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斯特恩所提出的人格描述心理学,是对狄尔泰浪漫主义描述心理学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他受狄尔泰和艾宾浩斯的双重影响,坚持人文主义与实验主义、描述心理学与说明心理学、理解方法与说明方法的融合统一,主张从多元综合视角来研究心理现象。他的描述心理学以人格主义为哲学基础,主张在心理学人文科学观指导下,通过描述、理解或解释来如实把握具有独特性、目的性、价值性和意义性的完整人格及其内部结构。他的描述心理学与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一脉相承,并在具体内容和观点上发展和超越了后者。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库恩的范式论以及追求宏大理论的心理学家的影响下,斯塔茨开始了整合心理学的探索.他提出了统一的实证主义作为统一的科学哲学,主张行为主义化心理学和心理学化行为主义,并最终将其整合观称为心理行为主义,提出了统一心理学的具体策略即多水平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国东 《河北法学》2007,25(9):8-11
庞德社会学法理学受到索罗金文化整合理论的影响,实质上是一种基于社会利益的文化整合与规范整合相结合而探讨法律与社会整合问题的学说.这种理论的(可能)代价是法律工具主义、政治威权主义甚或极权主义;这种规范整合的理论限度是其效果与社会规模和复杂程度成反比,谋求实质性判准的文化整合也不符合后形而上时代社会复杂化、多元化和理性情境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联结主义、建构主义和行为范式认知心理学是在符号主义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新取向,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同点,也有一定的差异.联结主义和行为范式认知心理学继承和发展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而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则汲取了后现代思想.三者在基本假设、方法论、研究目的、对象与内容方面各有侧重,但相互间也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马基雅弗利主义是一种操纵他人、不择手段、谋取个人利益的人格特质.结构启动、工作卷入、控制点等变量调节着马基雅弗利主义对绩效的作用.马基雅弗利主义降低着人们的道德取向,但无助于社会经济成功.马基雅弗利主义是一种跨文化存在.未来的研究应开发马基雅弗利主义的内隐测量、使用元分析整合相关研究成果、引入高级统计技术以探讨马基雅弗利主义与绩效关系和加强马基雅弗利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心理学的“范式”与“范畴”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现代心理学仍缺乏一个库恩意义上的“范式”,但存在着“类似于范式的东西”即“范畴”。尽管范畴同范式意义不同,却起着指导心理学家的研究、规范心理学家思维的作用。范畴对心理学发展的积极作用是给心理学提供了理论框架,但范畴的多样性也导致了心理学学科的复杂性与分裂性。  相似文献   

7.
行政主体多元化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在中国已经是实际存在的社会现象与法律现象;中国行政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同西方国家一样也是国家权力不断向社会权力转移的产物;这种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多元化趋势给我们目前行政法立法的完善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中国的这种多元化趋势与西方国家的多元化趋势在本质上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究竟中国的行政主体多元趋势向何处去,是否会走出一种与西方相类似的道路呢,这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日本目前实行的起诉状一本主义是在保留着战前职权主义诉讼传统的当事人主义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由于这种改革背景,使得日本的起诉状一本主义闪烁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国的刑事诉讼公方式的改革可以借鉴日本起诉状一本主义之长处,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避免走弯路。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一直关注和强调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工具属性,仅仅将其视为达成心理学研究的工具或者手段,这严重地窄化和局限了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认识,也会影响和局限到对心理学的认识.事实上,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之间,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关联和互动.心理学研究方法除了具有作为技术支撑的工具属性以外,其文化品质还应该从与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的关联和互动中,获得对研究方法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象学哲学对现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很难落实到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层面.与此相比,以美国杜奎森大学的心理学家们为代表的现象学心理学却在这方面做出了突破.现象学心理学秉承现象学精神,关注生活世界,在具体研究中,形成了经验的和解释的两种取向.经验的研究取向主要以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哲学基础,而解释的研究取向则更多地基于解释学哲学,二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程序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心理学而言,现象学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提供了科学心理学之外的另一种研究途径,并且使得心理学更加真正地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11.
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心理学一直以线性的科学模型作为理论基础,追求一种简单明了的因果关系,并以此来说明人类行为的确定性规律并预测行为的变化和发展.但是,线性的方法只是在简单系统中是有效的,作为开放、演化和复杂的心理系统,我们是难以用确定性的方法来加以描述的,而非线性科学则为我们理解真实、复杂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由于人的心理的本质是非线性的,所以非线性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已经受到了心理学界的广泛重视,并开始运用于心理学的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2.
范式论对于心理学研究的双重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式论对心理学具有双重意义,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矛盾。就积极方面而言,范式论有利于消解心理学不同范式之间的建立,促进不同范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融合。启发人们对传统心理学的理性主义人性观进行批判性反思,彰显了理论研究对心理学的重要性。就消极方面而言,如果不能全面把握范式论对心理学的方法论蕴涵,盲目地将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引起心理学,意味着对心理学中的实证主义倾向的认同,此外,范式论所倡导的相对主义价值观有可能加剧心理学的分裂与破碎。  相似文献   

13.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目标概括为描述事实、揭示规律、预测趋势和控制行为四个层面,此四级目标可视为心理学对外的学科承诺。以后现代社会建构论的视域审视,心理学能否兑现这些承诺是值得质疑的。首先,心理学所谓的“描述事实”其实质乃是对心理学家所经验的事实的描述,而不是对心理和行为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的描述。其次,揭示心理规律不仅存在技术困难,所谓“心理规律”也只是现代文化场域内的一种“约定”,而非“客观规律”。第三,由于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作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物所没有的意识能动性,利用心理规律预测心理事件的发生遭遇特殊困难。最后,谋求对人的行为的控制,不仅背离了心理学造福人类的初衷,而且有违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初,美国法学进行了一场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尝试。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首倡进行法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受到著名法学家威格摩尔的激烈反击以及一些心理学家的反对。但是,也有部分心理学家随后开始进行法律行为实验研究及法律心理学研究,法学界的著名学者哈钦斯针对一系列具体主题进行法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而威格摩尔在反击之后也开始在这一领域展开研究。此次交叉研究为二战后行为法学派在美国法学界的兴起提供了基础。我们可以由此思考法学对于交叉研究的接受度,以及那个时代心理学影响法学研究的可能。并通过20世纪美国法学各类交叉研究的繁荣,反思我国当下司法实践的现代化变革及法学研究范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There has been an explosion of interest in therapeutic jurisprudence as both a filter and lens for view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legal system serves therapeutic or anti‐therapeutic consequences.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mpact of therapeutic jurisprudence on questions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and the role of forensic psychologists. The paper aims to provide an intersection between human rights, therapeutic jurisprudence, and forensic psychology. Method. Human rights are based on legal, social, and moral rules. Human rights literature generally considers legal rights but such policy statements do not provide principles to guide forensic psychologists in addressing moral or social rights. Therefore, a framework to guide forensic psychologists is required. Conclusion. As duty‐bearers, forensic psychologists need to address the core values of freedom and well‐being in rights holders (in this instance, prisoners and detainees with a mental illness).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human rights principles can add to the normative base of a therapeutic jurisprudence framework, and in‐turn, therapeutic jurisprudence can assist forensic psychologists to actively address human rights.  相似文献   

16.
西方主流心理学植根于经验实证主义传统,认为科学是客观的和价值中立的。这种观点与女性主义理论格格不入。女性主义心理学试图调和女性主义理论与传统心理科学观之间的冲突,在其研究历程中形成了三种研究取向:一是实证主义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强调遵循实证主义研究传统,重新改造主流的心理科学,以服务于女性主义目标;二是现象学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强调从女性立场出发,创建一个全新的,“以女性为中心”的心理科学来代替传统的心理科学;三是后现代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强调采用解构的方法,重新解读主流心理学中的关于女性的所谓“科学的”知识,揭示心理学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17.
From its inception, research in “law and psychology” has had an explicitly applied focus. In large part, psychologists have studied legal issues and participated as experts in the legal process in order to improve law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its justice.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ether and how this can be done. A taxonomy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wo disciplines is presented which characterizes law and psychology research in terms of its potential for legal change. The use of psychology of effect legal change requires a bringing together of both psychological and legal paradigms. But import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styles and methods of reasoning, proff, and justfication in psychology and law. The implications of those differences for the use of psychological data in legal change efforts are developed, as are other aspects of “legalism” that may hinder or impede the effectiveness of psychologically oriented law reform. Finally, limitations of a “factual jurisprudence” that derived from the nature of psychological data are examined.  相似文献   

18.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services that psychology can offer law enforcement is assistance in the selection of future officers. The usual contribution made by police psychologists centers on the elimination of applicatns who are mentally ill. However, due to increased behavior-generated police liability, psychologists must focus on ruling out applicants whose future behavior may result in departmental compromise for any reason. One method for forecasting police officer performance is by examining critical information in biographical data.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for a sample of 2,965 police officer candidat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everal biographical variabl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ater police officer termination. However,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biographical variables alone accounted for limited variance in the prediction of police officer terminat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use of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as a sole determinant of police candidates was not supported and the use of additional sources of data would likely be required for practical forecasting purposes.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格式塔心理学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格拉茨学派与柏林学派之间的异质性张力的视角,考察了意大利格式塔心理学的引进、发展和现状.意大利格式塔心理学正是在这种异质性的张力中,经过了三代心理学家的努力,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传统.学术界对格式塔心理学的传统的狭隘看法亟待纠正.面对全球化思潮的冲击,意大利心理学家在自己的学术积淀上进行独立的研究,这对我们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示范法是由学者、专家或由其组成的职业团体、学术团体草拟的法律文本,用以推荐给各法域在立法时予以借鉴或采纳,其主要作用体现于不同法域之间的法律统一化过程中。美国在国际社会立法运动中的呼吁和努力是示范法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原因,全球化对国际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更多的领域强化了统一化的认识,从而给示范法的运用提供了日益广阔的空间。示范法自身处在发展完善之中,并呈现出若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