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颂布以后,最高人民法院指定我省为全国实施行政诉讼法的试点单位之一。一年多来,我省各试点法院积极贯彻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精神,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各级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各试点法院针对法律规定和审判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勇于实践,积极摸索,初步积累了一些办案经验。 依法审查立案 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审查立案是人民法院接到原告的诉状后,根据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受理的程序。各试点法院为了保证原告正确地行使诉讼权利,防止其滥用诉权,严格按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立案条件,对原告资格、诉讼请求、起诉期限与程序,以及  相似文献   

2.
李玉林 《山东审判》2005,21(4):95-97
近年来,程序的独立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进入了以程序公正为价值追求的诉讼程序改革阶段。最为典型的改革即为案件受理制度和案件审判流程管理的改革。案件受理制度的改革,肇端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三个分立”的改革,而审判流程管理改革是在“立审分立”即“统一立案”改革(又称为“大立案”改革)的深化过程中探索到适合我国现实状况的审判管理方式的改革。立案方式的改革,改变了过去立审不分的传统诉讼模式,案件受理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程序,与案件审理、案件执行并行为诉讼的基本框架。而审判流程方式的改革,改变了过去以行政手段管理诉讼案件的传统案件管理方式,提高了案件管理的效率,使案件管理走向科学化、现代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3.
《法庭内外》2009,(9):55-56
一是构建立案便民网络。该法庭针对辖区农村群众立案不便等情况,积极构建“上门立案”、“电话预约立案”、“函件立案”、“流动立案”、“午间立案”、“假日立案”等多形式、多时段的立案服务体系;完善集立案、信访、咨询、查询诉讼流程、传递诉讼材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诉讼服务窗口,并加强诉讼风险告知、举证期限指导、财产保全提醒,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的立案服务。  相似文献   

4.
立案登记制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行便利了当事人,有利诉权实现,但是立案门槛的降低也使得一些滥用诉权的诉讼得以进入到司法程序,这就对如何定性、发现、规制滥用诉权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现有司法资源仍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必须就滥用诉权现象发生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对策,确保诉权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郭毅 《山东审判》2001,(2):51-5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行“三个分立”和建立科学的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各地法院普遍推行了以立审分立和审限监督为核心的“大立案”改革,旨在确保程序公正的新的审判管理模式正由此得以建立。但由于流程管理改革涉及诉讼公正与效率的兼顾问题,且具有程序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对于诉讼及审判管理各阶段之间衔接的协调性方面要求较高,而目前一些法院在流程管理改革的探索上还只是  相似文献   

6.
新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细化了立案登记制度的具体规定,与之前的立案审查制度有所不同.其明确具体的立案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诉权,为解决“立案难”问题提供程序性保障.本文指出,真正解决立案难问题,还需要相应制度的配套措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立案标准的决定》中规定“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违法所得(即销售收入)……”。而最高人民法院在给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复中指出:“《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规定的‘违法所得额’是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获利的数额。”按高检院的解释,计算违法所得额不须扣除成本,而按高法的解释则须扣除成本,只计算纯利额。笔者认为: 高法对“违法所得额”的解释脱离了实际,不利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而高检院的解释才是切实可行的。其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8.
刘斌 《法学杂志》2017,(12):69-79
作为独立担保赖以存续的基础,独立性与单据性在带来商事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欺诈、权利滥用等风险,需要通过类型化的修正机制予以完善.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独立保函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解释起草者纳入了无真实基础交易、单据欺诈和明显滥用付款请求权,并规定了兜底条款.通过考察各国对独立担保的修正类型的规定,可以清晰地得出以下谱系:循其对独立担保的独立性破坏程度,由强至弱,其谱系为显失公平、基础交易违法(与无真实基础交易相当)、明显滥用付款请求权(权利滥用)、单据无效、单据欺诈、独立担保违法.故而,各国法律对不同修正情形的选取,实则反映了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取舍程度.从教义学立场出发,我国司法解释中的“其他滥用付款请求权的情形”应当限制在基础交易违法以及更为严重的情形之上.  相似文献   

9.
立案,是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第一个环节.目前,我国超过95%的法院设立立案大厅,为当事人提供受理、审查、排期、收费、送达等“一站式”服务;不少法院还推行网上立案、预约立案、上门立案、远程立案.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的起诉.但是,群众反映的“有案不立、有诉不理、拖延立案、增设门槛”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10.
何睿  田晓宇 《法人》2020,(2):60-61
疫情期间,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力指导下,各地法院立案庭顺利完成立案工作的各项部署,实行网上立案、微信立案、立案咨询热线等多项措施,鼓励当事人足不出户完成立案程序,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受疫情影响。立案工作对外服务群众、对内服务审判,是人民群众行使诉权、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各级法院立案庭通过建立完善的“智慧立案”工作机制,落实工作事项专人专责,确保立案效率和效果,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的立案服务。近日,本刊记者走进北京一中院、北京三中院、上海二中院立案庭,感受到了一幕幕寻常又令人心暖的场景。  相似文献   

11.
行政赔偿案件的法律问题□任信谦皮宗泰一、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一并提起行政赔偿诉讼案件立案时如何适用法律。行政审判实践中,半数以上都是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一并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案件,应如何立案,各地作法不一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诉讼终止是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中针对追诉方滥用程序行为的一种最严厉的程序性约束机制,其实质是宣告追诉行为无效,被告人因此获得释放。诉讼终止主要适用于两类情形:一是被告人不可能得到公正审判;二是对被告人进行审判是不公正的。前者奉行“权利保护原则”,着重于追诉行为给被告人造成的严重不利后果;后者奉行“司法廉洁”和“抑制原则”,着重于追诉行为自身的严重违法或不当性。诉讼终止仅在“例外”、“谨慎”的情形下,通过“审判中的审判”程序才适用。程序滥用与诉讼终止理论及其相关制度对完善我国关于追诉行为的约束机制乃至刑事诉讼法制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09,(12):F0002-F0002
本刊讯1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来访接待室和申诉立案大厅新址正式启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出席启用仪式并讲话。王胜俊强调,要坚持和体现人民法院的人民性,把立案接待场所建设成为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为民司法之窗”;健全制度,科学管理,规范运作,把立案信访场所建设成为“文明司法之窗”;齐抓共管,标本兼治,多措并举,把立案信访场所建设成为“和谐司法之窗”。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第10条提出:人民法院应当进一步完善立案阶段的调解制度。立案后经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在立案阶段对案件进行调解。立案阶段的调解应当坚持以效率、快捷为原则,避免案件在立案阶段积压。对于如何做好在立案阶段对民商事案件、刑事自诉案件以及行政诉讼案件的和解与调解工作,并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王琍  周斌  季庆 《犯罪研究》2014,(1):84-87,112
一、房地产虚假诉讼的现状 (一)房地产虚假诉讼的含义及特点 根据2013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下人民法院严格审查各类虚假诉讼的紧急通知》,房地产虚假诉讼的案件基本表现为:当事人之间虚构借贷等债权债务关系;法院立案受理后,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约定用债务人的房产抵偿债务,由法院出具调解书后被迅速执行房产过户。  相似文献   

16.
“保障人民诉讼权利、提高纠紛解决效率”,是2020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重点工作和关鍵领域。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人民法院坚持改革为民的立场,紧扣国情,立足实践,不断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探索中国司法改革的法治之路。“跨域立案,线上立案”,实现诉讼服务模式的科技化、系统化。为解决异地诉讼成本高的问题,人民法院加快“推动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便利群众在家门口解决纠纷:扫清立案障碍,简化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7.
在法院司法改革大背景下,立案登记制后短短两年时间,北京法院年收案量就从46万件激增至65万件,法院内部的审判压力持续增加. 从2016年开始,北京法院根据中央、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开始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北京法院从立案前的引导到审判中的分流,已逐步建立了一套贯穿诉讼全程,涵盖人民、行业、行政三大领域的诉讼与调解紧密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具有不同于民事公益诉讼的显著特征:被告的“行政”专属、诉讼选择优位、行政程序前置、举证责任倒置等.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并不排除公民和非政府组织的公益诉权,但应建立检察机关审查前置程序,以督促行政主体及时纠正违法行政行为或不作为,此既有利于快速有效地维护公益,亦能避免滥诉和讼累.从主体地位看,检察机关宜以行政公诉人角色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它较好地契合了我国的宪法框架、立法体制和司法实践.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具体包括案件受理、立案审查、调查取证、诉前建议、提起公诉、出庭支持公诉、抗诉等一系列程序.  相似文献   

19.
浅析起诉证据□胡文伟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7]7号通知颁布了《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了人民法院实行立案与审判分开的原则,指出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任务是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案件。...  相似文献   

20.
虎年元宵节前,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现场会在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法院召开,这是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落实《吉林省法院系统“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实施方案》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