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坚持"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应运而生.坚持"以生为本",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工作,关键是要做到以学生为先、以学生为重、以学生为主和以学生为荣,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2.
高校党组织加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而且可以影响整个青年群体.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始终贯彻"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理念,努力探索以"以生为本"为核心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持续保持高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创新,进行教育改革的生力军。要教育好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必须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因此,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践中华民族强盛的高度,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扎扎实实地抓好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师德的现状.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高校师德的总体状况良好,广大高校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职业认同感、育人意识不断增强,工作尽职尽责、注重为人师表.但毋庸讳言,高校教师师德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缺乏爱心,师生关系趋于冷漠;学风浮躁、缺乏诚信,学术道德下滑;以教谋私,腐败现象滋生;团队精神欠佳;育人工作未落到实处;师表作用不突出等.研究表明,高校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高校扩招引发的矛盾等社会环境消极因素的影响;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的领导、考评、教育制度不健全,监督和激励机制乏力;部分高校教师不重自身师德修养等.因此,必须从社会、高校、高校教师个人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高校教师成长的环境,包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加强高校师德制度建设,包括健全师德建设的领导制度、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完善师德教育制度、强化师德监督和激励机制、坚持高标准的教师准入制度等;引导高校教师坚持学习、加强道德实践、掌握师德修养的方法等,从而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作为大学精神的灵魂,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关涉到教师的师德风范和学生的学习风气。本研究立足于高校学风建设这一视阈,概述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与现状,探讨其发展的制衡与关联,尝试通过明析师德学风关概、辨析师德内质要件、解析师德评价机制,厘理清师德在学风建设中的要义。  相似文献   

6.
师德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影响到社会、国家、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师德建设一直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师德建设,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用人机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学精神的灵魂,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关涉到教师的师德风范和学生的学习风气。本研究立足于高校学风建设这一视阈,概述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与现状,探讨其发展的制衡与关联,尝试通过明析师德学风关概、辨析师德内质要件、解析师德评价机制,厘理清师德在学风建设中的要义。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个系统工程.学生道德养成,首先必须由学校主导德育的价值和方向;然后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并发挥示范作用,促进学生品德生成;同时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校导、师范、生本等因素的辨证共生作用,形成合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针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学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和主渠道.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师德建设决定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事关我国教育能否健康发展。胡锦涛同志在新形势下对广大教师提出了“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  相似文献   

10.
教书育人,以德为本;素质教育,以德为先;课程改革,以德为基。师德建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工程,推进师德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课程改革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三个落脚点之一,而师德则是职业道德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优劣不仅影响公民道德建设的进程,而且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需要重新审视并正确把握师德建设的核心和方向:敬业爱生教书育人--师德建设的核心和重点;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建设的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理念在我国高校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以生为本"作为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化,理应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体现。但实际上,"以生为本"理念却面临着"官本位"等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以及教职工现代法律意识薄弱、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脱节等现实困境。要真正实现"以生为本",高校必须在建立新观念的基础上实现四个转变:从教师管理本位转向学生权利本位、从教师供给本位转向学生需求本位、从传统管理转向现代治理、从知识灌输转向教育叙事,以实现"完整的人"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师德建设与义务教育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话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深入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的迫切需要。学校是推进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品质形成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义务教育的本质是使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200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对所辖大部分贫困县市进行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验收。时隔5年。省政府又进行了复查,应该说.贫困山区义务教育在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档案建设、校园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学生受教育的客观条件得到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地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本文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根据新形发展要求,教学内容如何与时俱进;怎样使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等问题进行思考和阐述。着重论述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如何围绕教学目的和任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溶入课程教学中,如何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深化教学内容,从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生为本、增强教学能力等方面,论述了以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法赢得学生。  相似文献   

15.
徐特立在长达70余年的教育实践中,特别重视师德建设.他从教师的职业劳动特点出发,强调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对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术态度等师德基本规范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国家、社会和教师本身应注意师德的培养及提升.注重身体力行、注重与时俱进、注重师德修养与其他方面道德修养的同时提高是徐特立师德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的素质教育应重视师德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旦大学曾举行从全校园57名教授中评选学生心目中的“十大杰出教授”的活动。调查发现,师德教风是学生评选自己心目中的杰出教授的首要标准。这一活动在其他高校也激起了很大反响,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先,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当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科技兴国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社会对师德的要求,对教师的素质赋予了新的期待,对师德建设更增添了几分紧迫感。  相似文献   

17.
孙秀艳  王奕丽 《世纪桥》2010,(5):139-140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含义有二:第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没有学生就没有大学,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习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以上两个含义,要求教师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和谐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潘德礼 《奋斗》2004,(2):45-45
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广大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担负起知识传播、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的重任;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应把师德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切实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先。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当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科教兴国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减负呼声愈来愈高的时候,社会对师德的要求,对教师的师德素质赋予了新的期待,对师德建设又增添了几份紧迫感。 师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成分,优秀的师德能够激励教师不畏辛劳,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处处需要师德,处处体现师德,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象地说明了师德对学生的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建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呼唤政治课堂“以生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以生为本”,简单地说,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层是“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