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宛诗平 《党课》2011,(23):127-127
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干部,是我们党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从提拔任用干部更加注重基层工作经验,到公务员录用不断增加对基层工作经验的条件限制,充分证明了国家对基层工作者的认可和肯定。“基层”成了广大党员干部,乃至一些刚刚踏出校门准备进入机关大门的莘莘学子口中的“热词”。然而,基层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绵阳市涪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采用典型引领的方式,深入开展“老易讲党课”专题活动.全面总结和推广“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易德顺的基层工作经验,并在《涪城党建》开设专栏,推出了“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十法”等一系列党课专题,积极塑造具有涪城特色的基层党建品牌,强有力地推进了全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应急事件治理过程中,基层亟须在压实社区责任的同时激活社区的主体能动性,策略性应对不同阶段社区应急面临的情境,推动应急“事件演进轴”和“治理跟进轴”的适契性。“情境-策略”分析视角明确社区应急非常态扩散的被动应急、线性演化的能动应急及稳态运行的常态应急的过程节点及阶段特征。社区需要依据主体自组织水平和应急能力差异性,采取过程性调适机制,有效匹配社区内外部情境和行动策略的契合关系,推进社区应急情境转换的场景调适机制,建构社区应急阶段跃迁的策略实施机制,培育社区应急复合界面的整合链接机制,提升社区应急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挂牌成立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助推减负改革,与之同时推行的是基层治理单元中两委领导“一肩挑”政策。既然行政化对参与自主性及助人专业性的侵蚀是基层负担的症结所在,为何又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际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在复杂环境下欲实现协同增效的政社跨部门组织,理论上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帮助社区实现减负,但其形成却是政社组织在未经分离状态下的整合,是一种在动员体制下由国家建构的赶超型协同。调研发现,赶超模式下的社区治理呈现出“以政补社”与行政制约的特点,居委会成员面临角色被动扩展、身份层层叠加的困境,社会工作陷入了专业缺位与财政限制的消极循环。基于此,社会工作专业秩序的建立与合理调节跨部门组织中不同制度逻辑的紧张关系成为了亟待探索的议题。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14,(5):37-37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庆市在调研中发现,繁琐的行政事务大量消耗了村(社区)干部的时间精力,最根本的服务群众职能反而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为此,重庆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减轻工作负担,加强工作保障,强化村(社区)服务功能的意见》,下大力气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强化基层工作保障,以充分发挥村(社区)的自我管理、教育、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作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者,既要深刻领会,更要始终遵循并为之探索追求,努力激活宣传思想工作神经末梢。  相似文献   

7.
《党建文汇》2011,(10):25-25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环境,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升自身工作水准,妥善处理各种矛盾,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需做到“五多五少”,正确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沈和 《唯实》2013,(8):24-28
当前,中央作出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大战略部署,正在迅速转化为基层的实际行动。但是,对于如何扎实有效落实这一战略部署,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把握方向,突出重点,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更加清晰、更可操作、更为可行的发展思路和关键举措,增创新型城镇化红利与改革红利的叠加优势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北京支部生活》2009,(8):24-25
解决干部经历单一问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干部放到基层去锻炼。到基层工作,有利于锤炼党性、锤炼作风,有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对于干部成长大有裨益。可以说,基层经历特别是基层领导工作经历,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是不可或缺的工作经历。2008年9月,江苏省宿迁市从市直机关选派7名副处级干部到乡镇和县(区)部门担任“一把手”的做法,既加强了基层一线力量,又使年轻干部获得基层工作经验,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改善机关干部队伍结构的好办法。受到中组部有关部门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文宏  李风山 《求实》2023,(6):50-64+108-109
党建引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调适—吸收—重构”分析模型,对佛山市G村党建引领促进村庄治理蝶变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党建引领对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机制具有动态演进和相互关联的属性,其本质是对调适能力、吸收能力和重构能力的多层次渐进提升的过程。在提升环境“调适能力”上,G村党委基于洞察探寻机制,向内主动识别治理问题以洞察农民需求,向外积极探寻发展机会以打开变革窗口;在提升组织“吸收能力”上,G村党委借助结构赋能机制,不仅实现了对权威性和配置性资源的吸收,而且框定了正式制度;在提升场域“重构能力”上,G村党委利用过程整合机制,促进组织学习和情感联结,推动隐性知识的生产及转化,强化了村民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11.
基层领导干部处在工作一线,肩负着维护一方稳定、发展一方经济的重任,工作繁忙、事情繁杂、任务繁重,压力大、困惑多、心理负担重。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日益凸显的新形势下,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长忠 《新湘评论》2013,(23):35-36
基层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心,是宣传思想工作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基层工作创新,就是要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只有推进工作思路、发展手段、体制机制“三项创新”,才能切实夯实基层宣传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创设积极有益的情感效应,有利于转化受教育者的思想观点.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效应创造良好环境,强化情感的调节效应;革新交流方式,强化情感的信号效应;建立共鸣渠道,强化情感的感染效应;引导自我调适,强化情感的动力效应;增进沟通认同,强化情感的迁移效应.  相似文献   

14.
张玲玉 《当代贵州》2009,(15):41-41
7月20日上午,我省2009年基层选调生培训班开班典礼在省委大会堂举行。今年共有省内外高校的10658名学生报考。刷新了我省选调生报考记录。经过公开报名、学校推荐、考试、资格审查、面试、考察、体验、签订就业协议等程序,最终确定634名学生到基层工作,其中537名到基层党政机关工作,97名到基层法院工作。  相似文献   

15.
无论在基层工作,还是在一线处理事故,他始终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践行着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并在2010年9月荣获两宁市“我最喜爱的十佳人民警察”荣誉称号。他像一缕阳光,把温暖洒向了基层百姓的心间。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党的基层工作运行机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探索其发展创新途径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现实意义。结合当前实际.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主要应从“四个适应”入手进行探索:适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新机制;适应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建立健全发展党内民主新机制: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服务新机制;适应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新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绩效考评和督导检查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求贤》2013,(11):25-25
绷紧神经,一场“不轻松”的会议。 150名与会人员,是和平区教育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的代表,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基层工作的校长、教师和医疗卫生工作者。可能是由于常年在基层一线工作,职业素养要求他们在获得荣誉时也不能忘掉自己肩上的“重担”,因此即便这是一场授予荣誉、有嘉奖的会议,也能让人感受到庄重、希冀和振奋。  相似文献   

18.
金新生 《世纪桥》2012,(11):11-11
基层党支部面对油田企业改革的客观现实,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职工队伍,积极探索党支部工作的新方法,努力走党支部和安全生产融合之路,才能促进基层队伍各项工作上水平。基层党支部书记只有经常深入生产实际才能准确选准基层工作的“切入点”,更有效地开展基层党支部工作。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作方面的压力,对工作的期望值很高,唯恐自己落后于别人由此形成精神压力;一是个人条件方面的压力,自愧在金钱、名誉、地位和家庭方面不如别人,从而导致心理负担。笔者认为,前者是必须有的,这种压力是教师发展的原动力;后者是消极的,是引发职业倦怠的根源,需要正确引导,化压力为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治理重心下移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简约高效为目标,协同基层政府、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力量,统筹利用好各种资源。据此,可以运用“结构—资源—效能”框架分析我国场景下社区治理效能提升机理。“结构调适”“资源增加和利用”与“效能提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简要概括为:治理重心下移推动治理结构转型,通过治理结构的调整使社区治理共同体成为承接体制内资源以及体制外社会资源、群众资源等资源汇入的中心,在这一基础上基层政府再对社区赋权增能,激发社区自主治理动能,促使社区治理多元主体高效、自主、积极使用既有资源进一步提升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