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这是我国公民申诉权的宪法依据。申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公民的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作出的错误的、违法的决定或判决,或者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而受到侵害时,受害公民有向有关机关申述理由、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 [1]申诉人对人…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10,(2):6-7
《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其它部门法而言,行政法是一门人们较为陌生的法,而我国的行政诉讼则又是一个人们陌生的问题,因而,极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尽管目前我国尚无行政诉讼法典,但行政诉讼制度已由宪法和有关法律作了一般或具体的规定。新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第二款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第三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不难看出,第一款和第二款包含了原则上对我国行政诉讼制的确立,第三款包括了对行政诉讼中行政赔偿原则的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  相似文献   

4.
各位代表: 制定行政诉讼法,是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制定之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由  相似文献   

5.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需要提醒的是,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同时,也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有的人在上访时,采取过激方式,例如,围堵国家机关,拦截国家机关的公务车辆,  相似文献   

6.
莫雪庆 《政府法制》2008,(18):21-21
制度密室举报是第一步“密室举报只是我们院保护职务犯罪案件举报人工作的第一步。”近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控告申诉处处长杨燚称,我国宪法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此外,我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工作规定》中也要求检察机关作好保护举报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社会》2007,(9):1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于公民的审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相似文献   

8.
罪犯申诉是指罪犯在执行刑罚过程中,认为原判决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或者诉讼程序严重违法,导致量刑失当,从而提出无罪、罪轻或减轻、免除其刑罚的意见和要求。罪犯申诉制度是刑事申诉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第41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机关签收公民文书制度(下简称“签收制度”)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中缺位,因而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存在的违法渎职行为,有权批评与建议、申诉和控告的权利,在实践中屡遭践踏,难以落实.当前急需形成一套可操作的法定国家签收公民文书制度,让法律程序与公民监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正> 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新宪法第41条规定: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他们的失职违法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但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少数人,无视宪法的这条规定,一旦自己的某些错误被人抵制或揭发,便滥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千方百计对抵制、揭发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甚至陷害,有的还株连家属,殃及同事。如某煤矿原党委书记陈某报复陷害一案,就涉及干部20余人。其中非法关押19人,逼死2人,伤残1人。  相似文献   

11.
信访也需要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报道,浙江信访制度正在酝酿大突破,近日提请审议的《浙江省信访条例》(修改稿)明确规定,对于信访事项要依法、及时、就地处理,规定信访人有权获知信访结果,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可组织听证,工作人员在信访中推诿、敷衍、拖延的要追究责任。依我之见,“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可组织听证”堪称传统信访制度的一大制度创新,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从法律意义上讲,作为公民申冤诉苦诉求公权力救济的民间路径和维权途径,上访其实是申诉、控告、检举等法律术语的俗称,上访权也就是受宪法保障的申诉、控告、检举及批评建议权的总称。通过信访向有关国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公民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利。此项权利属何种性质,理论界有不同意见。国内部分宪法学术论著和院校的教材中,将其划归为公民政治权利的范围。笔者认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解决刑事诉讼中侵犯公民权利引起的赔偿问题必须立法我国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据此,我国《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些法律规定所确认的法律关系充分反映了国家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  相似文献   

14.
《公民与法治》2013,(17):48-48
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利,宪法第四十一条作了规定,包括三个方面:(一)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第一条为了保障检举、控告人依法行使检举、控告的权利,维护检举、控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行政监察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纪检监察机关检举、控告党组织、党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纪违法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检举、控告人依法进行的检举、控告。第三条检举、控告人应据实检举、控告,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纪检监察机关对如实检举、控告的,应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6.
高检院《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二条规定:“举报工作是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措施,是检察机关依靠群众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作斗争的有力手段,是保障公民行使检举、控告权利的一项好办法。”因此,为更加有效的打击职务犯罪,就必须加强和完善举报工作,这是推动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论公民控告、检举、申诉权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宪法第四十一条对公民的控告、检举、申诉权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用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公民的这一基本民主权利,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我国公民的控告、检举、申诉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这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8.
宁立成 《河北法学》2011,29(1):79-83
检举权是个人或者单位向有关国家机关报告他人违法行为的权利。检举经历了从义务到权利的发展。对于检举存在的一些误解需要加以认真分析思考。检举权的法律价值在于: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权力制约和法治等。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对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责、职权和管辖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监察机关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决定、命令的情况;受理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违反政纪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监察对象违法违纪行为以及管理监察对象不服行政处分的申诉以及其他由监  相似文献   

20.
宪法和其它法律都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检举、揭发、控告、申诉的民主权利。”知道怎样写检举信,应注意什么问题,对于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有力地惩处违纪违法行为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写检举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事实说话。必须把事情搞清楚再写,道听途说、怀疑、经不起分析、推敲之事就不要写,关键是把检举事项发生的时间、地点、人证、物证写清楚,便于组织调查取证。有的人写检举信洋洋万言“帽子”一大堆,而没有反映具体线索,执纪部门无从查起,这样的检举达不到检举的目的。 2.依法检举。检举别人违法违纪问题,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