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刑事追诉的范围不单是侦查机关移送审查案件中的漏罪、漏犯,还应包括本案中牵涉其他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以及侦查机关已立案并侦查终结的,侦查机关有罪不究、以罚代刑或降格作行政处理的特殊犯罪案件。这类案件的追诉应当由人民检察院的公诉部门行使。对侦查机关不移送起诉的,公诉部门有权代表检察机关向侦查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对触犯刑律的办案人员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核准追诉制度是追诉时效制度的组成部分,目的是解决极其严重的犯罪超出20年追诉时效期限后的追诉问题。核准追诉的对象是具备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犯罪人,其犯罪所适用的具体量刑幅度的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追诉必要性条件是核准追诉的核心要件。核准追诉的证据应达到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标准,其程序有待规范和统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检察官》2009,(7):78-79
根据2007年年底2008年初对部分地区的调研。刑事和解基本上适用于比较轻微的刑事案件.且从案件的具体案件类型来看,主要集中于轻伤害案件和交通肇事案件。从刑事和解的适用对象来看.刑事和解的适用对象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未成年人和成年的在校学生是刑事和解适用较为集中的对象;二是外地人犯罪案件在某些地区的刑事和解案件中也占据较大比例;三是被追诉人在诉讼过程中是否被羁押不影响刑事和解的适用。在刑事和解适用的条件方面.虽然调研地区适用刑事和解的条件存在以下两个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勉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科现有6名干警,承担着全县公安机关和该院自侦部门移送起诉案件的审查起诉、支持公诉和侦查、审判监督的重任。多年来,他们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保证法律公正统一实施为目的,严谨求实、埋头苦干,谱写了审查起诉工作的新篇章,为院荣誉增添了新的光彩。在去年“严打”整治斗争中,追捕追诉犯罪嫌疑人8人,追诉漏罪13起,纠正错案7起,使有罪的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使无罪的人得  相似文献   

5.
对刑事没收的对象范围的准确界定,有助于解决实务部门适用没收的混淆与困惑,防止犯罪行为人的合法财产受到公权机关的任意剥夺.没收的对象范围,还决定了刑事诉讼中相关审前财产保全措施的范围.我国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退赔被害人财产的急迫需要,导致了实务中审前财产保全措施突破了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扩大到被追诉人的普通财产,产生了“一揽子扣押冻结”现象.基于对被追诉人财产权保障的考虑,刑事司法制度应增订相关的实体法与程序法规则.以明确刑事没收及其保全的对象范围.  相似文献   

6.
论不起诉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起诉的概念和特征所谓不起诉是指公诉机关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以及公诉机关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不需要予以刑事处罚或可免除刑罚,依法作出不予追诉而终止诉讼程序的处分决定。从不起...  相似文献   

7.
刑事强制措施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措施长期以来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但法律有关强制措施强度及其适用的规定存在着明显不足,客观上导致其在实践中被不正确适用甚至滥用。引进比例原则,对强制措施的适用加以合理限制,使其与被追诉人适用的刑罚相谐调,有利于其在刑事诉讼中发挥合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政法学刊》2017,(4):41-49
被追诉人阅卷权作为辩护权的必要配置、知情权的重要保障、律师阅卷权的有力补充以及自行辩护的基本要求,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得到明确体现,司法实务中也由于传统司法理念的桎梏而处于灰色地带,争议不断。但在域外,被追诉人阅卷权已经在学界引起了热议,欧洲人权法院通过若干判例确立了该制度,并推动了德国、奥地利、日本、俄罗斯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对被追诉人阅卷权进行相应的程序设计。因此,应从立法层面上明确确立被追诉人享有阅卷权,并对被追诉人行使阅卷权的范围、阶段、方式、例外以及救济等进行具体的程序设计,以期对日后构建被追诉人阅卷制度提供一个可行性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从程序上看,核准追诉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行为属于侦查程序的行为,而不是立案程序或审查起诉程序的行为。因而报请核准追诉的时间应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需要逮捕被追诉人的案件中,侦查机关应当在提请批准逮捕的同时报请核准追诉;二是在无需逮捕被追诉人的案件中,侦查机关在确定查明的事实与收集的证据符合核准追诉条件时,就应当立即报请核准追诉。根据这种程序定位,在核准追诉的证据方面,应当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的实体法事实确定证明对象,根据审查批捕标准确定核准追诉的证明标准;在核准追诉的当事人参与权与救济权方面,应当听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的意见,还应当听取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意见,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不服不予核准追诉决定的,不可提起自诉,但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相似文献   

10.
诉讼终止是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中针对追诉方滥用程序行为的一种最严厉的程序性约束机制,其实质是宣告追诉行为无效,被告人因此获得释放。诉讼终止主要适用于两类情形:一是被告人不可能得到公正审判;二是对被告人进行审判是不公正的。前者奉行“权利保护原则”,着重于追诉行为给被告人造成的严重不利后果;后者奉行“司法廉洁”和“抑制原则”,着重于追诉行为自身的严重违法或不当性。诉讼终止仅在“例外”、“谨慎”的情形下,通过“审判中的审判”程序才适用。程序滥用与诉讼终止理论及其相关制度对完善我国关于追诉行为的约束机制乃至刑事诉讼法制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遥远 《行政与法》2023,(4):117-129
为弥补公诉方指控违法所得不足、解决法官裁判违法所得困难,我国刑事立法中出现被告人说明财产合法来源的规定,以被告人不能说明财产合法来源,证成涉案财产没收的正当性。这种由被告人说明财产合法来源,而非刑事追诉方查明涉案财产性质的规定,实则给被告人施加一种说明义务,且这种说明义务存在说明对象扩张、说明属性不明、说明标准模糊的加重风险。被告人说明义务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应在司法适用中确立限制规则,在侦查机关履行全面收集涉案财产证据职责的前提下,以“客观限制”标准划定被告人的说明对象,明确被告人说明义务为客观证明责任产生的主观证明责任,适用优势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一、审前非羁押的内涵与意义 审前非羁押,也称为「审前不被羁押」,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应当严格限制对被追诉人适用羁押措施,除符合法律规定的羁押事由,且基於诉讼保障之目的而确有必要,方可采用羁押;否则,不得实施羁押。此外,对於已被羁押的被追诉人,随着刑事诉讼程序的向前推进,对被追诉人适用羁押的既有条件发生改变,从而不再具备羁押的必要时,应当及时变更为非羁押性措施或者予以释放。  相似文献   

13.
杨雄 《法学论坛》2007,22(3):65-7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诉讼化,在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际上就是落实公法中的比例原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我国刑事强制措施运作模式从"追诉型"向"保障型"转变.确立单一的强制措施适用目的、多元化的强制措施结构、证明标准和理性化的强制措施手段和对象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程序中,当事人及其代表、追诉方、审判方均需对刑事技术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就当事人及其代表而言,审查刑事技术鉴定结论是其提出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申请的前提,是其依法行使辩护权或追诉权的前提;对于追诉方而言,是其履行国家追诉职能的需要,也是保障被追诉人权利的需要;对于审判方而言,是其确定鉴定结论是否符合证据的可采性标准并进而判断其证明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万金冬  刘丹 《法制与社会》2011,(11):274-274
本文针对当前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立法予以完善:一是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主体范围;二是明确"团队计酬型传销"的刑事违法性;三是明确立案追诉标准中关于传销人数及层级规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刑事程序选择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 ,被追诉者对于重大的程序与程序性事项进行选择适用的权利。赋予被追诉者程序选择权对于现代刑事诉讼程序的文明化、民主化、人性化以及实现程序公正、人权保障、诉讼效率的价值目标有重大的意义。被追诉者的程序选择应当遵循法定选择、有限选择与协助选择三大原则。我国被追诉者的刑事程序选择权应在借鉴外国相关理论和做法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构建。  相似文献   

17.
法学中的漏洞补充问题一直困扰法学界的难题之一,而在民法中对漏洞补充起重要作用的民法基本原则的适用问题也是我国法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学者大部分侧重于对民法基本原则的适用范围,对民法基本原则在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冲突却很少有人问津。故本文对民法基本原则适用中存在的冲突进行尝试性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民法基本原则适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人权的发展是政治文明的一个巨大进步,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是实现人权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明确人权和人权保障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现阶段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政法学刊》2019,(5):74-83
刑事诉讼以时间和空间作为其存在方式,个案的刑事诉讼就是控辩双方对各自作出的时空选择进行角力的"沉浮"之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入法进一步彰显了被追诉人的主体性地位,从以犯罪嫌疑人身份到案,到以被告人身份受审,再到以罪犯身份服刑,被追诉人作出的是否认罪、是否认罚、是否同意适用速裁程序或简易程序、是否上诉等程序性、实体性决定,就是在对刑事诉讼的运行时间、运行空间作出主体性选择,对此公安司法机关在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反应不一。直面公权力与私权利对于刑事诉讼的时空博弈,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入法带来的被追诉人诉讼主体化倾向中,有必要对时空冲突现象加以调和,以走向控辩更加平等的时空理想境遇。  相似文献   

20.
彭世帆 《法制与社会》2010,(27):141-141
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总是出现“诉讼马拉松”,这种现象是检察机关的重复追诉所引起的。重复追诉不但影响了判决的终局性,也耗费了国家的资源,也使被追诉人的人权得不到保障。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因此本文就针对刑事诉讼一审程序中存在的重复追诉问题为例,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