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脑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脑损伤死因之一。与其它颅内血肿不同的是临床常依据其血肿症状出现的早晚,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血肿,各类血肿的形成和发展在不同阶段病理组织学变化也随之不同,可根据血肿的病理学差异鉴定血肿的损伤时间。现将笔者近来鉴定的一例以及其在刑事侦察中发挥的作用简介如下。1案情简要死者某男,43岁。2000年间因涉嫌诈骗被当地公安机关通缉。2001年6月20日,其在异地因持假身份证在某市登机时被发现,先在机场派出所留置,后羁押于当地看守所。据后来调查看守所狱医和同监在押人员,均反映其在…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是交通事故活体损伤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其中部分颅脑外伤者以智能障碍为由提请伤残鉴定[1,2]。为了准确鉴定这类伤者的伤残等级,必须对其智能障碍程度做出客观评定,这就涉及到对伪装以及不配合检查者智能障碍程度的判断问题。本文通过对2例交通事故外伤后智能障碍的鉴定情况进行分析,试图初步找出此类鉴定的特点。1案例资料案例1黄某,女,41岁,初中文化。于2000年8月2日被一大货车撞伤,伤后住当地医院,入院诊断: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硬膜下血肿,颅骨骨折,头皮下血肿,脑干损伤?经保守治疗,住院2个多月后出院。伤后7个月进行鉴定。阅其…  相似文献   

3.
帽状腱膜下血肿,在头皮损伤中较为常见,传统概念认为该损伤是一种闭合性头皮损伤,但在法医损伤鉴定中,头皮创缝后形成的帽状腱膜下血肿(以下暂称开放性帽状腱膜下血肿,有待商榷)也颇为多见,且在帽状腱膜下血肿案例中占较高比例。该损伤在临床医学和法医学认识上均存在歧义,在伤情评定时常常引起争议。因血肿自身的特点,复检时血肿多已消失,仅能依据病历及法医初检笔录进行鉴定,故初检时准确的伤情鉴定尤为重要。笔者从914例故意伤害案例中选取34例开放性帽状腱膜下血肿,对其形成机理、对机体的危害及损伤程度评定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现实案例显示出的碰撞案例:徐某,男,23岁,因故意伤害(用拳脚和棍棒殴打被害人陈某致使其一只眼睛失明,经鉴定为重伤)于2007年3月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并被依法逮捕。侦查期间,徐某发病,看守所将其带至医院诊断,结果是肺部感染,胸部有大量积夜。医院认为病情严重,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看守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10条第2款和第26条之规定,建议侦查部门改变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的一种严重合并症,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占10%左右。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40——50%。是法医临床学重伤鉴定中较常见的一种损伤。《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44条规定:“颅脑损伤致成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或者脑内血肿”属重伤。但根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总则第二条“重伤是指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第37条“其他对于人体健康的重大损伤是指上述几种重伤之外的,在受伤当时危及生命或与损伤有直接联系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以及其他严…  相似文献   

6.
法医检案鉴定工作中肉眼能见到脑干损伤出血或血肿等明显改变,将其作为死因诊断一般不会引发争议。但若头面部损伤轻微,仅镜下见脑干有出血损伤,是否可致死则值得注意。现报道1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关看守所收押罪犯保外就医医学鉴定的法律规定尚不够规范,看守所收押罪犯保外就医的医学鉴定存在很多问题。要规范看守所收押罪犯保外就医的医学鉴定,就应加快刑罚执行方面的立法完善,规范保外就医等执法行为;建立统一的保外就医鉴定机构准入制度,改变当前鉴定机构的乱、杂局面;针对保外就医出现的新情况,建议尽快构建《看守所收押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押人员羁押表现评鉴制度,是指看守所与检察机关派驻看守所检察室对被羁押人员在羁押期间的表现情况做出评价和鉴定,并将该评鉴意见通过一定程序提交法庭,作为法庭量刑时予以考虑的情节之一。笔者结合监所检察实践,对建立和实行这项制度可能涉及到的一些法律问题作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不断提高法医学损伤鉴定水平,现对我们工作中遇到的CT检测出无明显临床体征的硬脑膜外血肿的损伤程度的鉴定问题予以探讨。一、关于颅脑损伤中的硬脑外血肿当头部遭到钝器打击后,轻者可出现脑震荡,头皮裂伤,头部皮下血肿;重者表现为颅骨骨折,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等。而硬膜外小血肿,仅有头痛,呕吐或短暂的意识障碍及逆行性遗忘者,往往不被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头皮血肿是一种最为常见、多发的头皮软组织损伤,致伤原因多由钝性外力所致,它主要包括:浅筋膜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3种类型[1]。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之规定,外伤性帽状腱膜下血肿为轻伤。因此,在法医临床学损伤程度评定中,准确鉴定上述3种不同  相似文献   

11.
孕妇外伤能引起胎盘血肿,但较为少见,特别是胎盘血肿与疾病共存时,各自对胎儿死亡的参与程度,与损伤程度鉴定有直接的关系.在法医学鉴定中如何全面地收集鉴定资料,如何选择最佳方法进行材料汇总,如何对它们之间的伤病关系进行客观的分析、论证,准确、及时地出具鉴定结论,是法医学鉴定中的难点.本文结合胎盘的结构和功能,综述了常见引起胎盘血肿的原因,血肿部位和时间与损伤的关系,胎盘疾病和损伤的参与度分析,以及胎儿的死亡原因、死亡机理,为胎盘血肿致死胎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现行的人体轻、重伤鉴定标准在听力损伤条款的说明中,简单地对60岁开始的老年性听力损伤进行修正,没有对其他年龄的听力损伤进行修正,且每年递减0.6dB,值得商榷。 由于噪声、污染等多原因,许多人在受伤前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如某人被他人用哑铃击伤左耳部,查体见左耳部有一约2cm皮肤裂伤、活动性出血,左耳听力下降。500、1000、2  相似文献   

13.
罗斌  屈建业  毛永新 《证据科学》2004,11(2):141-142
损伤程度鉴定是法医临床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通常情况下,评定的对象应当是活体。伤者遭他人伤害,在评定损伤程度前因其他原因发生了死亡,由于案情的发展和诉讼需要,必须对死者进行损伤程度鉴定。死后是否可以进行损伤程度鉴定,目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两例死后损伤程度鉴定的案例分析,试阐述形成此类案件鉴定的基本条件和处理这类案件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浅谈微量物证的提取、保存和送检要求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证是刑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已显示出在各类案件中的巨大应用价值,其鉴定结论作为法庭的重要证据之一。物证的种类所涉及的专业各不相同,各专业又涉及不同的鉴定项目,每个鉴定项目对物证检材及比对样品又有着各自特殊的要求。检材的提取是否规范,保存是否妥当都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鉴定结果,微量物证经过检验所提供的信息一旦被证实,便是揭露和证实犯罪的强有力的证据。在理化检验工作中,我们接触的物证种类繁多,在送检样品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规范的包装、提取方法和送检方法不当、数量和质量不符合要求等…  相似文献   

15.
条件致命伤法医鉴定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械性损伤后死亡的案件中,有的属条件致命。本文报道4例其死亡并非是原发性损伤的必然结果熏即依据发案当地、当时就医的医疗单位的设备条件、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只要及时抢救,正确治疗,均可免于死亡熏其死因构成应包括加害人所致的原发性损伤和因医疗过失所致的损害。由于有的案例的法医学鉴定对原发损伤、医疗中的失误与死亡关系未作充分论述,致审判机关对案件的定性及对加害人量刑不当,而将死亡这一结局的法律责任全部归于加害人。1案例案例1:男,28岁,在同他人殴斗中,左窝被刺伤,急送医院。门诊检查:血压16.3/…  相似文献   

16.
李晓群 《政府法制》2012,(22):22-23
小林是广西北流市六麻镇端寨村人,和很多“90后”的同龄人一样,他喜欢上网,每周都要去10公里外的镇上的网吧玩。而现在他因涉嫌抢劫被关在当地看守所.上不了网了。  相似文献   

17.
检察信箱     
看守所临时羁押 的罪犯又犯罪, 如何确定管辖? 编辑同志:   某监狱罪犯尹某脱逃,捕回后暂羁押于一看守所。后该监又有三名严重违纪罪犯被临时关进看守所,与尹某在同一监房。四人经过预谋后,于 2000年 11月 18日扳下通风口钢筋脱逃时被发现。四人构成脱逃(未遂)无争议,但在管辖上发生了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应由监狱立案侦查,理由是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尹某等四人是监狱服刑罪犯,他们的改造档案现仍在监狱,只是监狱因特殊情况临时将其羁押于看守所。另一种意见…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今年6月23日,公安机关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一起盗窃、销赃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案卷注明5人已被刑事拘留,现押于看守所。审查批捕办案人员到看守所核实销赃犯罪嫌疑人于某时,得知公安机关已于6月25日将其取保候审。请问:公安机关提请批捕后又将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行为合法吗?陕西省华阴市人民检察院郭华玲郭华玲同志:刑事诉讼活动中,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何种强制措施是依据法律的规定和案件的不同情况决定的,而且可以随情况的变化而变更强制措施。公安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后,可能产生不同结果:经讯问发现不…  相似文献   

19.
硬脑膜下出血指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出血,因常易聚积而习惯称之为硬脑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SDH),头部受伤后3周以上出现颅内血肿症状者称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本文报道1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继发脑干出血致死案例,并对其鉴定要点,尤其是损伤时间的法医病理学鉴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法医的实际检案中,会时常遇到一些特殊的损伤和在现行的损伤鉴定标准中规定比较笼统含糊的损伤,对于其程度的评定常常无所适从,造成鉴定结论的混乱:不同的鉴定部门甚至同一部门的不同鉴定人出现不同的鉴定结果。当事人必然难以接受,会多次要求到不同的鉴定部门甚至外地进行重新鉴定,造成诉讼久拖不决,司法鉴定的严肃性也遭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