张关系的必要之举。从司法正义的思维流程上看,法官必须把握契约前设、环境认知、原则建构、程序操作诸方面的关键要求,尽力涵摄网络舆论正义吁请的个体主义、国家主义和传统主义特性。因应网络与舆论的司法行为理论要求以科学发展的思维,实践司法均衡的理想;以灵动的司法政策调控,应对多变的民意和舆论;以协商民主的方案,整合网络舆论的异议,增进司法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系统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诉讼程序和纠纷解决理论,更对司法现代化和法院审判方式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法院系统局域网络的建立、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法院和检察院对电子版的起诉文书和裁判文书实现共享、“电子证据”在诉讼中的运用、网络直播法庭审判以及法院远程立案试点工作的启动,为我们开启了司法现代化和数字化的大门,更为“科技审判法庭”作为司法审判平台的应用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3.
陈雷 《中国审判》2011,(2):F0003-F0003
“司法公正是看得见的公正”,司法公正不仅体现在司法审判中的公开、公正、透明,还体现在司法运行是否高效,百姓能否从司法审判过程中感受到司法的公正与高效,“看得见的公正”正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的司法效能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2010年是鄞州法院确定的“深化管理年”和“效能建设提升年”,在着力完善审判管理、队伍管理和司法政务管理三大管理体系,切实改进法院的审判作风和效能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人民司法》编委会主任刘家琛在出席3月29日由《人民司法》编辑部与海南省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举办的2001年“椰城杯”有奖征文颁奖仪式上指出:《人民司法》要为推进我国司法制度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刘家琛认为,《人民司法》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刊,多年来坚持为审判实践提供理论服务,对推进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司法制度改革进程的加快和深入,《人民司法》历史性地担负起了宣传司法改革,推进司法改革的重任,成为促进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舆论阵地。《人民司…  相似文献   

15.
三月的沈阳,虽然春寒料峭,但阳光明媚。辽宁高院刚刚部署了年度七项重点工作,实施“天平工程”,而深入推进“阳光审判”就是其中的一项重点。“阳光审判”,这是一个温暖的司法词汇。它足以温暖公众的眼球,还有那些对司法公开、司法公正充满期待和信赖的百姓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在司法审判中,充分运用民俗习惯,合情、合理、合法地处理纠纷,对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是一种有益的司法选择。 法律自身必须表达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在我国应该是多元文化的共存。而不是消除多元文化。 “能做不能说,能调不能判”,是民俗习惯在司法审判中尴尬境况的真实写照。而江苏法院系统却把它摆到而江苏法院系统却把它摆到了“台面”上,这引起了学界的讨论以及最高法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审判独立原则的最低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引言审判独立又称为“司法独立”(judicialindepen-dence),是一项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的基本法律准则。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它调整着国家司法审判机关与立法、行政等其他职能部门的法律关系,确认司法权的专属性和独立性,是现代“法治的基石”和法院组织制度的基础;作为一项司法审判原则,它确保法院审判权的公正行使,防止法官官的审判过程受到来自外界的不当干涉、控制和影响,使法院的司法审判真正成为公民抵制专横权力、维护自身人权的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道屏障。可以说,没有审判独立原则,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审判…  相似文献   

18.
代泽雄 《法制与社会》2010,(12):123-12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民数量得到快速提高,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3亿。而博客的兴起,更是为各种声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对一个个焦点、热点问题发表看法、表达观点,而这些表达所针对的问题又很多时候凝聚在司法领域,并最终在不同程度对司法结果发生了影响。许多引发网络轰动的个案,如“许霆案”,如果说这起案件对司法的影响还是正面的话,那么,最近在全国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杭州飙车案”,则是凸显了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张佳丽 《法制与社会》2012,(26):257-258
近年来,司法公信力缺失的问题愈发严重,成为影响公正、高效、权威司法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舆论传播方式的进一步多样化给司法公信力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微博时代”实现司法公信力建设新的跨越,是摆在全体司法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将结合“微博时代”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探讨如何降低“微博时代”网络舆情可能对司法公信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寻找法院借力微博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民主的法治社会,法官的独立审判权与媒体的舆论监督权都有它的功能和价值。然而掌控社会重大传播资源的新闻媒体以其强大的舆论价值导向极易造成"新闻审判",给司法审判带来巨大的压力。寻求法官的独立审判权与媒体舆论监督权之间的平衡应当着眼于司法的公正性与权威性,以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立法完善和司法公正。即使在民主日趋完善的社会里,要求司法审判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和社会评判也并不意味着当时的民意可以左右司法裁判。所谓"国法人情"是以理性的民意推进立法的完善,但绝对不可以民意裁决践踏法律的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