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间接强制执行的适用原则,是指导与规范民事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基本准则。由于大陆法系各国在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设置以及立法指导思想存在差异,致使有关这一原则的规定不尽相同。为了指导我国间接强制执行,以及保证有关间接强制执行的规范性与统一性,我国不仅应当采用立法的形式对于间接强制执行的适用原则作出规定,而且这些规定应当体现执行措施申请原则、间接强制执行特定原则以及间接强制执行有限原则。  相似文献   

2.
刘成良 《山东审判》2005,21(5):110-111
金钱债权是指以给付一定金钱为目的的债权,因其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频繁地发生,世界各国强制执行法中有关金钱债权的强制执行大都条文繁多,规定详细,但在我国民事执行法律规范中并未单独归类予以明确。对于金钱债权强制执行措施的程序及对象问题进行研究,对执行实务和执行立法都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为例外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但是,从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实践来看,现行体制还存在大量问题,这些问题亟待统一立法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对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归属、以及影响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因素等问题的分析,提出改进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建议:保留司法执行的灵魂———法院审查,执行职能回归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制定强制执行法已成为我国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制定强制执行法需首先解决两个立法技术问题:一是立法体例问题,即强制执行法与其他民事程序法的关系。无论从我国"执行难"、"执行乱"这一长期无法克服的司法状况,还是从世界主要国家的立法总体发展趋势来看,将强制执行程序从民事诉讼法典中独立出来都是大势所趋。二是立法结构问题,即按照什么方式将强制执行规范编排在法典之中。结合我国实际,以意大利"总分结合式"的立法技术为基础,将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与执行措施分开安排,同时,吸收德日"混合式"及秘鲁"并列式"立法技术的合理成分,显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岳卫 《当代法学》2015,(1):86-93
人寿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债权人能否就保单的现金价值申请强制执行乃目前司法实践及保险实务界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保单的现金价值在法律性质上为投保人对保险人的金钱债权(现金价值返还请求权),在法律没有规定其为禁止保全执行债权的情形下,投保人的债权人当然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其并非专属于投保人的权利。但是于执行方式上应区别于对存款的执行,需以债权人代位解除保险合同为前提,同时某些情形下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应属于权利滥用而被禁止。  相似文献   

6.
伊舟 《政法学刊》2021,(1):83-91
为解决纷繁复杂的执行问题,我国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发展趋势,但间接强制执行在实践中依然存在适用混乱以及功能异化的问题。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在于厘清执行程序中各项措施的内在逻辑关联。对妨害执行的强制措施、执行保障措施与间接强制执行措施三者的功能、定位进行比较分析,区分各项措施之间的适用条件,明确我国间接强制执行措施应当采取单一制构成模式。在适用规则上,进一步确定间接强制执行措施应当适用修正的补充性原则,具有损害赔偿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执行难"问题的出现引起了理论界与专家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主要指出三个概念涉及强制和执行因素:即时强制、强制措施、强制执行。国外没有一个国家是单纯法院强制执行或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我国应当在中央和地方行政系统内设立执行机构,执行遇到抵抗的行政决定的同时执行法院的有金钱给付义务的裁判,当行政执行需要限制人身自由时则必须由法院裁决后方可执行。  相似文献   

8.
论金钱债权强制执行立法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偿债为目的的金钱债权强制执行是强制执行法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现行有关金钱债权强制执行法规中将查封与扣押、冻结和拍卖与变卖并列规定,但在程序、对象上区分不清的方式应有所改变;在查封(扣押)的效力上应明确其相对性,并根据物权公示的发展确定其时间效力;在拍卖的性质问题上,我国应确认为公法行为.最后论述了拍卖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9.
债务强制执行需要加强民事强制执行制度,而"执行难"的问题在我国一直是司法问题中颇为严重的。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完善的解决原因来自于各个方面,如:体制、立法、执法者等。法律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转化了社会问题,"执行难"对法律的权威和尊严都有所消极影响。在时代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下,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势在必行的,立足于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强制执行公证书产生之源渊、现状及其公证机关制作强制执行公证书的依据 ,特别是司法实践中对强制执行公证书的执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以期在立法、司法实践中对这一制度及其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强制执行措施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 ,行政诉讼法可供法院适用的强制执行手段极为特殊和有限 ,这在理论上不尽科学 ,在实践中导致执行难的弊病。应当增加对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措施 ,加大对拒不履行法院裁判的制裁力度 ,建立公正、强力、有效的强制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强制执行法的基本构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江伟  肖建国 《法学家》2001,(4):83-90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强制执行法草案正在草拟之中.起草者首先面临着如何确定强制执行法的基本构造问题.有迹象表明:我国强制执行法有可能采用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立法构造.即把强制执行法分为总则、金钱债权的执行(包括动产执行、不动产执行、债权和其它财产权的执行)、非金钱债权的执行(包括物之交付请求权的执行、作为不作为的执行)、保全执行等部分.……  相似文献   

13.
陈光明  周飞 《法制与社会》2011,(27):278-279
制定独立的民事强制执行法是大势所趋,而确立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基本原则应为: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强制执行权原则、执行有据原则、执行标的有限原则、执行效率原则、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4.
强制执行单行立法,是指将执行程序编从民事诉讼法中分离出来,单独制定强制执行法。这项工作的正式开展,始于中共中央[1999]11号文件,〔1〕该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执行立法。最高人民法院要抓紧起草强制执行法,尽早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为此,全国人大常  相似文献   

15.
在广泛调研及公众参与的基础上,英国对强制执行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解决执行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应当有整体的立法规划。在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应当区分不愿偿还和不能偿还的债务人,在实现债权人利益和保护确无偿还能力的债务人双重价值目标之间寻求平衡,以符合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民事执行管辖立法滞后,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是我国司法实践中日益凸显的"执行难"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长期的执行实践验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执行工作的开展,这与"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民事强制执行之价值取向并不相符。本文在分析我国民事执行立法存在的诸多问题之后,最后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执行管辖制度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7.
从民事审判与执行的关系模式看,审判权与执行权并存的模式应该是我国未来立法的选择路径,即应当将执行程序从民事诉讼法中分离出来,单独制定我国的强制执行法。从价值层面考察,单独制定强制执行法,有利于执行程序原理的彻底贯穿,有利于扩充执行程序的容量和篇幅,符合民事诉讼法发展的趋势。制定强制执行法需要构建四大制度,即执行组织制度、执行联动机制、执行监督制度和执行惩戒制度。强制执行法是一部综合法,其表现为: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的横跨,实体与程序并存,行政与司法兼具,执行名义多元。  相似文献   

18.
强制执行竞合 ,各执行程序相容可以并存的 ,应并案办理 ,其中金钱债权执行之间的竞合适用参与分配制度予以解决 ;各执行程序互相排斥无法并存的 ,应遵循先申请执行者优先的基本原则 ,并兼顾实体法上物权优先于债权原则妥为处理。参与分配、保全执行、执行管辖等相关制度 ,也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李晓奋 《人民司法》2012,(9):105-108
我国现行的强制执行制度"寄居"于民事诉讼制度之中,无论是民事诉讼法的执行编,还是最高法院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强制执行的司法解释,均没有对其基本原则作应有的制度安排,强制执行法律的基本原则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都表明,强制执行法律单独立法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推进强制执行法律的单独立法,必须认清其基本原则目标定位的必要性、立足点与总体要求。强制执行法基本原则目标定位的价值功能强制执行法基本原则的目标定位所要回答的是强  相似文献   

20.
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主体针对相对方的重要武器。也是行政法学的重要内容。我国酝酿统一的《行政强制执行法》已经多年。其中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归属是一个重点。以行政机关执行为主还是以法院执行为主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结合我国的执行实践以及国外经验,抛弃了采用单一划分标准划分行政强制执行的方法,笔者提出了以相对方权益影响之大小为主要标准兼顾其他合理划分标准的综合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