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监狱体制改革后如何确保教育改造的主导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体制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纯化和复归监狱的本质职能,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因此,监狱体制改革后,应当突出和确保教育改造在监狱“以改造人为宗旨”这一本质职能中的主导地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造的功能定位;要尊重教育改造的客观规律,突出罪犯在教育改造中的主体性;要创新教育改造工作机制,推进教育改造科学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劳动生产的主战场,着力发挥劳动改造的教育功能;要加强监狱分类建设,实行罪犯分类教育;要推进民警队伍的分类管理与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民警的管理与教育改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增强罪犯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在释放后顺利融入社会,是一项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监狱民警应当树立新的理念,在管教工作中体现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要求。要建立新的适应客观现实的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体系;在教育改造过程中,突出“塑造”的功能;要为罪犯将来的前途和命运着想,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创新管理方法,使罪犯尽快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3.
罪犯自我闭锁心理是罪犯改造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具有隐蔽性、封闭性、自我中心性、自我防卫性等特征。它的产生与罪犯所处的监狱环境、消极的社会阅历、法律的惩罚性、思维方式以及监狱环境的外部条件等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直接使罪犯的心理活动自我封闭,不仅在服刑中使罪犯产生人际关系障碍,而且严重影响监狱对罪犯的改造活动。因此,优化监狱教育改造环境;在罪犯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培养罪犯健康心态;加大情感投入,打开罪犯的闭锁之心;转变教育改造观念,改进教育改造方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等是矫治罪犯自我闭锁心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我国押犯的构成日趋复杂,押犯思想和日常改造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针对这些变化和特征,要在全面加强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对重点犯的控制,为改造罪犯提供安全的环境.稳定的秩序,要全方位地推进教育改造系统工程的实施。使罪犯在思想上得到有效改造,从而使“以提高改造质量为中心”的监狱工作思路在监狱工作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我国监狱工作的基本特征是:改造罪犯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的道路;监狱的物质条件、管教干部和罪犯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的有力保障;监狱生产的改造特征突出出来;教育改造和狱政管理不断实现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重要职责。教育改造工作是将罪犯改造成为新人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监狱现代、文明、人道、先进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监狱“特色”的集中体现。当前,针对监狱工作面临的押犯构成、改造环境以及罪犯改造特征发生重大变化等新情况、新特点,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教育改造手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在教育改造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近年来,我局罪犯遵规守纪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全局连续6年没有出现罪犯脱逃等重大事故,改造秩序持续稳定。一、充分认识教育改造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建章立制,使“软指标”变为“硬任务”  相似文献   

7.
监狱工作“首要标准”的提出,使得监狱把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作为中心工作,而监狱改造罪犯的过程类似于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原料”是在押的服刑罪犯,“产品”是刑释后的“新人”。“顾客”就是整个社会和政府。改造罪犯同样存在一个质量问题,其有效性、动态性、预防性、系统性十分符合监狱工作的需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时切入,必将把监狱的规范执法、狱政管理水平、教育改造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的对罪犯的教育改造理念及其实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的提高。针对新形势下重新犯罪率提高及依法治国的要求,我们必然要对教育改造重新认识。必须把教育改造工作放到监狱工作的核心位置,一切都要以教育改造为中心;必须明确教育改造的首要目标是把罪犯改造为守法公民,而不能好高骛远。还要明确罪犯也是教育改造工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张瑾懿 《政府法制》2010,(17):52-53
近年来,随着将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狱工作的首要标准的提出,监狱系统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不得不对教育改造工作进行新的、更加全面的科学分析,对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进行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以便建立更加科学的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落实“首要标准”,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监狱要完成刑罚执行的任务,实现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的提高,必须与时俱进,立足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思想上走出误区,确立“教育改造中心论”和“大教育观”,改变教育改造工作的粗放局面,推进教育改造方法的改进、突破与创新,狠抓罪犯素质教育,提升监狱教育改造层次,面向社会提高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造罪犯工作的深化,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地位必将有大的提高。它应当成为与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并列的第四种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未来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要立足于监狱安全稳定的需要,立足于监狱和社会改造罪犯的需要,立足于罪犯出狱后就业谋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刑罚制度呈现出一些不适应,主要表现在行刑法律落实不力,影响刑罚工作质量;行刑理念滞后,警察素质有待提高;减刑假释等制度存在缺陷;罪犯暂予监外执行制度规定严重滞后,分管分押和分级处遇制度较为薄弱;教育改造工作逐步弱化,劳动改造管理体制陈旧等。要通过监狱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改造罪犯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监狱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罪犯中开展国学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造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全面提升监狱教育改造罪犯质量的重要举措。实践表明,国学教育是教育改造罪犯的新途径,新内容,有利于提高罪犯的改好率;国学教育是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育改造罪犯的标本兼治的重要举措;国学教育能使罪犯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明晰事理;国学教育有利于改造罪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学教育对罪犯良好的行为养成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道德价值重构、建设和谐社会、监狱体制改革等宏观社会背景下,山东省鲁南监狱利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改造罪犯,并将其细化为操作性强的“十心”教育,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罪犯的改造质量,为教育改造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新时期监狱工作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狱政管理和教育改造在改造罪犯过程中的作用,纯化监狱职能,云南省第二监狱于2007年9月提出“管教职能适度分离”的监狱工作新模式。新模式要求准确把握管理、教育、劳动三者实施分离的“程度”,走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的道路,按照适度分离的基本原则,在监区基层一线建立工作机构,完善协调机制,形成高效率的有机联系体系,切实有效地提高罪犯改造工作质量,推动监狱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论罪犯教育中的人本主义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人为本”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不仅适用于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适用于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充分重视和对待罪犯的“人性”问题,是衡量“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内容。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我国监狱工作的根本宗旨,为此,在给教育改造工作定位时,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自然属性。在坚持“改造人、教育人、挽救人”的大前提下,必须拓宽教育思路,建立健全教育改造工作的长效机制,构建人本主义的教育改造格局。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向法治社会的逐步转型期,探讨监狱教育改造体制的创新问题,一个根本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根据法治原则和现行法律规定,围绕着提高监狱行刑的社会效益而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作为监狱传统的教育改造罪犯手段之一的个别教育,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观念和定义的局限性,与当前教育改造罪犯的现实要求,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果我们能理性地继承其中的精华,结合现实充实以“法治”的内涵,并在教育体制中给予合理的定位,个别教育将在罪犯改造中发挥治本的功能。下面试作浅论。一…  相似文献   

18.
创新监狱教育改造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监狱法》规定监狱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这里充分肯定了改造工作在监狱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司法部对提高监狱教育改造质量工作高度重视,并指出今后监狱工作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由此可见,一个监狱要充分发挥职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而要切实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首要任务是创新机制,突出教育改造的时代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为此,我们要以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改造是我国监狱改造罪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育改造过程中,必须重视罪犯态度的转变,罪犯态度的转变是教育改造的“中间机制”的关键环节,有效促进罪犯态度转变应从多角度入手,应重视对罪犯认知成分的改造、积极情感的培养和良好行为倾向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监狱经济压力过大,制约教育改造工作;监狱干警的素质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改造工作;罪犯劳动缺乏准确的定位;对教育改造质量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这四个方面是制约教育改造质量提高的四个难点,应当通过改革和发展的途径,逐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