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试论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本措施。本文在分析司法鉴定人员出庭作证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制约因素以后,提出完善司法鉴定人的出庭作证制度,强化司法人员通知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意识,明确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义务,并加强司法鉴定人员的执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是司法鉴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鉴定意见得以在法庭上公开质证,保证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针对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现状,以内外因相结合等方法分析鉴定人出庭率低的原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从鉴定人的诉讼地位、鉴定人出庭作证法律制度等方面提出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的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探析——以刑事诉讼为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鉴定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一度充当的是法官辅助人角色,鉴定人不出庭作证成为一种普遍做法,但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进使得鉴定人的诉讼地位向“专家证人”演变,鉴定人出庭成为必要。在当前的刑事诉讼规范中,应当加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义务性,完善鉴定人出庭的相关规则和权利保障措施,为鉴定人出庭作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鉴定人低出庭率是当前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常被用来评价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成效.当前鉴定人低出庭率数据统计存在着严重问题,很难恰当地评价鉴定人因素对出庭作证的影响.重新认识鉴定人出庭率,多角度探究鉴定人低出庭率的成因,明晰鉴定人主观因素和行为对鉴定人出庭作证活动的影响,对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有重大价值.针对“鉴完事了”的存在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分析对策,以期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刑诉法》中对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该文以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司法鉴定人员出庭作证时常涉及的内容范畴及流程,重点论述了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应对之策,从出庭前的准备工作到出庭时的应对技巧以及出庭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文对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有很强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和兴 《中国司法》2010,(11):81-84
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法律其实已有规定,但最大的问题也即源头问题,恰是现行法律规定得过于原则、过于灵活,同时相关司法解释又自废武功,削其刚性,导致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堪忧。就制度的构建和完善而言,司法人员和鉴定人的问题。往往成了随之而生的次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的解决之道,要从源头抓起。因此,在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这一根本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前提下,其完善主要得从立法上进行具体制度安排。当务之急,是构建与完善以下几项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7.
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新《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出庭作证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对完善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当事人对质权、确保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得以实现的关键。1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在证据制度中明确,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但是其对出庭作证的范围、不出庭作证的后果、出庭鉴定人的保护等的规定都有一定不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新刑诉法对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规定更加完善,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是司法鉴定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司法鉴定人是否能出庭作证,关系到司法鉴定结论的是否科学、严谨,是否经得起事实检验,以及案件处理是否能够公正。某前我国的司法鉴定相关制度中尚未有健全的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在实际的司法鉴定及法院审判工作中带来了诸多问题,我们就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率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我们在司法鉴定实践中遇见的的问题及其他地市相关经验,对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讨论,为建设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具体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新《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出庭作证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对完善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当事人对质权、确保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得以实现的关键。1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鉴定人出庭率低的问题,2012年《民事诉讼法》强化了鉴定人的出庭作证义务,但是新法颁布实施后,鉴定人出庭率低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在于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仍然不完善。具体表现为当事人权利保障不足、法官权力不受约束以及鉴定人权利保障被忽视。为了解决鉴定人出庭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应该从法院、当事人、鉴定人之间的权利、权力与义务这三方的关系着手,切实保障当事人权利,进一步约束法官审判中的权力,重视对鉴定人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数量逐年增长,随着社会公众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的不断提高,当事人在民事诉讼过程中申请司法鉴定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司法鉴定工作对于明确案件事实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立法的不统一和出庭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鉴定人出庭率极低。201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从而确立起了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义务、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具体情形和相应的法律后果,为鉴定人出庭作证以及法院鉴定意见的采信提供了法律依据,便于法院公平、公正、合理地审理案件,有利于维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本文拟从我国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立法演变,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出庭法律效力的认定以及如何保证鉴定人出庭作证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便于使我国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杨丰强  卓树涛 《法制与社会》2011,(36):128-129,145
鉴定人出庭作证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后,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对鍪定人业务水平和诚信鉴定的考验,有利于杜绝因重复鉴定引起的诉累,故应在完善配套制度的基础上加强鉴定人出庭作证工作。  相似文献   

14.
鉴定人出庭作证是法官采信鉴定结论的前提和程序公正的体现,鉴定人出庭作证是两大法系国家诉讼活动的普遍实践。我国立法对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有所规定,但不够全面,与鉴定人出庭作证有关的配套制度尚未健全,这些因素导致我国鉴定人出庭率非常低。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5.
司法鉴定制度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之一,在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目前的司法鉴定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尤其是鉴定人几乎从不出庭作证,成为庭审中鉴定意见质证时最大的软肋。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并针对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人制定了处罚措施。但该规定仍不够细致,尚需建立具体的配套措施,以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关于鉴定人是否应当出庭作证.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11条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但对于鉴定人的当庭陈述属于何种证据分类。有着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控辩式庭审中,控辩双方在法庭上平等对抗,法官居中裁判,鉴定人出庭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证和询问,这给鉴定人出庭作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司法鉴定人要完全适应这种新型形势需要,就必须解决鉴定人出庭方面的许多问题。其中,鉴定人如何规范出庭就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规范、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出庭作证,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后果,以及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等进行了一系列规定,对鉴定意见的证据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刑事诉讼中鉴定人的出庭率一直较低,也是人民检察院鉴定人的弱项。人民检察院鉴定人出庭作证,除了依法接受当事人、辩护人、有专门知识的人等质证外,对人民检察院的公诉工作还将产生重要影响。为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对人民检察院鉴定人出庭前的工作机制,出庭作证的应答规范,以及应对专家辅助人等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逐步完善,需要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案件越来越多,这给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制度还很不完善,有待规范。从司法鉴定人出庭经验入手,对司法鉴定人出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占善刚 《法学家》2014,(2):103-110
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78条明定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是:鉴定意见不得作为事实认定的根据、鉴定人返还鉴定费用。该规定忽视了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公法义务性质和鉴定的证据法构造。在民事诉讼中,出庭作证系鉴定人对代表国家行使裁判权的法院承担的诉讼法上的义务。基于该义务的公法性质,鉴定人不出庭作证应遭受罚款、拘留等公法上的制裁。考虑到鉴定人与证人诉讼地位的相似性,立法上应将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一体适用于证人,这样才符合形式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