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誉与商誉侵权的竞争法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现代社会,商誉之于企业就如名誉之于个人。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商誉的产品如何实现其价值转换;更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商誉的企业如何立足于市场。对于任何经营者而言,商誉意味着竞争优势及其所带来的财产利益,但对于一些不法竞争者来说,破坏、诋毁他人的商誉似乎也成为获得“成功”的捷径。随着商誉财产价值的凸显,破坏、诋毁他人商誉的行为也格外引人注目,商誉的保护已经成为法律关注的重点。事实上,在无形财产权  相似文献   

2.
论商誉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商誉权的法律保护朱姝,张少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逐渐认识到企业商誉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法学理论研究方面,却还没有对商誉权的法律保护给予充分的重视,所以有必要进行一些探讨。一、...  相似文献   

3.
商誉是顾客对企业商品或服务的信赖,体现了顾客对企业的认可。拥有良好商誉的企业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具有抵抗风险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侵犯商誉权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一些企业采取非法的手段侵犯他人的商誉权,甚至利用他人的商誉为自身谋取利益,损害他人商誉。侵犯商主体商誉权的侵权行为不仅使商主体的财产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失,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在我国商誉权保护的法律实践方面,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导致商主体的商誉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完善相关立法对我国商誉权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何彤彤 《法制与社会》2011,(20):114-115
现实生活中许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商主体的商誉受到损害,但是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规定商誉权,因而当其因商誉受损导致财产的减少,社会评价降低等后果时,无法得到法律的充分救济。本文试图从我国商誉权立法现状出发,指出我国商誉权立法的缺陷,力图构建商誉权的侵权责任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商标与商誉的关系、商标许可的目的方面对"王老吉"商誉之争进行探究,认为"王老吉"的商誉不能独立于其商标而单独存在,商标权人通过许可方式在被许可人的经营下扩大商标的商业信誉,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市场竞争范围,当许可期届满后,商标权人应有权享有商誉的增值部分。  相似文献   

6.
商家泉 《中国律师》2013,(10):55-57
商业标识保护的本质及重点是商誉,混淆连接着商誉与制止不正当竞争。由它决定是否应该制止盗用商誉的不正当行为。一、商誉英国法官认为,商誉很容易被描述,但很难被定义。这是与好的名称、声誉和营业相联系的利益和优势。是经营中的一种吸引力。经济学上,商誉是企业存在的优越条件,是使其在未来时期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该商业价值一旦被不正当盗用,包括商标、字号、外观专利及其他商业外观在内的过分效仿,将对消费者及正常市场参与者产生损害。对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止可通过授予财产权或竞争法模式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商誉出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传卫 《科技与法律》2004,(3):90-93,85
本文通过对商誉作为股东出资形式的适格性的论证 ,认为应当在《公司法》修订中确立商誉出资的合法性 ,并对商誉出资在实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经济时代,商誉已成为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无形资本和重要支柱,目前商誉侵权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我国相关立法滞后,法律至今没有明确承认商誉权。本文结合在相关领域的学理思考和实务经验,以商誉侵权行为的构成为线索,从竞争法的视角,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目前学术研究和司法实践中的通行观点作一梳理、分析,提出与受害人不具有同业竞争的媒体、消费者或公众,应可以作为商誉侵权行为的实施主体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谈商誉损害问题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无形资产的价值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加深。近年来,人民法院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等有关法律规定,受理了一些商誉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此类案件类型新,...  相似文献   

10.
刘佩 《法制与社会》2011,(13):99-100
商标的本质是联系。商标是商誉的指代工具。这种指代商誉的联系体现着经济利益,保护这种利益的方式便是商标权。所以,保护商标权是保护商誉的重要手段。我国商标法中商标权的规定主要针对于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所指代的商誉得到了相应保护。但是未注册商标所指代的商誉同样应当得到保护。本文以商标与商誉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商誉视角下的注册商标的商标权保护,以及目前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商誉权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作者首先对商誉权的法律属性做了分析研究 ,指出 :商誉权虽然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 ,但与传统的知识产权相比 ,又具有非确定的地域性、非法定的时间性、非恒定的专有性等显著特征 ;作者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商誉权制度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 ,即商誉权的法律地位、商誉权保护的法律方式及侵害商誉权的法律责任等。作者还就商誉侵权的认定及其民事救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正确的道路。但这种新的社会经济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大量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有了市场就会有竞争,竞争中有时会出现不正当的竞争。损害市场竞争对手商誉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种,我国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誉的保护作了一些规定,但缺乏保护的力度。作者拟就市场经济商事主体商誉及其法律保护问题,进行如下探讨,谨向同行们抛砖引玉。一、商事主体商事主体,在传统商法中又称为“商人”。“商人”这个概念,对于商法不发达的国家(例如我国)来说,往往使人误解为从事买…  相似文献   

13.
论商誉法律保护措施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商誉法律保护措施的完善●张元再《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通则》等法律对有关商誉问题作出了一些规定,对商誉的保护基本上已有法可依,但还不完善。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交易的复杂多变,现实生活中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此法律给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范敦强  叶勇 《知识产权》2015,(3):53-57,91
商誉侵权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呈增长之势,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现有立法根据不同的侵权主体,分别适用名誉权和商誉条款保护商誉利益,这种模式存在固有的缺陷。商誉保护必须通过商主体行使商誉权来实现,应明确商誉的民事权利地位。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誉存在天然联系,可为其提供兜底保护、反向保护和动态保护,应在立法上完善商誉侵权的主体、类型及其责任,使各类不法行为得到全面规制。  相似文献   

15.
进入数字时代,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广泛,新技术发展迭代更新快,市场竞争加剧,商誉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同时,商誉也更容易受到侵害,商誉保护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商誉保护,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要求加强商誉保护,引导企业重信誉。  相似文献   

16.
郑新建 《河北法学》2006,24(7):49-52
近年来,商誉损害赔偿纠纷越来越多.商誉损害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关于商誉损害赔偿的数额,尚无具有可操作性的计算标准,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较难把握.司法实践中商誉损害赔偿额一是在综合考虑基础上酌情确定,二是以商誉权人消除影响所需费用作为赔偿额的确定依据.应根据商誉损害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然后确定应适用的计算标准.同时,确定商誉赔偿数额的其他方式如法定赔偿额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徐聪颖 《法制与社会》2010,(3):101-102,106
从创建商誉的过程看,商誉具有整体性、依附性、专属性以及流变性等四方面的特性。与商誉的这四方面特性相适应,商誉与商标之间所呈现的是一种彼此独立但又交互影响的关系。本文认为尽管在某些情形下,商誉对于商标价值的形成、利用和保护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并非是决定商标权确立和保护的根本基础。  相似文献   

18.
股东商誉出资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各国公司法普遍规定,股东出资不限于货币,也可以实物,工业产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折价出资。①商誉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形财产权,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价值。法国公司法允许以商誉作为股东出资,日本学者也认为财产出资中包括商誉。②随着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工作的开展,无形资产最早是在中外投资保护的双边协定中得到确认。如我国与瑞典签订的《关于互相保护投资的协定》(1982,3,29)第1条规定,“投资”应包括缔约的一方投资者在另一方境内,依照法律和规章用于投资的多种形式的资产,尤其是……版权,工业产权,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9.
商誉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从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来看的,商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一种综合优势,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软实力,但对于企业商誉却缺乏强有力的保护,中国目前的商誉体制仍旧不完善。因此,本文以商誉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内容,通过分析商誉的特征及组成,探究其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并借鉴国外经验,从知识产权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以加强对商誉的专门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一商誉与商标的初步思考有些研究商标法的学者往往将商标与商誉看成是两个尽管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却完全独立,各不相关的两类知识产权客体,这种把商标和商誉截然分开的片面观点其实对于商标的研究而言是一种无益的误导。的确,在各国的商标法文字中鲜有将商标和商誉明确联系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