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政府统治方式的一种新发展,社会治理是一种通过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以达到善治的社会体制。人类社会治理正在经历从管制型范式向服务型模式的历史演进。服务型社会治理是以服务而不是以权力的扩张或法律的制约为宗旨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它是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必然选择。努力建设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才能充分发挥治理的效能,减少和防止治理失败的可能,从而保障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只有建立起法治政府,才能科学界分政府与社会的权力边界,充分保障社会的自治活力与公民权利的生长。对权力的制衡与约束、对权利的主张与保护是法治的两大核心主线,只有实现权力的约束才能达到对权利的保护。政府基于公民权利而存在,法治通过对政府权力的规范,既确保公权力为私权利服务,又防范公权膨胀损害私权。所以,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保障公民权利的重中之重。政府权力能否被关进制度笼子、政府公共治理和管理社会的方式是否合乎法治要求、行政执法对待公民权利的态度、行政部门执行法律法规的效果等,都是衡量国家法治状况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发展变化的体现与标志,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社会治理则是社会转型的有效途径.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社会治理经历了从统治型社会治理到管理型社会治理再到服务型社会治理的历史演变.服务型社会治理是以服务而不是以权力的扩张或法律的制约为宗旨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它是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政府的职能在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同时,其社会治理理念也必然会随之而改变。所以,政府在倡导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拥有正确的治理理念。政府只有坚持了正确的治理理念方能积极有效地回应民众的诉求,更好地为民众和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公共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5.
学界所探讨的“有为论“和“无为论“无疑成为了关于政府行为逻辑的一种解释构架,而当下的政府管理理论要求超越二者选其一的简单讨论。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公共行政呈现出公共性价值不断凸显的过程,而正是基于追求共同的公共利益的价值理性,才能使政府超越以往对于“有为“与“无为“的工具层面的过分争论,进入到符合时势变化和改革需求的新的论域。面向后工业社会的协作治理模式,过去“中心—边缘“式的社会治理结构将被多元网络治理结构所取代。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将努力化解过去传统行政理论中“有为论“与“无为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使政府与其他多元主体基于对公共利益的共同关切,在合作理性下达成民主的政治认同,共同解决所面临的公共问题。服务型政府因而是“有为“的诚信的法治政府,同时又是“无为“的有限的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6.
刘华涛 《求实》2012,(1):22-26
为了有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党政领导干部需要强化与服务型政府内涵相适应的领导能力,即整合能力、法治能力和回应能力。整合能力强调党政领导干部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政府的服务资源;法治能力强调党政领导干部要致力于规范和约束政府权力,确保政府的法治化;回应能力强调党政领导干部要努力实现政府的高效和责任,满足公众的需求。党政领导干部同时强化并有效发挥这三方面的能力,必将有效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的法治公信力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政府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高低往往取决于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公信度。服务型政府要提高服务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同样,法治政府也要提高法治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一、政府法治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一)人治政府让公信力缺失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政府在治理理念、发展目标、行为准则和服务模式上迥异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这些特征对政府问责提出了相应的内在要求,即服务型政府问责体系融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于一体。但当前政府问责在问责主体的单一性、问责对象的不确定性、问责程序的非制度化、问责结果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等方面的缺陷,难以满足服务型政府问责的内在要求。这就需要建立以四类责任为导向的多元主体问责的目标模式,并以法治环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司法和社会问责为路径完善服务型政府问责体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发展变化的体现与标志,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社会治理则是社会转型的有效途径。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社会治理经历了从统治型社会治理到管理型社会治理再到服务型社会治理的历史演变。服务型社会治理是以服务而不是以权力的扩张或法律的制约为宗旨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它是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服务型政府”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博 《学习论坛》2005,21(2):25-28
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又是政府实现良好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 ,也是我国深化各项改革 ,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进一步廓清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本质。服务型政府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目标 ,将有限的公共资源优先用于公共服务支出。服务型政府是由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及透明政府等四个结构要素共同支撑的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是公民需求导向型的政府 ,体现为从“以政府为中心的重管制模式”向“以满足公民需要为中心的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正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既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也是各级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契机和具体行动。从成都的经验来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至少诠释了地方政府三大政策着力点,即把政府购买服务融入城乡统筹的政策大局发挥了倍加效应;政府购买的成效有赖于服务型政府的支撑;政府购买的协同力  相似文献   

12.
李楠 《理论建设》2011,(1):110-112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努力方向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是:"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有限型政府、政务公开和透明、责任政府。换句话也就是说,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3.
刘奇耀 《理论学刊》2012,(12):94-97
民主是法治政府的基本属性。法治政府内含民主并保障其实现。法治政府的民主、人权等价值主张反映在国家法律制度的变迁及其相应的社会实践之中,从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服务等三个层面上展开分析,能够概括并揭示我国政府在法治进程中对于民主的保障和建构。制度化的民主法治政府在不断追求理想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中,矛盾和不足相伴而生,因而,强化其量的规定性,研究政府民主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与体系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决定服务型政府建设,同时,服务型政府建设反过来推动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考虑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联系与区别,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着力点应放在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整合各种服务力量、以非权力方式提供服务上来.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服务型政府"公共性"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服务型政府一定是法治政府,法治建设是构建地方服务型政府的根本保障。推进地方服务型政府的法治建设,关键是需要在政府价值和理念上实现更新,确立依法提供公共服务的行政价值;依法规范政府职权,协调好政府职能、权力和责任的关系;在政府行政体制构造上进行改革,实现行政构造和行政关系的合理化;在政府监督机制上进行创新,强化监督的社会化和透明化。  相似文献   

16.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与社会资本内涵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服务型政府构建需要公民普遍具有团结、互助、合作与信任的公共精神,具有高度的参与意识、公共精神以及由于这些精神和意识产生的独立和自愿性的民间组织,而这些正是而这些正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客和基本要素.可以说服务型政府所具备的民本性、法治性、合作性等与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信任、规范和参与网络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二者都是由一定物质生产条件下所形成的人与人关系中衍生而出,都包涵公民社会的基本要义,所以说两者互相依赖,密不可分,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要按照服务,责任、法治、廉洁的要求和目标,全面规划服务型政府建设,按照公共服务的内在规律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科学合理的政府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以促进政府和公共组织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有必要选取更为先进的智慧政府服务模式。基于宏观制度设计层面构建智慧政府建设体系,需从其实质内涵、价值取向、建设主体、建设步骤、建设地点、建设方法等六个方面着手。智慧政府的建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应用工具理性进行再造的过程,而是一个从观念到认识、从体制到机制、从知识到技能,在智商、能商和情商上都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实践中,必须进一步加强智慧政府建设体系研究,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一、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 法治型政府是政府权力的运行必须限定在法定范围内,严格按照法治的原则办事。其法理依据就是政府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且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契约关系。一方面政府行使权力必须承担对人民的责任,另一方面,政府履行职责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有选举民主、权力受限、政务公开、承担责任,等等。服务型政府是政府在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民权利的基础上,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的政府。其法理依据是政府是人民意志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权与私权冲突下导致了诸多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要正确地疏导和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协调好公权与私权的关系,发挥公权与私权的良性互动作用,有效地制约公权以打造法治政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公权与私权和谐是促进民主法治,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