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政府回应性是伴随着西方政府治道变革而产生,并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得以提升,逐渐成为当代各国政府所共同认可的一种政府治理模式。它提倡以公众为服务的核心,积极回应公众需求。这也正是政府公共关系所需关注的焦点。回应性的提出,对政府认识自身的位置,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对政府公共关系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政府形象及政府公信力源自良好的政府回应性,政府回应性是政府部门对公众关切的态度、立场。强化作为政府回应性手段的舆情公关有助于增强政府回应性,也是塑造公开、透明、务实政府形象的有力推手。从回应性政府特质看,增强或强化政府回应性是回应性政府舆情公关的目标导向;政治整合和宣教引导是政府舆情公关开展的价值诉求;利益整合和利益协调是政府公关实践关注的焦点;公平和正义是回应性政府舆情公关开展的逻辑前提和行为框架。传统舆论场向现代舆论场转型加剧了政府公信力困顿,减损了以政府公信力为内核的政府形象,对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政府回应能力形成了更严峻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回应性层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视阈中的政府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削弱了政府合法性基础,对传统官僚制"统治"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治理和善治理念倡导政府与公民的双向互动与合作,以公民参与为内在特征和本质要求.它有助于政府化解公共危机,提升政治合法性,克服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基于"积极公民"和"积极政府"合作管理公共事务的参与式政府治理模式,是实现善治,建设合法性、法治化、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性政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论"共同治理"中的"社会回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戚攻 《探索》2004,(4):41-44
在市场化、民主化进程中,近几十年席卷全球的"政府改革+社团革命",使共同治理模式的建构成为一种必然,并把建立"社会回应"机制这一与之关联的理论和实践的应然要求凸显出来.然而,从公共管理视角看,社会回应是政府共同治理模式的一种外部机制;而从社会学审视,"社会回应"("social reply")是共同治理模式的内在机制,是指公众在特定场域中依据社会和自身双向价值准则对政府及公共政策诉求与期望的认同程度和应对过程,以及政府对公众诉求和愿望的认同与实化.  相似文献   

5.
暴雪 《求贤》2009,(9):11-11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按照公众的意愿和需要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回应公民和社会的需要为政府职能定位.建设依法、有效、透明、负责和公正的政府,其根本的目标是公众满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是"执政为民"理念和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诉求。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重塑透明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公众本位的基本价值取向,使政府治理范式由以政府为中心的管制模式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与善治政府的治理理念、治理模式一脉相承,互动性是电子政务与善治政府突出的共同特征.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与公众互动模式有三个阶段,从初级,中级到高级分别是:管理型互动模式、协商型互动模式和参与型互动模式.参与型互动将是电子政务条件下善治政府的必然趋势,而当前我国政府与公众之问的互动还处于管理型互动的初级阶段,要实现善治政府的要求,达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参与型互动,必须做到三点: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积极推行数字民主,提高公众对政治的参与度;拓展网络舆论空间,加速提高政府对公众的回应力.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强调以公民为中心,具有服务性、法治性、有限性、透明性和高效性的鲜明特征。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制度平台。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王勇 《求实》2007,(10):48-50
当前社会诸多不和谐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管理的种种不和谐:职能错位和缺位行使;单纯追求GDP的落后发展观、公平价值的缺失、管理体制创新乏力、腐败治理效能不足和未能引领社会资本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须构建和谐政府管理。相应路径则有:政府职能归位,一心服务公众;坚持科学发展,踏实服务公众;凸显价值关怀,公平服务公众;持续管理创新,优质服务公众;有效遏制腐败,诚实服务公众;引领社会资本,乐于服务公众。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短信政治时代已经来临.当前,在公民使用短信参与政治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表现出回应意识缺位、回应主动性不够和回应渠道落后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延误了现代政府参与式治理方式的构建.因此,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短信政治时代的政府回应力重塑:提高政府短信政治责任意识,政府回应由被动趋于主动;建立公众互动短信平台机制,政府回应由单向化趋向多向化;加强短信传播的管理和监控,政府回应由抵制转向引导.  相似文献   

11.
政府的回应性关乎政府的公共形象,关乎社会和谐.本文从区域治理的视角,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证调查研究,利用SPSS软件计算出东中西部的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和综合评定值,由此探讨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中应对公众诉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善治的视角提高政府回应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参与式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建立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倡导权力中心多元化和公民社会的主体性。而“第三条道路”政治从经济观和社会观两个维度回应了参与式治理的核心内容。参与式治理模式的提出顺应了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要求,并具有构建的现实基础。只有培育公共精神,提高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培育公民社会,鼓励支持民间组织发展;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善治”政府,才能缓解政府治理合法性危机,建立政民合作治理公共事务,超越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十八大“美丽中国”、“五位一体”的提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在一个战略的高层被突显,它也将成为我国政府今后治理历程中极为重要的关切维度.现实图景中,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与公众的环境顾虑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在增强,地方政府的生态管理面临着路径转型.因此,基于近年来公众对于环境项目落地的参与事件分析,建构一个生态管理的二维模式,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个体共同合作的生态善治,是解决生态管理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服务型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公民本位的原则。政府部门必须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事,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则是评价政府治理绩效的最终标准。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从制度诉求的视角看,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建设有限型、法治型、掌舵型、绩效型、(?)平化、参与型、回应性和透明化政府。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充斥着风险,政府出于履行自身职能的义务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目标,必须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将公众风险感知维持在可控范围内.有效的政府回应能够降低公众风险感知水平,与此相应的是,公众风险感知能够推动政府回应效能的提升.为促进政府回应与公众风险感知的互动,公众应积极反映诉求,推动政府回应效能的提升;政府应及时提供正确、...  相似文献   

16.
陈发桂 《唯实》2011,(8):81-85
社会协同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过程是多重张力催生的结果。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纠纷,有助于基层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当前,在由单纯的政府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发展态势下,民间组织的嵌入性治理可以有效发挥其整合分散的公众利益诉求、实现公众与基层政府信息的双向传递及合理分担基层政府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的作用,通过政府一公众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7.
回应性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属性,解析政府回应的运作逻辑是提升政府回应能力、增进治理效能的关键环节。基层政府回应行为经常处于“关注”与“应付”之间,注意力分配视角对此提供了有力解释。基层政府遵循权威、利益、避责相结合的注意力分配逻辑,并与上级注意力、官员注意力、媒体注意力、群众注意力交织互动,由此形成注意力分配互塑机制。在此逻辑与机制的作用下,基层政府呈现了特征鲜明且治理效果各异的四种回应模式,即运动型回应、应对型回应、自主型回应、常规型回应。基层政府应以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作为回应基准,合理运用注意力分配的逻辑与机制,更加注重回应强度的权责一致、回应内容的匹配有效、回应速度的及时合理。  相似文献   

18.
社会协同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过程是多重张力催生的结果.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纠纷,有助于基层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当前,在由单纯的政府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发展态势下,民间组织的嵌入性治理可以有效发挥其整合分散的公众利益诉求、实现公众与基层政府信息的双向传递及合理分担基层政府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的作用,通过政府—公众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9.
抗争事件是发生在诉求者和其诉求对象之间的偶发性的、公共性的、集体性的相互作用,政府至关重要地卷入其中。抗争诉求、政府要求矛盾性地并存于抗争事件,政府治理形成了以政府要求优先的应对模式和以抗争诉求优先的回应模式。应对模式日渐失灵,而回应模式符合抗争事件政府治理的发展方向。顺应社会生态、恪守政府公共性、提升治理价值层级,是政府公共治理良性运行所遵循的基本逻辑,反映了从应对向回应转型的社会根源、本质要求和价值导向。从政府排斥到诉求吸纳、从行政问责到政府学习,从应对技能强化到政府公信力建设是推动抗争事件政府治理转型的可行路径。回应式治理的确立及其常态化是巩固政府合法性、提升政府能力的长远选择。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唯GDP主义”导向的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模式走到了尽头.在新时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亟待加强地方政府绩效治理和考评制度创新,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社会现实发展要求的新型地方政府绩效治理体系和考评模式.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树立正确的政府绩效观,为地方政府绩效治理创新提供基础;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发展和完善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制度机制设计,确保政府绩效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强化公众参与,构建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