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还原波斯纳的法律经济分析的真意,本文试从波斯纳法律经济分析所抱的实用主义态度出发,以此更深入理解波斯纳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波斯纳是法律经济分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集大成者,对法律经济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在介绍法律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代表人物及发展简史的前提下,接着主要论述了波斯纳与法律经济分析,最后在评议波斯纳的法律经济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法律经济学的研究与经济建设现状,展望法经济学在我国逐渐壮大。  相似文献   

3.
梁媚 《法制与经济》2008,(16):91-92,105
波斯纳是法律经济分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集大成者,对法律经济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在介绍法律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代表人物及发展简史的前提下,接着主要论述了波斯纳与法律经济分析,最后在评议波斯纳的法律经济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法律经济学的研究与经济建设现状,展望法经济学在我国逐渐壮大。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法官法律思想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永刚  朴咏男 《行政与法》2003,(11):120-122
法官作为法律职业群体最重要的分子应当形成自己的法律思想。英美法国家特别是美国法官的素质集中体现在其法学修养和法律思想上。霍姆斯、卡多佐、弗兰克、波斯纳作为著名的法官,同时还是美国法律实用主义、法社会学思想、法律现实主义、法经济学思想的创始人或杰出代表。了解和借鉴美国著名法官的法律思想对于我们的司法改革、培育我们的精英型法官队伍和更新我们的司法方法和法律理念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成凡 《政法学刊》2003,20(5):22-25
从实用主义哲学渊源、美国法理学传统、后现代思潮影响和社会共识与法律知识的关系等角度可以说明,作为法律学生、法学家和法官的波斯纳在采纳实用主义法理学和法律经济学的侧面参照,文章说明,更重要的参照系还是社会现实,而不是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6.
孙璐 《知识产权》2007,17(6):91-92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为什么沉溺于往昔?1这是来自实用主义者的质问,也是研究历史的学者所要面对的问题。当然,并不存在极端的历史虚无主义,而且,波斯纳的实用主义也并不如此。尽管法律是最“依赖于往昔”的、尊崇传统、先例、谱系、古老文本、古代术语的学科,2但波斯纳并不认同法律的历史研究方法。因为,在他看来,很多情况下人们对古老知识、古老文本的膜拜仅是一个面具,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当下制造一个合理的理由。3不过,他并不绝对地排斥历史,至少,他不拒绝那种着眼于“当下”与“往昔”有紧密连续性、而且这种连续性又有助于处理当前问题…  相似文献   

7.
谢晖 《法学论坛》2001,16(6):88-101
在西方,法律诠释学与法律诠释活动一样古老,尤其是近现代,西方法学家的法律诠释观更是丰富多彩。……其中,哈贝马斯提出了对话性诠释理论,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大众对法律的阅读和理解;波斯纳则不但解构了法律诠释的客观性,而且站在实用主义的立场上解构了法律诠释本身(的有用性);费希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分野,认为法律诠释的客观确定性在于“诠释共同体”成员们的公共制约和习惯;拉伦茨则提出了可接受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张芝梅 《法学杂志》2007,28(2):17-22
波斯纳继承了尼采和霍姆斯对道德问题的基本观点,对法律中的道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坚持实用主义的立场,主要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同时借助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道德的地方性、道德的可变性以及道德演变过程中公共道德和私人道德的区分等问题,指出道德争论不解决道德问题,校园道德家对道德实践没有多大作用,主张依靠科学来解决道德难题.  相似文献   

9.
《北方法学》2019,(2):92-105
对于后果主义审判的思维特质,理论界存在着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为了消弭人们对后果主义审判的理论误读,有必要对后果主义审判理论追根溯源。通过系统地梳理霍姆斯和波斯纳法律实用主义审判理论,尤其是波斯纳针对德沃金、卢班等人的批判意见所作的自我辩护,不难发现经由波斯纳系统阐述的后果主义审判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对不同类型、相互对立的系统性后果进行权衡的法律发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美国法律理论中形式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由来已久,虽然论争的具体内容和呈现形态时有变化,但分歧的实质始终紧紧围绕法律行动者面对现实挑战时须选择何种智识态度和应对策略.《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延续了这一论题,展示了相关争议在当今美国法学界的最新版本,即以文本原旨主义等司法哲学和方法论重新包装出现的形式主义与提倡以社会科学知识和实用主义理念为基础的新现实主义之间的基本理论分歧.波斯纳指出,在外部环境复杂性空前加剧的背景下,法律人应坚持现实主义的基本立场,而这意味着保持开放的智识心态,反对通过人为制造法律体系内部复杂性的方式回避真实问题.关注这一争论,对中国法学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方法和立场分歧或有直接启发.  相似文献   

11.
论法律逻辑学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永红 《河北法学》2006,24(7):85-89
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职业能力结构中的决定性因素.法律逻辑是训练法律思维的必要的、有效的工具.法律逻辑有助于准确掌握和运用法律概念,合乎逻辑地建立和把握命题并进行法律推理,对即将作出的法律裁决或法律意见进行逻辑论证.为达到将逻辑理论知识转化为法律思维能力之目的,法律逻辑学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特留份是为保护被继承人的较近的血亲和配偶的利益为一定范围的法定继承人特别保留的一定份额的遗产。特留份最早起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以“不伦遗嘱之诉”为首开始形成了一套限制家父滥用遗嘱自由权的制度,即特留份制度。特留份制度是对遗嘱自由的限制。在其发展过程中日耳曼法对大陆法系,特别是法国法系国家特留份制度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现已被大多数国家采用。“特留份”与我国继承法中的“必要的遗产份额”相比较有其异同。我国应设立特留份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律方法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法学教育中,法律方法即把法律规范运用到裁判案件中所采用的方法具有双重属性,即知识的属性和能力的属性。就法律方法的知识属性而言,它应成为法学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对象,就法律方法的能力属性而言,它又是法律人才必备的素养。目前,我国法学教育既没有重视法律方法知识在法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没建立起较完善的训练法律技能的有效机制。法律方法教育是我国目前法学教育的薄弱环节,因而应当成为当下法学教育必须重视并着力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国龙 《时代法学》2011,9(3):12-20
法治中国的法律实践正在发生向"司法中国"法律实践的转向,"司法中国"这一时代主题预示了"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时代"的到来。尽管中国法律方法论的研究还仅仅是作为一个正在兴起的学术个案,但以集中关注"司法中国"主题的中国法律方法论在推动中国法律和法律学的研究上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时代"到来的历史境况下,中国法律方法论的研究既需要对现有的研究作一种反思,也需要对未来可能的"缺席"因素作一种前瞻。当然,这种反思和前瞻也期待着各种可能的"质疑"。  相似文献   

15.
法律推理中的法律理由和正当理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律推理具有逻辑方法和审判制度的双重属性,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前者向后者的演进过程。法律推理是一个综合运用法律理由和正当理由的法庭决策过程。法律解释作为该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以正当理由阐释法律理由而获得法律推理大前提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民事法益的界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事法益是于权利之外存在的,法律主体享有的间接受法律保护的利益。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法益分为不同的种类。法益具有前实定性、主体资格判断缺失性、表现形式不明确性、消极确认性、保护弱性等几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语义辨析来尝试澄清部门法哲学概念的混乱状况,可以建议使用法律科学与法律哲学这对界定比较清晰的范畴来讨论问题。法律科学是指探究法律现象的普遍规律和普遍解释的思想活动,作为法律科学的下位概念,可以区分一般法律科学和特殊(领域的)法律科学;法律哲学是指以法律思想本身为对象的反思和批判活动,它们都探究法律是什么这个根本性问题。部门法哲学就是指以特殊领域的法律思想为对象的反思和批判活动。造成部门法哲学概念混乱基于两个虚假前提,即混淆知识成果和思想活动以及学科分立天然正当。  相似文献   

18.
对“客观真实观”的几点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奋飞 《政法论丛》2006,3(3):76-82
"客观真实说"尽管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仅仅将刑事审判看做一种认识活动,抹杀了诉讼中的认识活动与哲学家、历史学家、自然科学家视野下的认识活动之间的界限,并且将这种以"重构已然事件"为目标的认识活动绝对化,不仅不符合认识的发展规律,也排除了人的主观性以及其他诉讼价值存在的可能性.因而,"客观真实说"的缺陷是极其明显的.相比而言,"法律真实说"能够较为恰当地表述刑事审判所认定事实的准确性程度,符合刑事审判的性质,能合理地解决实体公正价值与程序公正价值之间的冲突.尤其是,"法律真实说"具有可操作性,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王彬 《北方法学》2013,7(1):123-130
修辞学的当代复兴使法律修辞学从说服的技艺发展为实现裁判合理性的方法论,法律修辞学以关系本体论的法概念论作为理论前提,以论题学为思维方式,在知识属性上体现了分析学与诠释学在法律论证理论上的融合。法律修辞学是作为规范性的法律方法论,适应司法民主化的发展趋势,并使司法中的价值判断活动规范化,但法律修辞学在法律论证中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必须警惕修辞在司法过程中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治安管理处罚法》法律用语变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荣  金雅兰 《政法学刊》2007,24(2):125-128
与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治安管理处罚法》法律用语更加规范,行为表述更加准确。法律用语是法律规范内容的文字表述,蕴含着丰富法律实质内涵,其变化,是法律规范的调整和执法理念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