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是保障公民权利的一种重要协商民主形式。随着听证制度在我国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广泛适用,其自身的制度缺陷也越来越暴露,进而直接影响到听证的作用和效果,必须进一步加以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浅议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证是现代行政程序法中的核心制度,行政听证制度对于保障我国公民参与到国家事务管理和行政决策活动中,实现行政决策公正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对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对完善听证制度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听证制度能在推进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决策听证制度的民主价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博 《学习论坛》2002,(11):15-16
公共决策听证制度是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一项崭新的制度,该制度对于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理论层面上来看,公共决策听证制度的首要价值在于推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这一价值主要是通过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体现行政公开的现代行政精神、以程序正义实现行政民主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6,(2)
行政听证制度是协商民主在公共行政领域运用的典型实践形式,与协商民主理念相契合。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我国行政听证制度逐渐完备起来,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听证程序不够健全、听证平等性缺失、听证主体理性不足、听证共识严重缺乏等诸多困境。在行政听证制度中引入协商民主理念,规范行政听证程序,提升行政听证制度化水平,有助于解决行政听证运行中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决策中的听证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证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而作出影响行政相对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决定前,就有关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性法律制度。在我国,行政决策引入听证制度有其充分的法理依据,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但听证会不是决策会,不能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听证事项进行决断。目前,我国在行政决策领域引入听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人们在多方面作出努力,从而使听证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6.
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在西方国家发展得比较成熟,尤其是美国、日本、德国的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具有各自的代表性和特点,对这三个国家的听证制度进行考察比较,能为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逐步扩大适用范围、依法确定听证主持人及职权、科学遴选听证代表、合理选择听证形式、提高听证过程的透明性、充分重视听证笔录效力。  相似文献   

7.
张晓刚 《求实》2012,(7):67-70
听证作为公民维权的工具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国家迈入现代化,实现民主法治的重要标志,更是公民人权保障的代名词。中国行政听证制度起步较晚,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中国行政听证制度,藉此促进中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石芳  杨霁霞 《党史博采》2009,(10):27-27,29
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作为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之一,在现代政治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完善不但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确保公民权力的实现,还可以提高行政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增强决策的透明度,从而可以使行政决策者的责任得到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立法与执法领域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证是公程序的核心内容,其本质含义在于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我国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领域规定了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但文章认为,该范围规定过于狭窄,随着民主和法治的发展和进步,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领域中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应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作为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之一,在现代政治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完善不但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确保公民权力的实现,还可以提高行政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增强决策的透明度,从而可以使行政决策者的责任得到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党建报道     
《江淮》2005,(1)
祁门县:非公企业推行“党员民主听证”为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和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的新路子,祁门县在10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推行“党员民主听证”制度。“党员民主听证”制度,是通过召开党员民主听证会,架设企业党员与职工、企业党组织与决策层有效沟通的互动通道,并通过提交最终听证意见,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推行“党员民主听证”制度,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平台。该县水泥公司党支部在对员工的福利需求进行调研后,向公司董事会提请了“关于在企业中实行全员养老保险”的听证动议。然后,按照程序举行了由党员代表、企业代表参加的“民主听证会”。最终形成了关于养老保险的一致性听证结果,不仅获得了董事会的认可,也得到了广大员工的拥护。(谢跃进)  相似文献   

12.
历史制度主义作为一个制度分析理论,它既是历史的,也是制度的。对行政决策过程附以民主的理念能为行政权力运行的技术层面的操作提供正确的方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历时性分析,我们发现制度的变迁存在着难以避免的路径依赖,这成为制约我国行政决策民主的障碍;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共时性角度分析,制度同行性的压力使得行政决策的民主化难题有了突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行政立法虽然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但是由于行政立法机关不是由民选代表组成,缺乏民意基础,因此需要民主参与行政立法以促进行政立法的民主化。目前,中国行政立法大量激增,但民主参与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行政立法中民主参与的缺失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因而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的民主参与机制。适当扩大提出议案的主体范围、构建行政立法的动议机制、细化行政立法的听证程序、落实行政立法公开制度是建构行政立法民主参与机制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崔英楠 《新视野》2007,(6):64-66
立法听证是人民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生动体现。立法听证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民主和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立法听证程序,是立法过程中公民有序参与的重要形式,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听证,在国外原来是司法程序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后来被广泛运用于行政和立法领域。在我国,听证制度进入立法领域,是2000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立法法》。引进立法听证制度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表明,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于立法听证的认识,并且适应中国的国情进行制度设计。据此,本文对立法听证事项确定的原则和规则、听证机关的专门化、陈述人的遴选、坚持立法听证的公开平等原则、立法听证效力与听证报告的处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永善县把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的作用等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改革和完善村“两委”民主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民主参与机制。全面推行《党小组长、党员致富能手和村民小组长列席村“两委”会议制度》,做到工作上先让他们知晓,决策上先让他们参与,民情先向他们收集,切实规范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的施政行为。二是建立民主听证机制。全面推行《党小组长、党员致富能手、农村党员代表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听证制度》,对村内重大事项优先听取他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听证制度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证作为公民参与行政的重要制度已成为当今世界法治国家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应当扩大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和听证参加人的范围;应当健全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使其具有独立性,应当完善行政听证笔录制度等,以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行政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具体措施。实现决策的民主化,一是要建立社情民意的反映制度,二是要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论证制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完善决策的规则和程序。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表现出自身民主性差及现有监督制度乏力的局限,而随着相对人民主参政意识的增强,有必要引入行政听证制度以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行政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中的一项核心制度。本文拟对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不足与完善作一些必要的探讨。 一、行政听证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提出听证的主体范围过窄。《行政处罚法》规定听证依法由当事人提出。依该法第3条规定,当事人是指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行政机关认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行政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具体措施.实现决策的民主化,一是要建立社情民意的反映制度,二是要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论证制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完善决策的规则和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