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司法官的素质水平向来为全社会所关注,它对司法公正与社会正义的实现有着重大影响。中国司法官的素质在不断提升的同时,距离理想中的高素质司法官群体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本文通过对司法官法律职业意识的缺失及与道德约束的过度依赖不相同步的体制欠缺进行浅析,对以上阻碍司法官素质提升的两大瓶颈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司法官选任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防线,司法正义的实现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司法官队伍。在构建我国司法官选任制度时,应当借鉴法治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提高司法官任职的最低学历条件,明确司法官的法律职业经验要求,完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强调司法官的品行操守,建立司法官任职培训制度,完善司法官的选任机制和程序。  相似文献   

3.
《法学杂志》2012,33(7)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防线,司法正义的实现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司法官队伍。在构建我国司法官选任制度时,应当借鉴法治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提高司法官任职的最低学历条件,明确司法官的法律职业经验要求,完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强调司法官的品行操守,建立司法官任职培训制度,完善司法官的选任机制和程序。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法官职业、检察官职业和律师职业在职业意识、职业理念、职业责任、法律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等方面都相去甚远。这种状况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文化的原因、历史的原因,也有制度的原因、政治的原因,更有认识上的原因、意志上的原因。暂且抛开这些因素不论,要改变目前这种不良状况,最迫切的就是尽快建立我国一体化的司法官培训制度。那么,何为一体化司法官培训?一体化司法官培训机制应如何构建?  相似文献   

5.
司法考试制度给传统的司法官选拔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为适应建设高素质司法官队伍和满足社会对法律职业者的需求,司法考试必须与法律教育、法律职业需求相衔接;司法官选拔制度也必须根据宪法要求进行调整,在科学测定司法官需求的基础上,对司法官规模实行严格的编制控制,同时建立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司法官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司法官的监督和淘汰机制是确保司法官素质,防止司法暴政,确立人民的法律信仰和法律确信的制度必然.我国台湾地区对于司法官的监督和淘汰机制主要有司法官自律委员会监督、考绩、评鉴、惩戒、弹劾等,以及由此引起司法官的免职、停职等淘汰或者暂时的淘汰结果.此外还有相关部门,例如"调查局"、"正风司"、"司法院"的刑事庭和民事厅的监督等等.但是,这些监督和淘汰机制或是由于属于内部人的自己监督,司法官多数习惯于独善其身而怠于侦办同僚的弊案甚至于根本不具备监督之能力或操守,导致实践中的监督机制流于形式,形同具文.因此,目前较好的办法是通过"法官法",籍由民主评鉴和职务法庭对司法官进行监督及审理司法官惩戒、淘汰事项.  相似文献   

7.
一、法律职业与法律教育1、法律职业及职业特征法律职业是指法官、检察官与律师为代表的,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法律技能与法律伦理的法律人构成的自治性共同体。法律职业中的个体,我们称之为法律人或法律家。从广义上说,法律职业也包括司法辅助人员。法律职业并不是在有了法律活动就出现的。法律职业的出现是有特定的社会性条件与历史性基因的。司法官普遍地成为一种专业官员,在西方是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经过500年的逐渐发展而出现的。我国的法律职业在近20年中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法律…  相似文献   

8.
司法的科层行政管理体制已然成为司法制度健康发展的掣肘。司法官职务序列层次与行政官员的对应关系淡化了司法官的司法属性、弱化其主体地位、限制其职业发展,制约着机构改革、办案方式、办案责任制等其他司改措施的顺利推行。司法官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资历要求、职业培养方式均有别于普通公务员,司法权的属性、权力运行方式也与行政权有所不同。应当根据我国司法机关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司法工作规律,在总的国家公务员职务体系内结合司法官职务设置,合理设定司法官等级序列,使司法官等级相对独立于行政级别,以体制性障碍的突破带动其他机制性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在任何社会,司法官违法违纪现象都难以避免。当违法违纪的司法官不能得到相应的惩戒时,不仅会给其他司法官的职业信念带来负面影响,也会使司法官的社会公信力下降。司法官惩戒制度对保证司法官队伍的廉洁公正,推动司法官职业意识的养成,促进司法公正起着重要作用,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建设法治国家离不开高素质的法官,而建立健全法官遴选制度则是确保法官素质的前提条件,现代各国普遍把抬高司法官准入门槛,严把入口关,建立严格科学的司法官遴选制度,作为实现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的第一关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法治化要求与司法官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日益凸现。如何保障司法队伍的专业化、精英化和职业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实现法治现代化的瓶颈,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本文在考察国外的司法官遴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试就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官遴选制度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你是否想过,一位司法官(法官和检察官)的心理状况可能会如何?应当以怎样的标准来评价他的心理健康程度?应当以怎样的机制来维护他的心理健康状态?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实施,社会的安定,甚至每个普通人的生存.我所说的当然不必然指涉司法官全体,而是哪怕只有一位司法官的心理状况有问题,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慧  王伟 《中国检察官》2013,(11):23-25
从某种意义上讲,两大法系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趋势同样深刻影响着案例指导制度,虽然由于法律传统上的差异,我国作为典型的大陆法系国家,"判例"并不是法律渊源之一,也不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司法官群体而言,"典型  相似文献   

13.
法官是社会成员之一,其特殊职业致使他的情感具有多层次性的特征.从远古时期的神判制度到古代社会赋予司法官自由裁量权,最后到充满利益冲突的现代社会,法官的情感对司法正义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现代社会的法官要维护司法正义,必须构建健康的情感,依靠法律制度保护和监督其正性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确定从2002年起,将初级检察官考试、初级法官考试和律师资格考试合并进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本文从这一背景入手,探讨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与我国法律人才选拔的关系,研究了我国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设计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对于我国包括法官和检察官在内的司法官透选以及我国司法官的培训的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龚先砦 《法制与社会》2011,(6):19-21,39
"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司法官处理诉讼事务的指导思想.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古代官方和民间形成了二元化的"无讼"观.这种观念对当今信访困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练军 《财经法学》2019,(1):127-139
司法官遴选委员会能在较为宽松的时间限度内开展遴选工作,有与候选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其遴选出来的候选人能获得同级人大认可并被任命,此乃司法官遴选委员会具有权威性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现实的司法官遴选委员会运行过程中,时间上的充足性、过程上的亲历性和结果上的权威性,均未得到严格执行。从有关"两高"及各地司法官遴选委员会遴选过...  相似文献   

17.
警察职业既不同于普通行政机关的公务员职业,也不同于具有完整国家司法性质的法律职业,是一种兼具行政执法性和刑事司法性的特殊公共职业。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法律职业化而言,警察职业化发展却相对滞后,与我国倡导的"法治"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还存在一定差距,警察职业角色与社会期望也存在一系列冲突。本文通过对我国警察职业与法律职业的比较,探讨我国警察职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袁江 《中国律师》2014,(5):84-86
正一、司法官考试与培训在台湾地区,法官、检察官任用考试定为司法官考试,属于公务人员考试中特种考试的一种。报考条件:年龄要求在18—55岁,专科以上学校政治、法律、行政系(科)毕业的人员。未列出的系(科)毕业生,应具备2科以上亦可报名。或者法院书记员考试合格3年以上的人员。合格人员是按照职务需求数量考试并录取人数的。当年的录取人数是司法院和法务部分别向考试院报需求数额,两者和数即为当年司法官考试的录取人数。录取后,需在司法官训练所学习2年,目前取得司法官考试  相似文献   

19.
徐明 《政法论丛》2020,(2):48-58
近些年在医疗卫生领域,医疗纠纷事件多有发生,呈现出明显的违法犯罪化之时代变迁。医疗纠纷多元法律治理有其价值,但从当前实践看,关键问题是"治乱"与"治软",亟需用法治统一理念和方式来强化、协调医疗纠纷的治理机制。根据我国医疗纠纷治理的现实情况,其"手段与功能"的治理模式色彩深厚,其治理效果显著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当树立法律权威,发挥法律刚性约束力;协调法律机制,实现法律公平正义价值,并推进标本兼治,提升医疗纠纷法律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法国哲学家卢梭认为:"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基础。公证作为我国法律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人们对法律的信仰、促进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公证公信力直接关系着法律的公信力和法治的公信力。提升公证公信力既是我国公证自身发展的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