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超大社会是中国最大国情,以超大社会的视角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中国历朝各代的兴衰明灭,新中国成立后的集权与分权的权衡,为构建适合超大社会发展要求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了足以借鉴的智慧.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与地方关系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中央与地方权限的集分平衡.  相似文献   

2.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涉及到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进一步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涉及到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进一步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言  梁磊 《新视野》2006,5(3):35-37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世界各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协调和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中俄两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比较,认为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要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为根本出发点;应当始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处理二者的关系还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必须遵循法治原则,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纳入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作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建与发展是中央与地方互动的结果,也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变迁的再现。这一跳出非中央即地方模式的独特研究视角是一种兼具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全面、客观地呈现中央与地方的互动过程,也可以昭显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新因子,为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开辟新的空间。本文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再现其与中央政府的互动历程及特点,从独特的视角对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6.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主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经历了放权让利、制度创新与再调整三个阶段的演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总体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仍然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应科学界定明晰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划分,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完善中央对地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还需建立协调、规范、互利的中央与地方新型利益关系,实现双方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8.
武力 《党的文献》2006,(5):49-55
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是新中国经济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建立一种既适合中国国家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又能够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毛泽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些探索对我们今天解决这个问题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22):33-34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政府高效协调运转,对于激发市场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实现了中央向地方的部分"放权让利",但出现了中央与地方关系不均衡化的"不公平"现象,产生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府政策不力等负面影响.为了保证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发展,应当逐渐实现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公平对待,建立地方利益表达机制,并通过立法和监督机制的建立来改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不合时宜的单一治理、日益壮大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治理理论等,都在宣告——"合作共治"的政社关系将是其改革的最终归宿。合作共治的基础来源于理念的一致性、优势的互补性、合作的长期性。合作共治的类型包括项目型、替代型、互惠型的合作共治。"合作共治"作为政社关系范式变迁的新方向,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第五个现代化"所必须的一种社会治理关系架构。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公民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政府与公民关系存在诸多问题。新公共管理要求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平等关系、相互信任关系和良好合作关系。重塑我国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必须打击腐败与侵权行为,改善政府工作作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民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管理体制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过去那种以权力、权威、高压态势为主导的公共管理模式已明显地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加以改革。尽快医治空话、大话、套话、假话成习的官场病症,实行信息公开;政府必须去掉利益化,把利益型地方政府建设成民生政府,即建立适应公共管理体系的、新的社会发展的民生政府。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危机的日益严重,成为当前政府信誉下降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公信力危机的主要因素源于行政中的自娱自乐、自我服务,管理中的私利膨胀,行政的目无法纪,行使行政权力的任性,监管职能的缺失,行政执行中的欺上瞒下,以及神秘行政等。因此,破解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危机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建设节约型政府理念的核心意蕴就是政府与自然的和谐。广义的和谐社会也就是一种政府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既包括政府如何引导社会改造与利用自然以实现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也包括政府如何引导社会改造和完善自身以遵循和顺应自然的需要。构建政府与自然和谐的路径主要在于强化政府的节约意识和建立健全政府的节约制度。  相似文献   

16.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但不是万能的;政府的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也有缺陷。因此,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浅谈节约型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节约型政府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建立节约型政府不能仅仅靠降低行政成本,更高层次的节约在于提高行政绩效。行政成本和行政绩效两者兼顾,才能保证行政成本支出合理、高效,最终让公众满意。  相似文献   

18.
权力是意识支配下的能量强制。社会权力是由个人权力经生产权力发展而来的。人们为了求得社会有序性,从而获得利益最大化,对某个组织或个人进行授权,让其对意志各异、行为不同的人进行协调,获得了授权的组织或个人因此掌握了社会权力。人民进行授权的形式,一是自觉主动授权,二是自愿被动授权,三是强迫被动授权。根据人民授权的原理,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执政为民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与微观经济主体一样,地方政府作为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其行为同样要受“给定条件”的制约。地方政府行为失范与否,关键不在于其动机好坏,而在于具有普适价值的政绩评价体制是否合理、有效。现行的有缺陷的体制是导致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失范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