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公职人员犯罪现象日趋严重,贪污、贿赂、渎职等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有所增加,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为此,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公职人员犯罪的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公职人员犯罪的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国家公职人员贪污贿赂腐败的发展动向及抑制策略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葛圣平国家公职人员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是世界各国普遍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国家公职人员贪污贿赂行为的惩治,并不断加强打击力度,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  相似文献   

3.
公职人员在任内的腐败行为并不会因退休而“漂白”,处于退休状态的公职人员,一旦发现其任内有腐败行为,仍旧要受到法律的追诉和严惩,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打击腐败行为的通例。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国内法的腐败犯罪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法有关腐败犯罪主体的规定存在差异。我国《公务员法》关于公务员的定义与公约中公职人员的定义相比较更是南辕北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反腐败公约在我国的实施,更有效地打击腐败犯罪,完善我国国内法中有关腐败犯罪主体的立法。  相似文献   

5.
腐败犯罪是对国家公职人员滥用手中的权力进行贪污贿赂、权钱交易、徇私枉法、渎职舞弊、淫乐挥霍等犯罪的统称。针对严重的腐败犯罪,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斌、王会伟及其同仁近几年来一直注意收集在全国曾产生较大影响的案件共计一千多件,并仔细研究其动向、形成原因,从而提出如何防范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指任何公职人员在任何时候,以实际的或者潜在的行使或者不行使公职人员职能为交换条件,为自己、他人或者任何机构索要、同意接受或者接受不论何种性质的不正当利益。这是9月1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刑法学大会通过的《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腐败及相关犯罪决议》报告,对腐败作出的定义,是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国际刑法学者达成的共识,被称为全世界衡量腐败的“统一标准”。惩治腐败,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因为,腐败及其相关犯罪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腐败削弱公共管理的廉洁性和有效运作,破坏法治与民主,阻…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各界要求严厉打击行贿犯罪的呼声甚高,究其原因,是因为行贿犯罪给社会造成多方面的危害,而其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腐蚀国家公职人员,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甚至社会危机。世界各国刑法普遍对行贿犯罪作了规定,力图将行贿犯罪的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公务腐败和商业腐败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把手”犯罪同时牵扯出周围一帮人犯罪。在这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类腐败是圈中人互相庇护机制的形成,这种相互依赖共同做事的威力显然不仅仅是由于个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雷 《犯罪研究》2008,(2):20-2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第一项全球性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专门法律文书;国际腐败犯罪是该公约确立的一种新类型的国际犯罪,构成了公约的基本内容.本文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对国际腐败犯罪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和阐述,提出了国际腐败犯罪的概念,提出了“国际腐败犯罪属于国际犯罪的范畴,具有国际犯罪的基本特征”的观点并进行具体论证,进而从犯罪构成要件的角度综合分析和论述了国际犯罪的构成特点.并且认为,这种新型的国际犯罪还必须转化为各缔约国国内法的犯罪形式,成为各国国内法律规制的一部分,才能有效地制裁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10.
相对被剥夺感的产生,心理不平衡的加剧是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原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适宜的犯罪对象、缺乏有能力的保护者使具有犯罪动机的公职人员有机可乘;在权衡利弊后,公职人员发现犯罪利大于弊,于是他们选择了犯罪而不是守法,因而犯罪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陈晖 《政法学刊》2007,24(1):64-6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它以联合国公约的形式规定了预防、禁止和惩治腐败行为的定罪、刑事司法程序和国际合作,虽然贿赂外国公职人员犯罪只是作为腐败犯罪其中的一种予以规定,但是,探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有关控制腐败的规定,对于完善跨国商业贿赂犯罪的法律控制是极其必要的,也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律》2006,(6):4-4,52-53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加强合作、构建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追求。而腐败犯罪破坏民主与法治,助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危害正常的生活.危及人类社会美好愿景的实现。随着跨国腐败犯罪的不断增多,腐败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毒品犯罪及其他有组织犯罪的交织日趋显著,各国反贪机构携手肃贪已成为必然趋势。为促进反腐败的国际合作,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腐败的预防、腐败犯罪的界定、反腐国际合作、非法资产的追缴等问题提供了一整套法律规范.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迄今已有140个国家签署了这个公约。随着该公约在2005年12月正式生效,其有效执行越来越为各国所关注。各国反贪机构期待有一个独立、专门的组织推动彼此间的沟通,增进务实合作,国际反贪局.联合会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腐败的治理是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的社会治理活动。科学的腐败犯罪治理理念是建构完备、有效的腐败犯罪控制对策的前提。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代表的国际反腐败公约着力倡导了防范性、内抑性、综合性、经济性、一体化的腐败犯罪治理理念,由此推动世界腐败治理运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郭立建 《行政与法》2008,33(4):94-97
腐败暴力犯罪是私欲恶性膨胀的领导干部,谋官害命的极端腐败犯罪行为。本文剖析了此类犯罪的主客观特点和犯罪根源,提出了要加强思想教育、权力制约、重点惩治、民主政治等方面建设,使其不想犯罪、不能犯罪、不敢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公职人员贪利犯罪是一个很少有人提及的话题,但鉴于当前公职人员的贪利犯罪问题愈加严重,笔者试图以此为题引起公众的足够重视。本文内容涉及了公职人员贪利犯罪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6.
国外从政道德立法的趋势和内容薛木铎,崔扬腐败是国家权力的伴生物,迄今为止世界各国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它的困扰。近些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对腐败现象的治理明显加强。治理措施涉及到对腐败的预防与惩治的各个环节,而加强廉政立法,特别是制定和健全国家公职人员从政道德...  相似文献   

17.
贿赂犯罪跟贪污犯罪一样,是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对社会的稳定构成现实威胁。因为贿赂严重妨碍政府的管理职能,破坏法制的统一,导致一些公职人员办事不公,激化社会矛盾,引起人民不满,增加不安定因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引发了恶性事件,贿赂犯罪严重腐蚀公职人员队伍,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人民对执政党和政府丧失信心,影响社会的稳定。研究贿赂犯罪,剖析其根源、特点、心理等,有利于最大限度的遏制和准确、有效地惩治犯罪。 一、贿赂犯罪的根源 贿赂犯罪作为一种非正常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历史和…  相似文献   

18.
叶锻红 《法制与社会》2013,(31):186-187
“勾践之毒”是贿赂犯罪和腐败危害的代名词,公职人员应从中吸取教训,尤其要分辨警惕“勾践之毒”中的非财物型、一般财物型、特殊财物型这三种贿赂形式.公职人员必须在各种贿赂面前,独善其身,自觉抵御贿赂侵蚀,并通过高效的权力监督,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行之有效方法,树立坚强的廉洁意志,提升公职人员廉洁度,积极预防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9.
王弘宁 《行政与法》2009,(9):115-117
2005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但我国并没有切实地履行公约的义务,在我国《刑法》中对于贿赂外国公职人员犯罪还处于立法空白状态。通过分析贿赂外国公职人员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及梗概阐述我国《刑法》中各种贿赂犯罪,由此总结出国外先进的相关立法,采用比较的方法与我国刑法比对,总结其长处,从中发现其立法优越性.为我国设立“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单位对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提供借鉴。同时,提出在我国《刑法》中应增设“单位对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的具体建议,并阐述了其法定刑的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公职人员腐败渎职问题研究综述亦冬公职人员腐败渎职问题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多年来一直致力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对腐败问题的研究中,存在不少争议,如腐败的定义是什么?产生腐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等等.兹将其主要观点作一简述,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