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一、情况与问题 新宪法施行以来,宪法实施保障问题受到了一定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立法(广义上而言)方面,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严格依照宪法规定的职权,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法律及对某些基本法律作的补充与修改;制定了法律;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内容繁多的地方性法规。所有这些,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  相似文献   

2.
略论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董慧凝 《现代法学》2006,28(1):177-184
日本为克服其环境与资源的限制,在多个层面制定了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来解决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之间的矛盾。对比邻国日本,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环境、资源因素。为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上的保障势在必行。中国环境法修改应从长远考虑,制定整体的修改规划,确立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本原则,制定《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并完善各项专门的环境立法。  相似文献   

3.
《证券法》实施前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1994年制定施行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法律意见书的内容与格式)》,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原(六号准则》同时废止。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法律意见书的内容与格式)(修订的通知》”中,对此次修改作了如下说明:一、修改的原因白于《六号准则》是1994年制定的,很多内容已不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原法律意见书的格式只要求表述结论性意见,内客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4.
上田宽  小田博  沈重 《中外法学》1981,(1):30-37,43
<正> 前言1979年11月30日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修改或制定了有关司法制度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具体地说,这就是关于苏联最高法院的法律、关于苏联检察院的法律、关于苏联律师制度的法律,以及关于苏联国家仲裁委员会的法律。其中,除苏联律师法和国家仲裁法是新制定的外,其余则都是以对旧法律进行全面修改的形式出现的。这次大规模地修改与制定法律工作,是在与施行1977年宪法有关的国籍法和选举法的同  相似文献   

5.
2011年5月1日起,我国新制定或修改的一批法律法规开始施行,包括刑法修正案(八)、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两部法律以及四部法规。其中,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还将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规定为犯罪。为了与刑法相衔接,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信用给予了法律上的界定,并针对当前我国信用缺失之现状,从宏观的角度对如何构建我国信用法律制度提出了构想,包括确立信用权的法律地位,将信用权纳入民法典;完善我国现行法律,修改或补充有关信用的法律条款;构建个人信用法律制度和企业信用法律制度并制定专门法。  相似文献   

7.
略论沉默权在我国的确立和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于1998年加入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该公约规定了成员国必须在刑事诉讼中确立沉默权原则。由于现行刑诉法无此规定,中国为恪守承诺,应准备对有关法律进行修改。本文从:(1)沉默权的由来;(2)沉默权与无罪推定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沉默权,对于中国的法治化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为落实中央关于“完善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实施法律监督的范围和程序”的改革任务.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对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自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检法两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对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存在争议的突出问题.本着互相配合协调.互相监督制约的原则。共同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民行检察监督的新模式.达成许多共识。  相似文献   

9.
浅论Know—How及其法律保护冯楚建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中,一些国家主张将知识产权制度列为谈判的重要内容。作为将重返关贸总协定的中国来说,确立和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显得日益紧迫。我国已制定或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法律...  相似文献   

10.
定位一词来源于广告界,是企业为了把自己的产品介绍给客户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工作。把“定位”这个概念用于法律的必要性在于,通过对定位的研究要解决“为什么要制定法律、其调整的法律关系范围有哪些以及如何使公民了解法律。”修改《律师法》的基本走向,是科学修改《律师法》的前提和基础。围绕这方面的问题,研究文章很多,其中大有精辟之作。尽管对律师的定位目前尚未定论,但是应当对律师进行准确定位的问题上已形成共识。对此笔者也有同感,所谈论问题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如何确立律师定位的方法问题。修改法律的主要目的通过确立定位达到…  相似文献   

11.
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的完善应改变以《职务发明条例》的制定为中心、《专利法》第四次修改同步进行的思路,转而以《专利法》为基础.应以《专利法》作为职务发明的范围、归属、奖酬确立的基本依据,清理现行复杂和冲突的法律体系,并在《专利法》修改完成之后再考虑以专门条例作为细化和补充.特别地,《专利法》修改应就实践中争议最大的发明人与单位就奖酬所作约定的效力予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2.
三、2010年与337调查有关的法律进展和案例 (一)重大法律进展 1、公共利益政策修改 2010年10月1日,ITC在联邦公报上发布修改《程序规则》第210条的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的修改:  相似文献   

13.
论刑事庭审法律监督与庭审方式改革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制度设计冲突我国宪法第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为体现宪法规定的精神,这次修改刑事诉讼法的一个明确的思想就是加强检察监督职能,保证国家法律正确实施。因此,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总则第8条明确地确立了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强化了立案监督(刑事诉讼法第87条)、刑事执行程序中的执行监督(刑事诉讼法第222条和224条),使检察机关对整个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逐步走向完善。应当说,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作为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  相似文献   

14.
罗继洲 《人民检察》2017,(20):67-69
2017年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扎实推进公益诉讼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铁路运输检察机关(以下简称“铁检机关”)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一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首先应予确立的不是制度层面的操作性内容,而应是驾驭和指导立法选择的基础理念定位和思维定向,不是微观具体问题的点滴修改和增补,而应是在宏观整体意义上确立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唯有如此,才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过去与未来之间、期待与可能之间找准科学合理的坐标,引领立法体系结构的构造、具体制度的设计和规范条文的遴选。这是立法活动的逻辑起点,、也是立法规律性的要求。就我国《律师法》的修改来说,首先应在宏观基础层面理清和把握如下六个定位:1、在律师性质和社会角色的定位上,突出其“法…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安状况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增加规定了一些新的犯罪,并对一些犯罪的构成条件作了修改完善。为统一法律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经认真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联合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7.
正在讨论、修改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确立了“诉辩式”的庭审方式,扩大了律师对刑事诉讼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规定了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调查取证权、明确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能作用,对于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修正案(草案)通过修改有关庭审程序条文的修改,改变了过去实际上由法院主审法官进行“纠问式”的审讯方式进行审判的做法,加重了公诉机关的举证责任、强化了律师的辩护职能,增加了庭审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象其他法律一样可以通过修改的程序进行修改.但是,宪法作为具有国家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对它的修改应当有所限制。因此,一些国家的宪法在规定了修改宪法应遵循特殊的程序之后,也规定了宪法典中的某些固定条款(或称保留条款)不得通过宪法修改的程序进行修改。一、各国关于宪法修改内容限制的立宪例美国。美国宪法第5条对宪法内容的修改作了限制。第一,在1808年以前,不得对宪法第1条第9款第1项和第4项进行修改。宪法第5条规定:“在1808年以前制定的修正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影响本宪法第1条第9款第1项和第4…  相似文献   

19.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为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拟结合修改后刑诉法的规定、及我国司法机关的探索,对社区矫正过程中实行义工惩教制度(以下简称“义工惩教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酝酿多年、草案多次修改,却在似是而非的猜测中不断延期出台——作为我国目前级别最高的关于劳动考薪酬保护的法律,《工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备受期待,但其制定之路却一波三折。一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如此“难产”。到底“卡”在哪里?“《条例》的制定遇到了一些绕不开的‘障碍’,需要视各方博弈、利益平衡的结果方能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