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海良 《前线》2023,(2):4-8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道理学理哲理作出新的阐释。“六个必须坚持”是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概括,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价值、精神特质、理论品格、思维特质、思想方法和担当精神。“六个必须坚持”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新时代重塑,是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中世界观和方法论精髓的凝练,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华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和大众的内在联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上是实现理论和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理论和群众互动的过程,在“理论掌握群众”和“群众掌握理论”的辨证统一中,遵循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内在逻辑;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真正主体,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王殿明  李海玲 《唯实》2012,(8):54-56
中国人的信仰特征可以概括为“和”的精神。“和”的精神就是对任何一种宗教、文化来说都是扬弃的精神。扬弃的标准是“和”。当代中国,在吸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儒释道为主干,各种地方文化与国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为补充的有骨头有肉的马克思主义化的中国“和”文化体系,而马克思主义也在中国化过程中不断和学化。和学与马克思主义在根本观点、远大目标、人类利益、科学性上高度一致。和学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和学化在当代中国并轨共进,是历史发展偶然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入学习观的根本问题。立足中国文化土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基本态度,也是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所持的基本态度。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从产生看,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民族意识不仅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还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性。从内容看,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民族意识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从形式看,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民族意识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中国的民族文化概念和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核心思想的理论表达形式。从实质看,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民族意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的最高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3,(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化"、"化什么"以及"如何化"。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直接指向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因此,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内容与方法要求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框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根本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作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为人民大众掌握了,才能变成人民改天换地、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武器。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文件里,中央再次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这一精神为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推广该理论提供了方向和指南。  相似文献   

8.
在“回归马克思”的过程中,与对“生产哲学”的研究一样,人们也开始关注“生活哲学”领域的问题。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所进行的生活哲学研究还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新学术生长点。十余年来,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活观”、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与日常生活世界理论的关系,以及“生活哲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方面。对已往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评价,将有助于研究向“学理性”和“现实性”的双向度深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永葆马克思主义巨大生命力的必要路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过程,是在坚持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实现了三次重大理论飞跃,分别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等理论创新成果,使马克思中国化进入了继续发展期,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具有求真性、本土性、开拓性、时代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六大基本特征,把握这些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实质与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0.
张录平 《世纪桥》2008,(1):18-19
先进性建设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中的核心和灵魂地位,体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是党终结落后生产关系夺取政权的根本保证、是党执掌政权支配政治资源的合法性源泉三个方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命题的提出,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并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的过程。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事业进步。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取得的,历史在前进,形势在变化,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根本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为规范的有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继“三个代表”以来的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霍小燕 《世纪桥》2012,(17):45-46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是我们时代不容抹杀的思想旗帜;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是打开人类解放之门的钥匙,是解读当代现实的最有力的武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国际国内形势,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对承继马克思主义理论,甄别当代社会思潮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从唯物论上看,有利于提升理论素养;从认识论角度看,有益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从价值论角度看,有助于加强旗帜意识。  相似文献   

14.
自马克思主义创立开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其重要的使命之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像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介绍和传播工作。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推进,同样需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谈到执政经验时,明确把“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提了出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众文化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批判,它与建构论、新古典自由主义对现实只是从肯定的方面理解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现实肯定性理解中包含着否定性的理解、批判性的理解,因而这种批判使现实社会指向无限可能的未来.另一方面,它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仅仅具有否定性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纯粹、彻底地社会批判理论,是在肯定基础上的否定.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上的社会革命以“边缘”颠覆“中心”的外在批判、使边缘中心化不同,它消弥的正是“边缘”与“中心”的分别,形成社会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批判根本变革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固有特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不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便不可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义和精神实质。只有从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其中,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实质内核;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前提基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品质;借鉴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佳途径;实践检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根源或理论基础上来论证马克思主义具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确认马克思主义具有整体性,是一切问题研究最基本的前提和出发点。文章论证了实践思维方式决定马克思主义具有整体性;总体性方法决定马克思主义具有整体性;整体性世界观决定马克思主义具有整体性。因此,马克思主义不仅有整体性,而且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肯定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只是一个实践概念,也包含着理论的内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不只是一个理论概念,内含着实践的底蕴.从实践的角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体现为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问题”、“话语转换”以及“阶段整合”则分别凸显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的实践起点、实践存在样态以及完整的实践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实践互动过程中,内含着整体性逻辑、时序性逻辑以及主体性逻辑等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励 《探索》2002,2(1):8-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最新表现,它的提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两者有机契合的结果。前者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和实践性所规定,后者则是与时俱进的内在精神动力,为经典作家和党的三代领导人的理论和实践所证明。在当代,实践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关键是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努力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