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网络伦理学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 ,人们日益认识到网络给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伦理、传统道德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网络伦理 ,探讨网络伦理学的发展 ,建构有中国特点的网络伦理学 ,这是时代的要求 ,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网络空间的便利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宪生 《河北法学》2005,23(8):61-64
网络———这个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的现代技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也使我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人们不再一味地依靠传统的方式来工作、交往、传递信息,而是改用网络。在网络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身份透明了,生活变得便捷了。然而正是网络的种种便利,也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网络隐私,就此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李威 《行政与法》2012,(2):15-18
近几年来,网络问政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读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它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更加透明顺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网络问政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生事物,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网络法律缺失,问政缺乏保障;网络监督缺位,问政信息不安全;网络社会虚拟,问政者身份识别缺失;网络舆情泛滥,问政信息真假难辨等。为此,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从而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网络犯罪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网络技术在网络犯罪中的地位与作用,对网络犯罪概念的界定不能离开这一点。由此看来,并不所有的网络行为都成立犯罪。网络犯罪在帮助犯、教唆犯等问题上表现出非常复杂的情形,但这并不能否定对其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上网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民人数急剧增加,其中未成年人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面对网络社会中秩序混乱、规范缺失、监管乏力、泥沙俱下的事实,需要加强网络道德及其教育的研究,制定网上游戏规则,教育网民遵守网络道德.同时,教育学界亟待建构中国特色的网络德育学.综观我国网络德育学产生的生态环境,网络行为是网络德育学理论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张荣 《法制与社会》2010,(9):194-194,198
虚拟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交融共存,共同构成人类基本的生存环境。虚拟社会毕竞不同于现实社会,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社会的问题。本文指出要建立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就必须坚持既重视网络主体(自律)的作用,又重视网络法律监管(他律)的作用,并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最终实现网络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网络作品版权保护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对中国的版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保护网络作品的版权,成为众多知识产权法研究学者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分三部分提出版权保护策略:一、当前我国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现状;二、网络作品的特点;三、应对网络作品的版权侵权的重点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钱德敏 《法制与社会》2012,(36):274-27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网络谣言也愈演愈烈,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网络谣言不仅对网络公信力产生沉重打击,给互联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和危害,而且损害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对网络谣言进行法律规制,可规范网络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廉政建设工作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网络媒介的兴起,网络为廉政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不断地研究网络廉政建设。文章对网络廉政建设研究进行了两个方面的综述,即网络反腐和网络舆论监督,通过文献分析了这两方面的特点、问题、对策。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迅猛发展使网络名誉权的保护问题逐渐凸显,而因为网络名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网络名誉权纠纷也逐渐增多,厘清网络名誉侵权的概念,分析新形势下网络名誉侵权的特征,希望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网络名誉侵权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不断壮大的网络监督浪潮,已经成为网民表达诉求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成为监督官员的另一种力量。网络监督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监督方式,为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机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开展反腐败斗争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文献资源网络建设所涉及的思想保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网络意识,网络认知,网络思维,思维定势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会的到来,必然会使传统德育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我国正在经历着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变,特别是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发展而形成的网络社会,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德育环境。这种全新的德育环境,必然对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儿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对传统的学校德育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建立“网络德育”理念,建构“网络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德育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有助于开阔视野和获得知识,也有利于改善和丰富学习与生活,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网络道德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网络道德更是令人关注。本文首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急剧发展繁衍的各种网络犯罪,无疑成为诸多社会现实众多危险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应做好预防准备,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完善立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全人类一起来迎接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16.
纪彬 《法制与社会》2011,(1):193-193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中的各行各业。随着各种活动的举办,通过手机或网络为选手刷票的方式也应运而生。然而,某些组织和个人却利用所掌握的网络技术通过不正当的方式为选手刷票进行盈利。这严重的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我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本文将试图揭开网络刷票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7.
齐慧颖 《法制与社会》2010,(12):245-245
近年来,网络文化已走进大学校园,建设对大学生形成良好教育的校园网络文化,首先要知其成因,然后通过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师生互动、积极管理等有效策略,创建良好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这对于大学生、高校以及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网络是现代文明进步的一个坐标,它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伦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网络技术及其运行的不完善有关,也与网络中人性的异化有关;既有网络伦理自身的理论根源,也有网络运行的外部根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网通缉的性质、特点及成因分析,探讨网络通缉在对我国公民道德体系维护和监督的同时,存在的侵权和违法行为,结合我国关于互联网的管理规定,对网络通缉侵权行为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多媒体社交软件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网络聊天衍生出许多违法行为.紧随着一系列由网络聊天为载体的违法案件更是影响着广大群众的生活和国家的稳定.何为网络聊天违法行为?它的违法与合法的界限到底在哪里?什么样的网络聊天行为会构成犯罪?法律对于网络聊天行为要怎样进行规制?等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对此我们将在本论文中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