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明言  臧学英 《党课》2012,(3):85-87
“碳金融”及其由来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衍生出很多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需求,“碳金融”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然而时至今日,这一概念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一般而言,所谓“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除此之外,近年来也出现了其他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  相似文献   

2.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这是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也为未来青海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理解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内在逻辑对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公共物品、交易费用、交易价值理论是理解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基本理论,“目标—过程—结果”是对其分析的基本框架。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存在化解公地悲剧、降低交易费用、实现公共价值的内在逻辑。未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需要在目标、过程、结果方面持续创新。在目标层面,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局部波动与整体稳定、稳定可控与市场浮动的关系。在过程层面,要推动强化政策衔接、优化政策覆盖、创新政策措施。在结果层面,要平衡好公平与效率、专业和参与、合作与竞争等方面内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创新发展应以持续助力实现“双碳”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王文  刘锦涛 《前线》2022,(1):32-35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下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最热门话题。围绕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展开的国际博弈越来越频繁,以碳中和为逻辑的国际新竞争正全面展开。碳中和不仅是低碳技术、清洁能源、绿色金融等表层领域的国际竞争,而且是更深层次上的话语权规制权的斗争。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展现大国责任心和大国担当,争取自身合理权益,讲好中国碳中和故事,在低碳竞争时代占据气候治理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迪  潘静 《唯实》2012,(3):74-76
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和潜在的国际减排义务要求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有效手段,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成为一种普遍现实意义上的需求。应当从法律制度的角度深入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设立目的、碳减排目标、交易的对象、交易的配额、机制运行时间、交易所的设置等问题,为中国日后顺利进入"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好充分的法律制度准备。  相似文献   

6.
我国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正式建立并运行,然而碳排放权交易立法仍然存在立法模式不清晰、立法内容不完整和立法路径认识不充分等问题.为了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有序发展,如期实现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我国亟需采取明确综合性立法模式、补齐立法内容短板以及统一立法路径认识等策略,系统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融市场处于金融抑制状态,没有达到完全市场化程度,而世界金融形势复杂多变,我国金融市场应当根据经济创造的实际需求进行体制创新与发展,才能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家瑜 《世纪桥》2007,(3):79-80
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各个国家必须积极调整本国金融战略适应一体化的趋势。本文从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渊源出发,通过分析金融全球一体化的成因及对我国金融业的消极影响,提出了加强监管、完善我国金融政策、加快我国金融市场产与主体改革和提高金融市场信息透明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桩  华晓龙 《实践》2010,(8):26-27
排放权交易主要是指在低碳经济模式下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碳排放、环境排污权益价值转换的机制和手段,目的是将碳排放和环境排污的社会责任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而达到激励交易双方共同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排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碳关税政策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宜及早做好应对准备和构建相应的碳战略.为此,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积极开展环境外交,灵活运用WTO规则完善诉讼策略,构建国内碳税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健全配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29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欧盟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等美加11个州,就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共同市场签署了里斯本协议,即《国际碳行动合作协议》,预示着碳排放权交易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和欧美对该市场的主导。签署此协议的国家和地区还包括挪威、新西兰、美国新泽西州、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欧盟委员会主南巴罗佐出席了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业要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碳金融"是必经之路。碳金融交易市场日益成为低碳经济制高点。中国碳金融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应积极发展碳金融,获得主动权:要积极制定碳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要健全碳金融监管和法律框架,规范碳金融发展;要培育碳金融创新机制,创新和发展多样化的碳金融工具;完善碳金融中介服务,促进碳金融开展;要构建交易平台,统一碳金融市场;要积极推动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宣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也对我国各地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出了动员令。宁夏碳排放量大、碳排放强度高,产业结构偏能偏重,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十分艰巨,应提前谋划,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先行区建设结合起来,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刘金渠 《党课》2006,(8):62-64
提起金融一词,主要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与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有关的货币资金的融通,包括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支付,贷款的发放与收回,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认购与流通,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借贷以及创新的金融交易等资金融通行为。而金融市场则是金融资产的交易系统、金融资产的供求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总和。在金融市场上,人们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的交易来沟通资金和供求双方,实现货币资金的调剂和融通。金融和金融市场,者曜髓着货币功能的演变,企业泪拗的扩大,经济形态的进化而不断发展的。随着商品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广泛渗透,金融和金融市场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和枢纽。  相似文献   

15.
<正>全球碳市场核心节点是指全球最大的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结算清算中心和全球碳金融要素集聚地、全球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地、全球绿色低碳人才聚集地等。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湖北打造全球碳市场核心节点具有现实必要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争取主动,积极加以解决。一、双循环背景下湖北打造全球碳市场核心节点的现状(一)湖北具备打造全球碳市场核心节点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虽千头万绪,但就金融系统本身而言,关键是如何依法规范金融机构行为。这不仅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金融机构在金融经济关系中具有主导地位。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活动的主体,金融市场为金融机构提供经营活动场所。离开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工具,离开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的活动,金融市场是无法运行的。金融机构越发达、行为越规范、金融工  相似文献   

17.
在减缓气候变化、建设低碳经济社会的全球共识下,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庞大的碳排放量已成为国内、国际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为了节能减排,我国碳排放交易逐渐兴起,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碳排放交易市场在体制上和制度上存在碳排放权缺失、市场流动性差、行政手段失灵、定价机制失效、法律不健全等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我国要加快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一方面要利用经济杠杆使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另一方面使碳排放权明晰化、专有化、可交易化、法律化,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控制碳排放。  相似文献   

18.
申川 《当代贵州》2023,(Z1):68-69
<正>开辟全省竹林碳汇融资新渠道是对国发[2022]2号文件的具体落实,是开展碳排放权的积极探索,是绿色金融助力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有力实践。“竹子是许多生活用品的加工原料,但它的价值远不止如此。”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小微金融服务中心主任助理黄渊渊说,现在开启碳票授信,竹子生长区域的空气都可产生价值变现了。  相似文献   

19.
一句话新政     
《实践》2021,(2):61-61
自2021年2月1日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施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应当定期向生态环境部报告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等活动和机构运行有关情况,以及应当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  相似文献   

20.
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碳金融发展相比,我国碳金融发展相对比较滞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碳金融的认识有待深化;二是碳金融的综合配套政策不完备;三是碳金融市场分割现象严重;四是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完善。对这些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排除碳金融发展的障碍,开创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