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现实问题。在马克思青年时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中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本文则试图从《手稿》中的"人"和"自然"、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及其生态价值三个方面对这些思想进行探讨,以寻求一种合理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其对现实生态问题的解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艺雯 《法制与社会》2011,(35):198-198
我们当代遭遇的生态危机实质是人类文化的危机,“人类中心论”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人与自然之间是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也是社会性质的对象性。在这种理论基础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的实质是社会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发挥市场约束对银行监管的作用需要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进行法律制度化。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有其经济学和法哲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学基础是有效市场假说、信息不对称理论、供需理论;法哲学基础是公平、安全、平等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主流法经济学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其基本内容是以经济合理性或理性选择的方法来评价法律权利的不同分配所带来的一致性和效率,其所涉及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是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范畴和有关原理。  相似文献   

5.
拯救家园     
当今,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才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的自然存在物,人类有权利利用自然,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但也有义务尊重自然,保持生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新思路,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面存在片面认识,《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应遵守《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克服现存的误区,依法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7.
经济分析法学方法论的贡献及局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振杰  刘洪波 《现代法学》2005,27(3):95-100
经济分析方法对法学方法论有一定的贡献,如为法学分析提供了一种系统的观察方法,解决了对某些法律制度存在的困惑,初步形成一套传统法学所缺少的分析体系等,但法经济学和法经济分析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其本身的研究领域界限尚不明确、法经济学将问题复杂化的同时却存在偏离经济分析基本目的的倾向、法经济学研究由于方法的高度理论化和无益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以及法经济学的工具理性倾向等;经济分析方法在中国法学研究中可能面临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太平经>包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其论述"道""元气","阴阳中和"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本体论基础,并阐明了自然界的和谐及人与自然,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这些初始的生态伦理思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思想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理论生涯中始终关注的问题,在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上,不断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它为生态文明观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来源。科学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对于环境问题的理论认识,指导环境保护的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废弃物,最小限度地利用天然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环境负荷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围绕这种发展模式所建构的法律保障机制,我们统称之为循环经济法。循环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其意义就在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本文从循环经济法的内涵和必要性等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以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法律经济分析是目前法经济学的主流分析范式。但目前主流法经济学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批判与质疑。因此本文认为在对主流法经济学反思的基础上,应对其做出修正与拓展。  相似文献   

12.
环境时代宪法的权利生态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泉生 《现代法学》2003,25(2):128-136
文章首先指出无论是近代宪法的法理基础———个人主义 ,还是现代宪法的法理基础———团体主义 ,都难以对付当前日益严重生态危机的挑战 ,主张可在团体主义的基础上将生态主义作为环境时代宪法的法理基础 ;而后 ,文章通过对传统宪法价值取向在环境时代所表现出种种局限的反思 ,提出环境时代宪法的价值取向———当代人与后代人 ,人与自然 ;最后 ,文章认为随着环境时代宪法法理基础———生态主义的建立和宪法价值取向———当代人与后代人 ,人与自然的确立 ,宪法将在权利社会化的基础上向权利生态化扩展 ,并围绕“人类和生态共同利益”之保护而精心构建 ,从而极具权利生态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生态安全与法律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人类必须肩负起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 ,生态安全的维护要尊重自然秩序 ,因为它是一切秩序的基础。同时 ,为了保护生态安全 ,还必须建立全面控制机制 ,依靠法律维护人与自然的生态秩序 ,即建立生态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将人类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困扰全球各国人民发展的生态危机,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初期,国人应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同一性。自然界的重要价值要求人们遵循生态伦理原则,树立科学生态文明意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对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经济学理论基础,包括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科斯定理和生态价值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环境生态学理论基础,包括生态平衡原理、负载定额规律;法学理论基础,包括秩序的价值观、公平与效率均衡的价值观、利益协调平衡的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16.
法经济学从经济的视角研究法律,以效率诠释正义,以法律引导效益。传统的法学理论,主要是规则分析,法律经济学则是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以经济分析方法为主要手段,以经济学的内容为前提.其中最为基本的分析方法就是对“交易成本”进行分析。成本一收益的比较是经济学考虑问题的基础,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对法律问题进行成本一收益的经济分析.有助于避免主观性判断,对于判断法律规则以及判决的合理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学对法律的分析,始终是以成本和效率作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和最终归宿,对侵权的经济分析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17.
法经济学范式研究及其理论阐释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某种意义上说 ,法经济学的产生实际上掀起了一场法学研究范式的持久性革命。本文具体讨论了法经济学的范式基础 ,逐次分析了法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基本方法、基本范畴和基本定理。本文总结了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框架 ,包括法律成本效益理论、法律市场理论、法律供求理论和法律均衡理论 ,进而就法律均衡的意义和评价标准进行了论证。本文最后提出了法经济学研究的可能性及其限度问题 ,即在于尽可能得出一个关于法经济学研究的客观的和科学的结论。余论在简要回顾了法经济学在中国大陆的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实际状况之后 ,提出了中国法经济学的可能贡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等等,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地球生态环境的自身变化规律,人类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进入新世纪,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保护生态和环境,必须建立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法律制度,其中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针对如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以及在公益诉求中遇到的诸多难点,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角度,提出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践环境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9.
海上保险的告知义务:经济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海上保险告知义务的经济学基础,分析现行告知义务规范存在的问题,并尝试运用法经济学重塑合理的告知义务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的同一体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显的犹为重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必须发扬民主、提倡、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开发人与自然更加自觉的和谐状态,重新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重新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天人合一"的协调发展理念,在更高的科技水平上取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