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契约管理研究反映了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最新动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实施心理契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心理契约的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现实状况两方面入手,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心理契约管理研究反映了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最新动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实施心理契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心理契约的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现实状况两方面入手,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一直受到国家、学校的重视。然而政策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并不能完全留住辅导员的"心",多数学校的辅导员队伍均出现了工作积极性下降、换岗、离职等现象。鉴于此,本文将西方心理契约理论引入到辅导员管理领域,欲从这个新的视角分析辅导员职业忠诚度下降的原因。并通过论证运用心理契约理论的可行性,来着重探讨在学校与辅导员之间构建良好心理契约的路径,从而达到稳定辅导员队伍,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一直受到国家、学校的重视。然而政策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并不能完全留住辅导员的“心”,多数学校的辅导员队伍均出现了工作积极性下降、换岗、离职等现象。鉴于此,本文将西方心理契约理论引入到辅导员管理领域,欲从这个新的视角分析辅导员职业忠诚度下降的原因。并通过论证运用心理契约理论的可行性,来着重探讨在学校与辅导员之间构建良好心理契约的路径,从而达到稳定辅导员队伍,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心理契约作为教师和学校之间对彼此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规定的内隐性契约,与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特点及构建心理契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探讨了高校教师职业生涯不同阶段心理契约的特点。研究认为,构建基于和谐的心理契约的动态激励机制,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校要建立和健全教师心理契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学校德育作为主流价值观的主要教育渠道,具有德育关系表面化和德育关系双方心灵对话的实质性缺位等潜在危险。本文通过对德育心理契约及其机制和意义的研究,从德育方法的选择、道德示范参照体系的构建和学生品德心理的培养等角度提出德育心理契约机制下的德育模式,强调德育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7.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将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心理学方法包括:重视需要心理、运用从众心理、关注心理定势、调动情感体验、充分利用心理环境等,充分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是树人立德的基础,而心理疏导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手段。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疏导能够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关怀。通过分析心理疏导的内涵,探讨心理疏导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行性,并结合心理疏导特征提出具体的应用形式和干预手段,以此推进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可以把握的且能够优化双方心理精神氛围而有利于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内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主客体有机统一的特定而微观的自觉环境。可以从三个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内涵作出分析,从本体论维度看,强调以一种情境化的实践方式,回归教育内容本身及其习得的真实情景;从方法论维度看,通过情境体验促成真情激发达到隐性渗透;从价值论维度看,体现了一种满足人、发展人的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建设的一个核心概念,内在具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核心范畴的本质属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核心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表现出民族性、意识形态性、实践性、传承性与主体性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建设中居于根源性、最高抽象性、最高统摄性、导向性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核心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个体心理结构是一个动态系统,由心理输入系统、心理执行系统和心理输出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个体心理结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依据个体心理物质要素来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和深度:依据个体心理动力要素来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依据个体心理定向要素来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分析,在掌握大学生群体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引导价值。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需要培育认同心理,纠正认知偏差,引导大学生消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固化印象;需要满足心理需求,引导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达成对未来预期的自我实现;需要激发执着心理,强化社会助长效应,引导大学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发挥榜样示范效应,观照从众模仿心理,引导大学生悦纳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有着密切的互补性和互异性。而且,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保健价值、动力价值、塑造价值和培育价值。实现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要提高教育者的心理疏导水平,还要营造心理疏导情感氛围并创新心理疏导工作载体。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有着密切的互补性和互异性。而且,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保健价值、动力价值、塑造价值和培育价值。实现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要提高教育者的心理疏导水平,还要营造心理疏导情感氛围并创新心理疏导工作载体。  相似文献   

15.
心理契约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心理契约概念的建立及其发展自人类社会开始劳动分工起,组织与其成员之间对于劳动关系便产生了心理上的约定,这种心理上的约定便是现代心理契约的雏形。在组织不断进化的过程中,管理者发现仅仅用形式上的契约已不能完全表明雇佣双方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标语的实际运用和功能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对象的接受心理。通过分析教育对象接受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过程,掌握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标语接受的动力、导向、调控、保障等心理机制,从优化标语内容、创新载体形式、创设良好心理情境、发挥群体心理积极作用等方面提出增强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标语接受的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标语在新时代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重点探讨30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即它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确立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奠定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基础,以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具有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分析其可能存在的消极影响,即要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化的倾向、避免过分拔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切实把握好尊重个性与教育导向性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是为了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教育双方的信息、情感和思想双向交流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的理论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的构建要遵循平等性原则、交互主体性原则、情理交融原则和审美性原则,体现和渗透对话、理解、欣赏等要素。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等显得过于庞杂,这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意识形态的淡化思潮等具有关联性。从国家良性运转基本构成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语义分析和相邻概念的区分等视角进行反思和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界定为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是更为科学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论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手段,可以解决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目前,心理疏导正以独特的工作角度和工作方法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