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环节包括:一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挑选、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建立,二是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三是社区矫正措施的实施。笔者认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重心应当是第三个环节,社区矫正措施的实施。首先从理论层面看。美国学者曾指出,矫正这一术语是指法定有权者对判有罪者进行监禁或监控机构及其所实施的各种处遇措施。  相似文献   

2.
何显兵  廖斌 《法学杂志》2018,(5):112-121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实践已普遍实行分级处遇,但还存在分级前过渡期性质不明、分级标准模糊、分级动态调整评估机制不完善、处遇等级之间的差异过小等缺陷。完善分级处遇机制有利于节约社区矫正行刑资源、增强社区矫正的激励性与威慑性、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为此,应当明确分级前过渡期的性质,规范分级评估,完善分级动态调整评估,增强不同处遇等级的差异,对未成年人分级处遇作出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3.
郑丽萍 《中国法学》2020,(1):149-165
社区矫正对象和性质是社区矫正制度中的两个基础问题。当今学界有关这两个基础问题的争议呈现的几近陷入僵局和死结状态,是因为他们或者仅在各自范畴内进行独立地研究,或者没有厘清研究的逻辑顺序造成的。社区矫正对象和性质具有互构关系,应从对象入手进行整体的系统研究。当今社区矫正在对象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所依附的法律相关规定不尽合理,对象仅限制在四类罪犯上,对于从理论和现实角度出发可以纳入矫正对象的剥夺政治权利罪犯及附条件不起诉人未予规定。因此,应以发展的眼光和从刑事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将社区矫正性质定位为更具有开放性的非监禁性的刑事处遇方法。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与中国刑事法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袁婕 《中国司法》2004,(11):42-46
一、中外社区矫正概念辨析社区矫正是外来语,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甚至它的规范表述是什么目前还存在着差异。一般认为,美国《国家咨询委员会刑事司法准则与目标》(National ad-visory Commission on Criminal Justice Standards and Goals)的规定是其基本含义。即“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是对社区中的所有犯罪的矫正措施”。笔者通过查阅相关中文辞书和论著,将对社区矫正的解释归纳为以下5种:1、社区处遇。根据邹瑜、顾明总主编的《法学大辞典》,社区处遇又称“以社会为基础的处遇”、“社…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是相对于设施内处遇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处遇方式。社区矫正的方法包括缓刑、假释、管制、监外执行等。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远远落后于一些西方国家。目前,司法部门已经开始重视社区矫正措施,并且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始了试点工作。本文主要讨论社区矫正的价值、适用对象、立法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孙平 《法治研究》2014,(11):118-124
“社区矫正”是英美国家依法在社区中对犯罪人实施惩罚和提供帮助,以促进其过守法生活的刑罚执行活动.而法国的刑法学中没有“社区矫正”这个术语,但是法国刑法中不乏社区矫正术语所包含的各种制度和措施,这在法国刑法学中惯称为“监禁刑的替代措施”.近现代大陆刑法理论为法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设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法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设立也迫于国内监狱人满为患的影响,在设立时间略晚于一些英美国家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这些国家的经验.从监禁刑的替代措施角度看,法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分为可作为主刑宣告的社区矫正措施、可作为刑罚考验制度的社区矫正措施和未成年人的特殊社区矫正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法国刑事法官针对犯罪人的犯罪性质和人身危险性可以采取较为多样的非监禁措施代替监禁刑对犯罪人进行矫正,从而更有利于其回归社会.而且社区矫正的实施是在司法机关或司法部狱政部门的监督之下由社会参与和协助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一、完善社区矫正专业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两高两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司法部的《办法》到各地的文件和实践,都明确了以司法所作为社区矫正的具体工作机构。很多试点地区的文件也把司法所人员定位为社区矫正专业队伍,但无论从社区矫正的哪一个职能而言,司法所人员都达不到“专业”的要求。与此同时,社区矫正工作的特殊性质以及基层司法所的有限资源,共同决定了司法所无法独自承担社区矫正工作的所有任务。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是相对于传统的监禁刑而言的一种新兴的罪犯处遇方式,代表着世界范围内行刑发展的潮流与趋势。社区矫正是在行刑过程中注重社会因素的作用,使罪犯能重新复归社会,修复其缺失的人格,塑造其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在我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过程中,除了如何保护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利外,还必须加强对社会其他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的保护,这样才能调动社会资源来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朝着规范化、正规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未成年犯处遇的一种特殊方法,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在许多国际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形成了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司法体系。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缺乏适合未成年犯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缺乏对未成年犯矫正的专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区矫正措施过于形式化,社区矫正缺乏统一标准,社会各界配合不强。因此,推进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需要完善机构设置,完善社区矫正运行机制,建立专业矫正队伍,设立多种矫正措施并加大考验力度,落实未成年犯案底消灭制度,构建有效完备的矫正评估制度和标准。  相似文献   

10.
作为对未成年犯处遇的一种特殊方法,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在许多国际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形成了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司法体系。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缺乏适合未成年犯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缺乏对未成年犯矫正的专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区矫正措施过于形式化,社区矫正缺乏统一标准,社会各界配合不强。因此,推进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需要完善机构设置,完善社区矫正运行机制,建立专业矫正队伍,设立多种矫正措施并加大考验力度,落实未成年犯案底消灭制度,构建有效完备的矫正评估制度和标准。  相似文献   

11.
陈和华  叶利芳 《犯罪研究》2007,(4):26-35,19
操作规程是决定社区矫正工作成败的重要条件。我国(上海)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招募和社区矫正工作规程方面已经构建了一套基本制度和办法,但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执法资格和社会定位、社区矫正的风险评估、行政奖惩与司法奖惩协调、社会资源利用、地区差异对社区矫正操作规程的差别要求、流动人口的社区矫正以及如何进行分类教育、区别管理和心理矫治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建立社区矫正官制度、社区矫正风险评估制度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community—based corretion),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也被称为社区处遇。作为与监禁矫正并行的行刑方式,它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被纳入检察机关的监督范围有充足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是近年来热议的一个问题。《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社区矫正工作体制、制度和工作程序做出了全面的规范,也对未成年社区矫正进行了规定。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构建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实践表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有待完善,需要综合平衡各方介入因素的优缺点。只有充分考量人道主义与刑罚功能、交叉感染与暴露在危险因子中的问题、标签效应的正作用与副作用、个性化处遇与公正性、有效性与经济性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才能解决社区矫正设置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执行是社区矫正功能实现的关键,自2002年8月我国开展社区矫正以来,社区矫正执行取得了很多实践成果,但也存在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的法律依据不足、检察监督工作定位不准确、对社区服刑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不够、忽视对社区矫正执行效果的检察监督的问题。本文从完善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的相关立法、对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工作进行重新定位、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和重视对社区矫正执行效果的检察监督四个方面对完善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对服刑人员适用累进处遇制,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一项重要方式,值得提倡。一、当前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未能针对不同矫正对象给予差别处遇。社区矫正是对符合条件的特定罪犯在社区内进行的矫正,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按照《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5种罪犯。这5种罪犯的共同之处在于:由于本身罪行较轻或是在监狱内改造较好,或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使得他们的人身危险性较小,在社会内服刑不致再危害社会。通过社区矫正,既能使他们更快更好地…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迅速扩大以及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诸如如何调动和保护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积极性,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效果;如何依据社区矫正对象个体情况的差异性,落实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措施和矫正处遇,体现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以及如何依法处置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和违纪行为,维护正常的社区矫正秩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等等涉及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过程中的行为评价、考核及其奖惩的相关问题,成为试点省(市)构建社区矫正制度体系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众所周知,以往…  相似文献   

17.
国(境)外社区矫正法律规范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矫正是对犯罪性质比较轻微和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活动的总称,其内容包括对刑事犯罪当事人的监管、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和服务。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长期的社区矫正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社区矫正法律规范,从其形式、内容、特点及规格方面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其社区矫正法律规范的制定,反映了他们在对犯罪认识、人权保护和刑事责任认识方面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执行主体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司法实践中对执行主体的定位、具体表现、法律来源都存在分歧。导致此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我国社区矫正定位过于狭窄,并由此导致在执行主体上有违法之嫌。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问题应该统一认识,我国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应是司法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9.
刘方 《中国司法》2011,(7):101-103
一、检察职能与社区矫正的关系从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以及社区矫正的性质看,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我国的司法体制中,检察机关被定位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刑事诉讼和刑罚的执行无疑具有监督的权利。学术上对检察监督到底是法律监督还是诉讼监督还存在许多争议。一部分人认为,  相似文献   

20.
罪犯是社会人口构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罪犯既是犯罪的主体,又是处遇的客体。如何对待罪犯,选择何种处遇模式,关涉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进程。以历史的眼光审视,罪犯处遇历经多方面的嬗变:处遇技术从身体到灵魂的递进、价值诉求从惩罚向矫正的更替、处遇场所从监狱到社会的转换。这种嬗变不仅是惩罚类型的转变,而且是一种权力技术的革新。直面当下,社区矫正在我国的试点,标志着我国行刑处遇体制和行刑处遇模式的重大转向。但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区矫正只能是作为监狱矫正的补充和配角存在于我国行刑体制和格局中,这种关系定位是由我国特定的法律文化背景、政策语境和刑法环境所决定的。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依托累进处遇制实现罪犯处遇的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