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颅前窝的骨折,以往认为有3种形成机制:(1)外力直接作用于眼部造成眶上板骨折;(2)外力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颅骨的整体变形,颅前窝可以造成骨折;(3)外力作用于头部,由于脑组织的冲击振荡,形成颅前窝的骨折。上述方式形成骨折,多见于生前,死后形成颅前窝的骨折较少报道。本文作者曾遇3例,现报道如下,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以探讨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及不同存活时间的生前损伤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生前1min至3h的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逐渐升高,生前30min损伤与死后伤的形成能力相比有显著差异,形成能力的检出率与死后放置时间长短和温度有关,而与该部位有无尸斑无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2):142-146
目的研究不同数值低电压对家兔皮肤电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为皮肤电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家兔35只,随机分为36V、110V、220V生前和死后电击组各3组及正常对照组,共7组,每组5只。应用自制电击装置对家兔进行生前不同数值电压电击和死后不同时间电击,然后对电击处皮肤取材,常规石蜡包埋及HE染色制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 36V生前和死后电击皮肤组织学未见改变;110V、220V生前和死后不同时间予以电击均出现电流斑改变;220V和110V生前与死后电流斑形态无差异;220V较110V电击皮肤电流斑明显。结论电流斑与电压的数值大小存在相关性,电压越高电流斑越明显,36V交流电不能形成电流斑;相同数值电压下电击,生前和死后组电流斑无明显形态学差异,电流斑在36V、110V、220V电压时不能用于区分电击损伤是否为生前或死后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扫描技术在医疗纠纷死亡原因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对12例医疗纠纷案例行全身CT检验,比较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及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差异性,分析尸体的CT常规检验在病变与损伤的诊断方面的优势与劣势。结果 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比较显示,在密度改变差异大的病变和损伤的诊断方面CT检验存在优势,如肺不张、肺炎、钙化、骨折、出血等;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比较显示医疗纠纷案件的尸体保存都较为良好,死后CT扫描检验对生前疾病诊断具有意义。结论虚拟解剖技术在医疗纠纷尸体检验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尸体解剖前为鉴定人提供有效信息,也可在无法进行解剖的情况下为死亡原因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12只大鼠36个烧伤局部肌肉标本的 K~+/Na~+值,检测结果:生前60、 30、 15min 以及死后20min 肌肉标本的 K~+/Na~+值比对照组分别下降:69~94%(平均86%)、56~89%(平均77%)、47~82%(平均71%)、4~38%(平均27%),此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表明生前伤与死后伤的 K~+/Na~+比值的下降率有明显差异。同时发现生前损伤的各实验组随存活时间的延长,K~+/Na 比值的下降率有增加的倾向。笔者认为,此方法是烧伤时间推断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对法医学实践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家兔死后体表锐器损伤出血现象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贴近实际办案需要,找到一个更为实用的鉴别生前锐器伤和死后锐器伤的方法。方法家兔脱毛,制作锐器损伤模型,采用大体观察结合HE染色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死后锐器损伤出血量均较少,随着时间延长出血量减少,出血速度慢。死后30min的锐器损伤在形成过程与生前损伤有所区别,但在死后12h肉眼观察结果与生前损伤难以区别。死后1h以上的锐器损伤与生前损伤不同之处在于创缘不会被血染。结论位于尸体低下位置的死后30min内的锐器创与生前锐器创的区别是出血量相对较少。死后60min-90min的锐器伤出血量少,创缘皮肤不被血染,肌肉的出血较局限,与生前损伤相鉴别较容易。  相似文献   

7.
<正> 鉴别生前或死后索沟在法医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生前索沟和死后索沟处皮肤进行了较详细的病理组织学观察。材料和方法取材于生前缢、勒死尸检材料13例(勒死3例),5例死后(死后3~6h,全身悬吊2例4h、3例6h)索沟处皮肤组织,常规石蜡包埋,HE及强力纤维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11例生前枪弹创和12例死后不同时间形成的枪弹创作对比观察。结果发现,生前枪弹创有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凝块,纤维蛋白网形成,死后10min内的枪弹创亦有少许散在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形成,很少见纤维蛋白网。死后25min的标本仍可见稀疏的红细胞,但无纤维蛋白形成。作者认为在扫描电镜下诊断生前枪弹创,需全面观察,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法医学鉴定的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需要推断致伤时间及损伤是生前或是死后造成的问题。本文通过实验对大白鼠皮肤在钝器伤后1小时内其损伤组织中的组织胺与5—羟色胺(5—HT)的含量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对生前伤与死后伤中组织胺与5—羟色胺的含量变化进行比较,探讨钝器损伤后局部组织的组织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颅骨骨折断面细微结构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者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颅骨骨折断面上微细结构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发现在颅骨骨折断面上有微细的骨折裂线,向断面深部的骨质中延伸,其宽度为5至100um不等,主要分布在颅骨外板内,或外板与板障的交界处.分布于板障内的微细裂线可造成骨小梁横行、纵行和螺旋形骨折.骨折时,骨基质中的胶原纤维束可被分离或断裂,各胶原纤维层可分开.骨内血管可被骨折裂线横断或纵形撕裂,损伤的血管可被从哈佛氏管中拉出.生前骨折时,在微细裂线的深方可清楚见到纤维蛋白网和红细胞相互粘集,死后骨折则未见到此现象.本文还探讨了颅骨骨折发生的机理和推断生前骨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康复时间及康复影响因素,为髋部损伤法医相关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4日至2018年1月3日市立医院骨科收治的60岁以上髋部骨折且行手术治疗的13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1年。每隔3个月收集1次患者的人口学数据以及髋部骨折后的表现和功能活动评分。结果 136例髋部骨折患者经1年的随访,57例(41.91%)患者术后6个月内完全康复,81例(61.03%)患者术后12个月内康复。年龄、骨质疏松症、骨折后新发抑郁症和经济收入低是影响髋部骨折后患者康复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在1年内康复率存在时间变化趋势,术后6个月的康复率与3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股骨颈骨折患者6个月的康复率(29.31%)明显低于髋臼骨折(50.50%)和股骨粗隆骨折(52.27%)的康复率。结论在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法医学鉴定时应考虑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症、骨折后新发抑郁症、社会经济状况、年龄、术前脑梗等影响功能康复的因素,鉴定时限至少延长至骨折后9个月。  相似文献   

12.
大鼠电流损伤多器官c-Fos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Y  Liao ZG  Wang SC 《法医学杂志》2005,21(3):171-173,176,F0003
目的探讨c-fos蛋白能否用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建立大鼠生前与死后电流损伤模型。生前电击组大鼠于电击后即刻和1,2,4,8h处死;死后电击组大鼠于死后即刻和15、30min及1h电击大鼠,检测所有实验大鼠心、肝、脾、肺、肾、骨骼肌、皮肤、脑等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其结果经图像分析处理。结果生前电击各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脾脏与皮肤呈阴性表达;而于死后电击各组大鼠中,仅死后即刻电击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很微弱的阳性表达,其余各组各器官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检测各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肌小节长度变化,为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提供新的方法。方法12只兔随机分为对照I组、对照II组、电击死组和死后电击组。每组3只。对照I、II组与死后电击组兔分别从耳缘静脉注射空气30m l处死。对照I组处死后,于死后即刻取其后肢股四头肌;对照II组死后24h于相同部位取材;电击死组兔通220V交流电,通电致兔死后即刻取材;死后电击组于死后即刻通220V交流电4m in后,在相同部位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肌小节长度变化,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骨骼肌肌小节均缩短,与对照组I相比,前者较后者缩短程度更甚(P=0.000);死后电击组与对照I组相比,仅轻微缩短(P=0.000),对照II组相比,缩短较为明显(P=0.000);对照II组较对照I组的肌小节显著伸长(P=0.000)。结论研究骨骼肌肌小节的长度变化有助于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  相似文献   

14.
利用颅骨枪弹创骨折类型推断射击方向和顺序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利用颅骨枪弹创骨折类型推断射击方向和顺序的方法。使用国产五四式7.62mm口径手枪及五六式7.62mm口径半自动步枪,以3m的距离2次射击16具尸体的头颞部及枕部,造成颅脑贯通创,制成颅骨枪弹射入、出口各32例,并根据定位标记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颅骨枪弹创骨折形态可分为带有斜面的孔状骨折,锁孔状骨折,放射状骨折和环状隆起骨折4种类型,其出现多见于低速枪射击,并与射击方向和顺序有直接关系。根据颅骨枪弹创骨折类型可推断射击方向和顺序。  相似文献   

15.
<正> 生前或死后伤的确定,长时期来,一直是法医学中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伤后存活时间较长的新鲜尸体,生前损伤的诊断并不难。濒死伤、受伤即刻死亡者或腐败尸体的生前伤诊断则比较困难。死后分尸三十二天后,利用扫描电镜确定颈部生前伤在国内尚无报道,现将我们在法医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骨骼肌损伤后BECN1、LC3和p62三种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鉴别生前与死后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72只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未损伤的对照组、生前损伤组(0.5、1、2、4、8、16和24 h)和死后损伤组(0.5、1、2和4 h),制作大鼠右后肢损伤模型。运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对照组、生前损伤组以及死后损伤组骨骼肌中自噬蛋白BECN1、LC3-2/LC3-1和p62的表达,分别将数据中心化和标准化处理,建立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te analysis,OPLS-DA)鉴别模型。结果大鼠骨骼肌挫伤后BECN1、p62蛋白的表达以及LC3-2/LC3-1值在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组中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ECN1的表达量及LC3-2/LC3-1值经中心化和标准化处理后,可区分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OPLSDA模型提取的主成分对模型的解释程度较好(Rx2=0.563,Ry2=0.439),但预测程度稍差(Q2=0.366)。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局部组织中BECN1、LC3-2/LC3-1值可用于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正快速准确的判断火场尸体是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焚尸,可为判断火场性质,明确死因及其死亡方式,尽快为侦查提供正确方向。笔者针对辖区内近年来的火场尸体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快速准确的判断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烧伤的检验方法,为一线法医提供参考。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案例均为近8年本单位检验鉴定的82例火场尸体。尸体鉴定材料包括前期调查情况、现场勘验情况、尸表检验、解剖检验、毒化检验。经鉴定确认为生  相似文献   

18.
用有机磷农药分别对生前和死后的动物进行灌服实验,观察动物的心、肝、肺、肾、食道、胃等脏器的病理变化,发现生前灌服与死后灌服的动物脏器有明显的病理区别。本实验结果对推断生前或死后灌服毒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冷冻尸体致颅前窝筛板骨折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案例资料例1赵某,男,37岁。2005年1月20日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死亡。该尸体反复冷冻存放2个月,于2005年3月25日常温尸体解冻,27日进行尸检。尸检:双鼻孔、双耳腔均用医用棉球堵塞。体表无外伤,头皮下无出血,额、顶、枕、颞、眶、鼻骨无骨折。锯开颅骨后,硬膜内外无出血。大小脑未见损伤及异常。剔除颅底硬膜后,见颅前窝双侧筛骨呈对称性类圆形凹陷性骨折,范围3.5cm×3.0cm(照片1)。骨折线以及周围软组织,对应的脑组织均无出血。例2陶某,男,30岁。2005年3月21日凌晨3时30分被发现抽搐、出汗,经抢救无效死亡。死后尸体冷冻存放在火化厂冰柜内(…  相似文献   

20.
由于对单纯性颅骨板障骨折的诊断用一般诊断骨折的方法(肉眼、X线检查)不能确诊,加之国内法医学文献中极少有关论述,而单纯板障骨折用肉眼观察改变主要表现为板障出血,因此实践中对于单纯板障骨折多易与颅骨内、外板骨折,头皮血肿血液浸入骨质内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板障出血相混淆,而造成漏诊,误诊。笔者曾遇一例高坠后头顶着地致弥漫性颅骨板障骨折案例,现结合有关文献对单纯性板障骨折的法医学诊断标准进行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