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职人员贪利犯罪是一个很少有人提及的话题,但鉴于当前公职人员的贪利犯罪问题愈加严重,笔者试图以此为题引起公众的足够重视。本文内容涉及了公职人员贪利犯罪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2.
“严格控制公职人员犯罪适用缓刑已经迫在眉睫!”近日,一份紧急提案被送至全国政协。农工党佛山市委会徐玉发律师分析去年佛山公职人员犯罪案件材料发现,适用缓刑的比率竞高达80%,法官系统犯罪的公职人员适用缓刑的比率更高,竟然为100%。有名法院前副院长,贪贿涉案金额超过百万,最后的判决居然是“判三  相似文献   

3.
贾元 《法制与社会》2013,(13):294-296,298
白领犯罪最早由美国犯罪学家提出,针对的是美国的公司经济犯罪,后来学者将白领犯罪的内涵扩大化,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公职人员的犯罪。本文以贪污贿赂这一我国典型白领犯罪种类为切入点,通过对白领犯罪的现状呈示、发展特点、分层体系、根源探究等进行系统思考分析,以期揭示表象,归结成因,完善法律遏制手段。  相似文献   

4.
袁萍 《法制与社会》2010,(35):98-9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贿赂犯罪呈现新的增长趋势,贿赂犯罪不仅侵犯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而且严重的损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廉洁性。本文拟从国家公职人员自身和社会这两个方面对其实施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对当前所存在的国家公职人员的犯罪的治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苏彩霞 《法商研究》2005,22(5):31-36
我国惩治腐败犯罪的刑事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基本相适应,但也存在着若干罪名欠缺、贿赂犯罪构成要件过窄、贪污、挪用犯罪对象范围过窄等缺陷。为履行国际公约义务,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相关内容接轨,我国惩治腐败犯罪的刑事立法应增设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罪,增设影响力交易罪,扩大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扩大贪污、挪用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6.
徐文文 《法学杂志》2016,(4):133-140
从商业贿赂行为的全球刑事立法进程看,不仅开始较晚,发展较缓慢,而且主要国家在相关立法和刑事政策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虽然制定有效的刑事法律规制商业贿赂犯罪,确实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但仍有必要设置商业贿赂犯罪.商业贿赂犯罪与公职人员贿赂犯罪在犯罪的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上都有所不同,应将二者相区别.我国在惩治商业贿赂犯罪时,应进一步明确商业贿赂犯罪的刑事政策,并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即以宽为主,以严为辅,宽严互补;分别探讨商业贿赂犯罪与公职人员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问题;正确看待刑法在治理商业贿赂中的作用,注重完善刑事程序法的相关制度,重视犯罪预防的重要性及其他治理措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艳红 《法律科学》2008,26(4):112-120
我国行政刑法对行政犯罪的分类研究尚局限于刑法对其法益类别的规定,而忽视了行政犯罪的行政违法属性对其分类的意义。由于行政犯罪的主体不同决定着行政违法的性质和内容也不同,故宜以主体为标准将行政犯罪重新分为公权力主体行政犯罪、国家公职人员行政犯罪和管理相对人行政犯罪三类。新的分类符合行政犯罪自身的规律和特性,有助于行政犯罪的认定和适用及行政犯罪研究体系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各界要求严厉打击行贿犯罪的呼声甚高,究其原因,是因为行贿犯罪给社会造成多方面的危害,而其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腐蚀国家公职人员,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甚至社会危机。世界各国刑法普遍对行贿犯罪作了规定,力图将行贿犯罪的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9.
相对被剥夺感的产生,心理不平衡的加剧是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原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适宜的犯罪对象、缺乏有能力的保护者使具有犯罪动机的公职人员有机可乘;在权衡利弊后,公职人员发现犯罪利大于弊,于是他们选择了犯罪而不是守法,因而犯罪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国内法的腐败犯罪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法有关腐败犯罪主体的规定存在差异。我国《公务员法》关于公务员的定义与公约中公职人员的定义相比较更是南辕北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反腐败公约在我国的实施,更有效地打击腐败犯罪,完善我国国内法中有关腐败犯罪主体的立法。  相似文献   

11.
王弘宁 《行政与法》2009,(9):115-117
2005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但我国并没有切实地履行公约的义务,在我国《刑法》中对于贿赂外国公职人员犯罪还处于立法空白状态。通过分析贿赂外国公职人员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及梗概阐述我国《刑法》中各种贿赂犯罪,由此总结出国外先进的相关立法,采用比较的方法与我国刑法比对,总结其长处,从中发现其立法优越性.为我国设立“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单位对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提供借鉴。同时,提出在我国《刑法》中应增设“单位对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的具体建议,并阐述了其法定刑的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腐败犯罪的特点及惩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腐败犯罪的特点及惩治对策何能高腐败犯罪,即公职人员的腐败犯罪问题,可以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近年来,在我国乃至世界各个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现象均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深切关注和重视。为此,如何有效地惩治腐败就成了全球的重...  相似文献   

13.
贿赂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历来是各国刑法惩治和预防的对象。我国目前刑法中关于贿赂犯罪的立法存在着构成要件过多、贿赂的范围狭窄、罪名不够完善、资格刑和罚金刑缺失、贿赂犯罪存在死刑等问题,我国应取消贿赂犯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构成要件的规定,扩大贿赂的范围至一切不正当利益,增设外国公职人员和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罪,增加资格刑和罚金刑的设置,并逐步废除贿赂犯罪中的死刑,以促进我国反腐败立法与国际公约的对接,以更有效地对贿赂犯罪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4.
职务犯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突出的问题,所以对其预防,越来越成为政府执政治国的重要内容以及有识之士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内外因对职务犯罪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公职人员特别是公务员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心理过程虽然千变万化,但其心理特征也有共性可寻,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5.
职务犯罪(主要是贪污贿赂犯罪)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却又挥之不去的主要负面社会问题之一。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涉及经济运行机制、激励机制、财务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等内容的经济系统工作,还是一项涉及公民,尤其是公职人员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水准、个人品德素质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等方面相关因素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试运用犯罪成本理论,探索预防职务犯罪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廖根为 《犯罪研究》2008,(6):35-41,47
网上交易犯罪是一种经济利益驱动型犯罪,其犯罪成因可通过经济犯罪基本模型进行研究。作为常见的经济犯罪成因分析模型,犯罪成本收益理论认为:网上交易犯罪与犯罪预期收益有关,犯罪预期收益越大,犯罪越可能发生;与直接成本、心理成本、道德成本、竞争成本等间接成本有关,成本越小,犯罪越可能发生:与犯罪被惩罚的概率有关,概率越小,犯罪越可能发生;与被发现犯罪被惩治因数有关,已发现犯罪受到惩罚的概率小,其犯罪可能性也越大;还与个人心理恐惧常数有关,心理恐惧常数越小的个人,其犯罪概率越大。所以,可通过犯罪收益、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侦查措施、个体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控制犯罪。  相似文献   

17.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了较为宏观的分析 ,指出 :我国二元社会结构以及人口、就业所形成的压力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和不均、社会不良需求的存在、社会正式控制力量的软化与虚化、非法控制力量的兴起 ,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 ,是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论消费变迁对贿赂犯罪的影响宫晓冰本文侧重从消费角度研究公职人员产生权钱交易的思想动机,亦即从公职人员群体而不是从个别公职人员的消费变迁来探究消费这样一种社会经济行为与公职人员权钱交易的内在关系。一、公职人员的消费行为是决定其权钱交易动机的主要因素(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一起抢劫案件犯罪过程的分析,探讨对抢劫罪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三种犯罪停止形态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计分析表明,中国的犯罪治理也迈入了崭新的时代。犯罪治理形势总体向好,犯罪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宏观层面,犯罪现象整体呈现数量、质量“双降”的特点;中观层面,财产犯罪仍是主要的犯罪类型,但数量和占比出现下降趋势,侵犯公共法益犯罪突出,危害公共安全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犯罪占比较大;微观层面,刑事案件主要罪名的排行也有相应变化,危险驾驶罪案件数量居于首位,财产犯罪中盗窃犯罪减少而诈骗犯罪增加。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整体向好,这既是加强社会治理的成果体现,也是工业化转型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的标志。同时,犯罪的网络化、链条化、组织化特点显现,表明信息化对犯罪手段、形式、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犯罪形势的变化必然要求相应调整我国犯罪治理的战略战术,改进刑事政策,完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