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国矿业权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权是一种私权,由探矿权和采矿权构成,其具有物权的属性。因此,学界对将矿业权纳入《物权法》范围进行调整还是对《矿产资源法》进行完善仍由《矿产资源法》进行调整产生了争议。然而无论由哪一部法律对其进行调整,对矿业权的完善是必要的,对矿业权立法的完善可以为矿业权的流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的管理,保护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矿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转让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的,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除按照下列规定可以转让外,探矿权、采矿权不得转让: (一)探矿权人有权在划定的勘查作业区内进行规定的勘查作业,有权优先取得勘查作业  相似文献   

3.
在矿业领域使用最多的"矿业权",是一个多变而不确定的权利体。矿业权,是由明确矿产归属的物权、可以开发的特许授权、实际开发的企业产权虚拟出来的"三面一体"的权利集合;在法律属性上,矿业权多元化地表现为用益物权、准物权以及自物权等;在法律制度上,矿业权的公权属性与私权属性、流转之自由与限制、所属探矿权与采矿权等无不冲突。将各方面综合起来分析,便可以发现矿业权却是虚无的、根本不存在的权利。根据国外经验和矿业的特点,应果断地撤销矿业权,重构为矿产物权、特许权以及开发行为权等矿业的权利体系,以此建立"三权分列"的现代矿业制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采矿权的性质,学术界尚存争议。不论将其采矿权定为准物权,还是特许物权,实践中都会产生矿产资源开发的过度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明确采矿权的属性,以解决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改革制度中的最大理论障碍。因采矿权所具有的独特性,应当将其认定为一种特殊物权,并以国家立法的方式,明确它的基本权能,从而为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改革制度的顺利,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之探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矿产资源补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资源税的定位不清导致了实践中的错位;矿产资源补偿费无法充分实现矿产资源所有者———国家———的所有者权益;探矿权、采矿权的取得及转让方面未能充分体现谁投资、谁受益的矿业权价值补偿模式;探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价款作为国家前期地质勘察的投资回报,不应成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组成部分。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改革和完善:设立权利金制度,取消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采用探矿权、采矿权合一制度,促进其流转;重视政府在环境损害和矿业城市生态补偿领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案情]某公司在新疆某地拥有探矿权和采矿权,已在当地投入生产,效益可观。张某在公司负责办理探矿权证年检业务,因觉得在公司不受重用,便对公司经理产生不满。在办理2010年度探矿权证年检期间,张某故意不向有关部门提交年检续签申请,在公司经理催问时却谎称正在办理,致使公司探矿权证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年检而失效。  相似文献   

7.
海域使用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目前海域使用权制度的相关立法规定存在分歧,海域使用权的物权性质定位不充分,海域使用权的创设取得制度、公示制度、流转制度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本文认为应当修改相关法律,以期海域使用权制度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8.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之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通过的物权法未明确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学界对此问题仍有较大争议。农村宅基地的现行立法与现实有很大冲突。农村宅基地性质上虽具有身份性、无偿性,但其作为物权的性质与融资功能不容忽视,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应是未来立法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水权系一种“新型的准用益物权”,水权具有权能的可分离性和外部性,因而水权具有流转的可能,在我国水权流转机制的建立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从东阳——义乌“水权转让”的实践来看,虽具有积极作用,但其实质是水商品的买卖,在法律性质上并非真正意义的水权交易。本文指出,水权流转机制的建立,首先应当尽快清除立法上的障碍,明确水资源的物权性(用益物权或者准用益物权),修改、完善相应的配套法规,允许取水许可证交易。做好建立水市场的基础工作,建立、完善水权流转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10.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物权法思考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因其权利性质的模糊、流转形式的混乱、权利变动模式的矛盾而在现实中困难重重,并引发了诸多问题。要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规范地流转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克服主体虚位、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确定用益其物权属性,对流转形式作类型化区分。同时,在物权立法中还应建立完善土地公示登记、流转合理限制等配套制度,并通过物权法立法进行统一整合。  相似文献   

11.
康纪田 《时代法学》2008,6(2):89-96
《物权法》颁布,一贯主张采矿权属准物权的专家转向采矿权属最完整的用益物权,以矿产资源是劳动对象,开采中即时消耗不须返还为采矿权客体的被处分作辩解。但是,法律关系的客体和经济关系的劳动对象不可能相通,而且客体没有在开采中即时消耗,完全可以速还,客体被处分误为标的物被消耗。采矿权是财产权、行政权、行为权三个不同层面整合的多面体,不同层面的性质不同。应重构采矿权为独立的矿产权和采掘权(开采权),矿产权是国有特定矿产所有权的让渡,属自物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遭受不法侵害的事件日益频繁,民警被谩骂、围攻、诬告陷害甚至暴力袭击的事件在各地不断发生。由于现行法律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公安民警维权无法可依,严重影响了民警维权工作的开展。结合实例,分析现有法律制度在公安民警维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民警维权的法律体系,提高对暴力袭警的惩罚力度等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法人人格权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薛军 《法律科学》2004,22(1):50-55
法人可以享有某些种类的人格权 ,在现代已经得到理论和立法实践的确认。在民法典中不宜从这一角度对法人权利能力施加一般性的积极限制。承认法人可以享有人格权具有立法政策判断上的妥当性 ,对保护自然人的人格具有工具性的价值。法人享有人格权属于立法上的技术性的手段 ,能够保护组成法人的自然人以团体的形态而表现出的人格性的利益。在中国民法典中 ,对法人是否可以享有人格权问题可以作出原则上的认可 ,但允许判例和学说来具体确认法人可以享有何种类型的人格权。  相似文献   

14.
杨凯 《法学》2022,(2):3-20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为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提供全方位的法治保障。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地方立法例中,均集中体现出对公共法律服务基本概念和调整范围的反思与分歧,为此亟待厘清公共法律服务应然规范构造理论,这是未来形成公共法律服务全国统一立法的法学理论基础。公共法律服务专门立法在整个公共法律服务规范体系中具有纲领性地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实践不仅具备基本服务与非基本服务二元结构架构特征,而且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多元和多维架构的本质特征。现有二元规范构造理论已经不能全面解释和解构现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践发展的全样本和多维度、多元化样态,只有建构多元化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规范体系才能根本解决现有公共法律服务地方立法例实践及理论研究中出现的关于基本概念、规范类型、规范属性、调整方式、权利属性等诸多基本争议,从而确定公共法律服务的权利义务主体、事项范围、模式与程序、标准与评价指标、监督管理等主要体系建构的基本规范要素,进而归纳整合公共法律服务立法规范构造的本质特征,为将来形成区域协同一体化立法或全国统一立法提供立法规范要素的基本构造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uses a critical theoryllegal mobilization perspective to study the 1987–92 trade union boycott of the British Columbia labour law.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establishing a total boycott–one that would eschew all contact with the state–and the subsequent modification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boycott through a selective reliance on the law offer an important case from which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role of law and legal rights in highly regulated organizations and how collectives mobilize the law. The author argues that legal rights are important to unions because of their ability to mediate the complexity of labour relations through a decentralization of authority. At the same time, mobilization of the law for this purpose accentuates localized identities and unequal resources that operate in tension with a boycott ethos, necessitating a deliberative politics to legitimize the law. By exploring the tension between these two forms of mobilization around law–one to reduce complexity, another to legitimize broad collective norms–the author analyzes and draws some conclusions about the reproduction of social unionism in British Columbia.  相似文献   

16.
秦强 《北方法学》2012,6(5):46-56
人权条款写入宪法之后,国家立法机关担负有不可推卸的人权立法义务。立法机关的人权立法义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权的立法保护义务和人权的立法救济义务。在性质上,立法机关的人权立法义务应该是一种法律性义务,具有强制性效力。立法机关的人权立法义务,不仅具有规范层级方面的形式性要求,而且还要具有效力方面的实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行政强制执行,作为行政强制的一方面,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财产等重要权利。在强调法治和人权的今天,这些属于公民的重要权利越来越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同时,行政权存在被滥用的危险,行政强制执行中也可能出现不法或不当情形。因此,法律应当对行政强制执行进行有效控制,从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为实现此目的,法律应运用多种调整方法,法律救济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很多行政法治国家,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救济制度都比较完善,并各具特色。对于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我国应当在立法过程中予以关注和参考。鉴于我国目前的法律救济制度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关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8.
The last two decades have heralded an increased community and professional awareness of the phenomenon of elder abuse and the challenges it poses to the enjoyment of the human rights of some older people. The contemporary Australian legal system provides many of the components of a framework required to assist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elderly and in the prevention and remedy of elder abuse. This framework acts in concert with health and community services dedicated to the advancement of health and wellbeing into old age. In the future, the acknowledgment and 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 legal principles which are directed to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the reform of existing domestic legis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lder-specific statutes may all impact upon the incidence and consequences of elder abuse. To date, no Australian jurisdiction has adopted a legislative regime targeted specifically at the issues confronting older Australians who may be vulnerable to abuse and neglect. This column looks at some of the options for legal reform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that may be driven by mass tokenization of the objects of civil law, i.e. the creation of a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such objects in the form of a record in blockchain. This occurs where the value of such objects is transferred subsequently by means of disposal of such tokens, which is a subject of separate rights to it. The paper outlines two core problems, which were inspired by recent legislative activities in Belarus and Russia. The first is a possible displacement of existing legal regimes of objects of civil rights by the legal regime of the token. Secondly, 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of the nature of rights to tokens arises (in rem versus ad personam) as well as remedies for their violations. Provisions of the Belarus Decree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of 21 December 2017 and drafts of the laws on blockchain and ICO, discussed in Russian Parliament and Government are taken to illustrate these problems.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背景下水资源立法的健全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不容乐观。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审视现行水资源法律制度,不难发现我国水资源立法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我们应根据循环经济对水资源立法的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内容、重视水资源市场机制的作用;还应改进现行水资源立法在立法思路、立法机制、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发展循环经济之处;应当调整立法思路、改进立法机制、健全水资源法律体系、完善水资源法律制度设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我国水资源立法更好地适应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