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潘廷祥 《当代贵州》2009,(19):43-43
利用七天的时间。我断断续续读完了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在杨绛先生的自问自答中,我边读边记边想边悟,这本书或多或少改变了我对生死观、价值观的看法。我感觉杨绛先生在书中通篇以灵魂、灵性、良心为主轴,转动着老先生对人生百年的理解和思考。2007年8月15日,96岁的杨绛先生在她的自序中写道:“我是从医院前门走出来的。如果由后门太平间出来,我就是‘回家’了。”  相似文献   

2.
杨绛先生,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今年7月17日,老先生安然度过百岁生日。老先生一生关心教育,在她90岁那年,也就是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做了一件感动教育界的事:她决定,把他们夫妇的全部稿酬,捐献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励基金。  相似文献   

3.
明红 《党史文苑》2006,(3):44-46
杨绛先生的家在北京西城南沙沟.杨绛先生是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1986年,西班牙国王授予她"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表彰她为西班牙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的杰出贡献(翻译<唐·吉诃德>).2004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杨绛文集>8卷本,计240余万字,分小说、散文、戏剧文论、翻译作品等卷.  相似文献   

4.
杨绛先生的家在北京西城南沙沟。杨绛先生是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1986年,西班牙国王授予她“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表彰她为西班牙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的杰出贡献(翻译《唐·吉诃德》)。2004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杨绛文集》8卷本,计240余万字,分小说、散文、戏剧文论、翻译作品等卷。杨绛先生近年过得不容易。1997年3月4日,独生女儿钱瑗不幸病逝。“老年丧子”是人生一大痛,杨绛甚是难过。更不幸的是,1998年12月19日,丈夫钱钟书仙逝。连续丧失亲人的痛苦压向杨绛先生,而她选择的寄托哀思的办法是:将读书治学作为人生…  相似文献   

5.
侯占纯  石强 《新湘评论》2014,(18):49-49
美国长寿研究会专家曾对数百名长寿者进行了调查研究,意在揭开长寿的奥秘,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平平淡淡"才长寿。杨绛先生正是个中代表。杨绛,生于1911年7月,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干校六记》《堂吉诃德》等作品和译著,96岁时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先生一生喜欢平淡、低调生活。她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90岁寿辰时,她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百岁寿辰时又是如此,生日当天一如往常,没有任何庆祝仪式。谈及"避寿",她幽默地说:"如果有人想给我过百岁生日,那么就替我吃一碗长寿面吧。"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不止于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有一段时间,网络媒体被高晓松的这篇《人生还有诗和远方》刷了屏。"恰巧这诗与远方是我最爱的。背上双肩,拿个单反,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即是我的诗和远方。"这段话更不经意间道出了人们对于诗和远方的美好向往。然而,近期一段题为《我们这一天》的视频在各大网络媒体热转,却向社会真实地映射出了组工干部这样一群"特殊人群"的"别样生活"。乍一看,他们是这样的:几个  相似文献   

7.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推出8卷本的《杨绛文集》,收有她的小说、散文、戏剧、文论和翻译作品,让人们看到杨绛作为一位小说家、评论家和翻译家的多方面才能。杨绛在《自序》里自谦说:"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部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可是,我们看到,杨绛不论创作还是翻译都是用"心"写的。尤其是散文,作者自由  相似文献   

8.
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她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7月与钱钟书结为夫妻后,曾随丈夫留学英国和法国,  相似文献   

9.
田泳 《求贤》2012,(7):60-61
她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非凡的人生智慧和令人敬仰的人生姿态。101年的岁月沉淀使杨绛先生流露出常人难及的智慧和平静。在此我们共同向先生道一声:“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10.
<正>有一个人高中快毕业的时候,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的一些人生困惑。杨绛先生回信了,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句子外,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我想先生在这里所说的"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多"的应该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但凡读书少,想得多,可能算一种肤浅的看法。无知者,常常无畏。不触书页,却慨叹"纸上得来终觉浅";不知究里,却  相似文献   

11.
久闻大名     
《学习导报》2016,(5):37
刚满110岁的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说:年纪老了,思想不老。年纪大了,思想越新。109岁时,当周有光得知杨绛也住在协和医院的病房时,主动提出要去看她。杨绛拒绝了。大家知道,杨绛是讲究体面的人,她要以最容光焕发的姿态见周老。在劝说下,杨绛终于答应了见面之请。两个百岁老人见面后,对彼此说的第一句话是:久闻大名。  相似文献   

12.
选择     
《廉政瞭望》2013,(7):9
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选择穿哪件衣服,选择坐哪路车,选择到什么地方去。有些选择很简单,无伤大雅,有些却是一场道德、良知的考验。譬如个人隐私与学术研究孰轻孰重?102岁的杨绛先生的选择是个人隐私为重。得知钱钟书书信可能被拍卖,她以公开信的方式表达了她的愤怒与捍卫。"此事让我很受伤害,极为震惊……对于我们私人书信被拍卖一事,在此明确表态,我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3.
《党史天地》2006,(2):55-55
抗战时期曾传言丁玲离世了,鲁迅写诗悼唁她;后来她出现时毛泽东设宴欢迎。抗战期间毛泽东写的惟一一首词就是为她写的;她的一篇小说,让不少国民党士兵掉转了枪口。毛泽东的“战令词”丁玲因为倾向抗日入狱后,因很长时间没有任何音信, 于是就有了她已离开入世的传闻。当时上海左翼文学的领袖鲁迅先生还写过一首名为《悼丁君》的诗:如磐夜气压重楼,  相似文献   

14.
明红 《党史纵览》2003,(6):26-28
九旬高龄的杨绛与丈夫钱钟书一样学贯中西.她是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活了一辈子,读了一辈子,写了一辈子.最令人感佩的是,她对名与利看得很淡,立身处世很"特殊"--从不在任何会议上露面,杜门谢客,蜗居书斋,专心治学,过着出世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1969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的钱钟书、杨绛、俞平伯、顾准、骆耕漠、吴敬琏等100多位文化名人和经济专家,被下放到河南息县东岳公社"五七干校"。他们在劳动的同时,也进行着各种思考和创作。钱钟书和夫人杨绛被誉为文坛的"双子星座",钱钟书的传世之作《管锥编》和杨绛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就是在这里孕育而成的。鸿儒俞平伯在这里创作的近百首诗词,描写了当地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著名经济学家、思想家顾准不但在此写下了《息县日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冬,《听杨绛谈往事》繁体字版在台湾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台湾学界有意组织座谈,议题之一即为“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并希望杨先生能赴台湾与读者见面。杨绛先生因年事已高没成行.便以此为题写了这篇短文,却未交出。后来杨先生整理旧稿时不意发现此文,遂准备收入正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筹备出版的《杨绛全集》。  相似文献   

17.
相信时光     
杨绛先生一百零二岁寿辰刚过,接到朋友邀约,为先生经久不衰的单行本《我们仨》写一篇书评。说实话,这对我确是件苦差事。掐指算来,此书出版已有十年,刚刚阅读完毕的那种直觉早已无存,唯剩沉淀。朋友却说,能写出沉淀就是成功,此栏目是好书推介,不是新书推荐,它欢迎那些经过时光挑选的好书登场亮相,终于让我答应一试。承领"任务"之初,我也曾有过  相似文献   

18.
<正>荷兰人对待恐惧、伤痛和死亡的态度,就是"直接面对,彻底承受",几乎没有"善意的隐瞒或谎言"这样的说法。我的先生公司里的一个员工叫桑德拉,她老公在儿子Dirk只有4岁的时候出车祸不幸离世。她当天把Dirk从学校接回家,就对孩子直说了:"今天爸爸骑摩托车的时候出了事故,  相似文献   

19.
将就和讲究     
正1935年,杨绛和丈夫钱钟书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当时,手头的拮据让一向节俭的杨绛更加精打细算起来,钱虽少,但她宽打窄用,从未向钱钟书闹过饥荒。他们在房东家住,吃的由房东提供,杨绛从未有过挑剔。而在穿着上,她更是将就,常常只有两套衣服替换着穿,却总是干净爽利。空闲  相似文献   

20.
如果连死的理由都找不着,就必须坚强地活下去。——金艳红金艳红是曲靖市马龙县王家庄镇新屯村委会色甲村人,一个"用手跑动,坐着投篮"的残疾人运动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带来的巨大痛苦,她自杀未遂,是对未成人的弟弟和两鬓斑白的父母的牵挂,让她选择了坚强地活着。一张不足3平方米的木床,一扇田字窗户,曾是她整个的世界,三年半的时间,她从未下过床、出过家门,甘苦自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