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党的建设》2010,(1):51-51
《诗》或《诗三百》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下迄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另在小雅中有6篇用笙演奏没有歌词和乐章、只存篇名的"笙诗"。《庄子·天运》始以《诗》与《书》、《礼》、《乐》、《易》、《春秋》并称"六经"。西汉时置五经博士,《诗》成为官定的五经之一。于是,《诗》遂称《诗经》。始见于《史记·儒林列  相似文献   

2.
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一命题关涉到先秦中国学术的发展。春秋社会对王道精神的丢失,特别是对作为西周礼乐文明重要载体的《诗》、《礼》本质的背离,加剧了"礼坏乐崩"的程度。而《诗》、《礼》之类的说教对于当时酣战中的诸侯已失去意义,晚年的孔子遂将王道之思寄于鲁之史记旧闻,从而创造性地开创了中国学术的新局面。孟子称《春秋》"其文则史",有助于了解孔子与《春秋》的相关度,也有助于认识早期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范式。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培养人的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而且可以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完美的健康人格。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随着环境的变化,过去那种单纯的政治说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易为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一、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孔子曾阐述,如果音乐更好地配合政治,则政治理想能更好地实现。孔子还倡导“礼乐并重”,认为教育应以音乐教育为主,只有经过“乐”才能达到人格的尽善尽美。荀子说:“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  相似文献   

4.
《前线》2020,(9)
正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中有句话讲儒家教育的宗旨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千百年来,中国古典诗词以其意象之美、情感之美、境界之美和语言之美,为一代代中国人建构起了一个诗意的中国。所以,当我们"举头望明月"时,可能还会想起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想起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想起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因为凝结了这些"诗仙""诗佛""诗圣"们的诗之意象、情感与境界,  相似文献   

5.
在孔子的理想化教育中 ,人才、人格、人文三者是不可偏废的。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该是既有知识技能 ,又有崇高品德。人才教育的目标是用之于外 ,人格教育的目标则是成之于内。前者为用 (安身 ) ,后者为体 (立命 ) ,二者给人以安身立命之根。而人才与人格皆有基础时 ,还须“文之以礼乐”,即进行人文教育。孔子的这一思想 ,对于当前教育体制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 ,无疑具有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古代家训,起始于西周,发展于隋唐,在明清进一步完善。传统家训内容主要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崇忠孝”为主。提起儒家,不能不提到它的创立者孔子。《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在你父亲那里得到过特别的教诲吗?”孔鲤回答说:“一日,父亲独立在庭院中静思,我从旁走过,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我退而学《诗》。又一日,父亲又独立庭院中,我从旁走过,父亲问我学《礼》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我  相似文献   

7.
礼仪漫画     
礼者,敬人也孔子曾说":礼者,敬人也。"可见,礼的本质在于尊重。在当代社会,人际交往应当以尊重为本。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社会。礼者,养也在《荀子·礼论》里曾有论述:"礼者,养也。"它的含义是:学礼、守礼可以内强个人素质,进而提升个人的自我修养。礼者,节之准也荀子在谈到礼的具体内涵时曾强调:"礼者,节之准也。"此话的含义是:礼,就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他的这一定义,至今仍被人们所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8.
论易学与儒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并不是儒家开始就明确了的经典 ,像《诗》、《书》、《礼》、《乐》一样 ,易学被招入儒学 ,进而充实、发展儒学 ,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自孔子开始 ,至《易传》出现趋于成熟 ,至西汉定儒学为一尊成高潮。《周易》在充实发展儒学的过程中也不断得到充实。最后升华为一部无所不包的理论巨著。而这个升华主要是靠后起儒家托孔子所作的《易传》完成的。故儒学与易学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互动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金梅 《学习月刊》2011,(18):52-54
《春秋》之"义"首在正名。《庄子?天下》云:"《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1](p1067)这是对《春秋》正名思想的最早阐述。遗憾的是,《庄子》没有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孔子社会治理思想建立了以"礼"为核心的社会治理结构,形成了"礼""德""仁""孝"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政治、伦理与教化的内在统一。孔子社会治理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孔学堂是立德立心的有效载体,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平台。孔学堂的建设体现了贵州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远见卓识。孔子以仁、义、礼、智、信为柱,以忠、德、宽、恕、勇为栋,以孝、廉、恭、俭、敏为梁,以和合、中庸、教化、六艺为檩,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椽,以畏天命、明天理、敬天道为脊,为中华民族建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精巧的思想皇宫和精神大厦。一部《论语》,大道至简,要言不烦,是天下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一读两千年。可以说,孔子是中国的慧根、人类的福根,他圈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  相似文献   

12.
<正>荀子:推崇"五经"的儒者第一个提出五经备天地万物之道荀子推崇五经。他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他认为,学者从学为士到学为圣人,只学习五经就够用了,因为五经已经包含了天地之间的学问。所谓"在天地之间者毕矣","毕"是"尽"的意思,是说天地之间的学问尽在这里了。这是从学问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和谐理念内涵了"和"、"仁"、"礼"、"中庸"等范畴,这些理念能够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和"规范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方式;"仁"帮助个人达到内心的和谐与高尚;"礼"从外在形式上规范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中庸"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恰到好处避免极端。这对于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美育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丽 《求实》2004,(Z4)
一、何谓美育 ?1.美育———审美教育或称美感教育。人类审美实践活动早于理论体系 ,当人类的审美活动从功利活动中逐步分化出来时 ,审美教育就产生了 ,随之理论思考和理论表述也相继产生。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年代在西方为古希腊 ,我国为先秦时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道 :培养“理想国”公民早期教育要用音乐陶冶心灵。亚里士多德也在《政治学》中谈到 ,音乐、悲剧可以净化和陶冶情感 ,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和情感得以宣泄 ,以保持情感适度和心理平衡。中国古代教育有“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这六艺就是审美教育。孔子…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古代文学作品时,经常遇到注释中引用《……传》、《……注》、《……笺》、《……疏》、《……注疏》、《……正义》等不同的书籍名称。有人问:这些注释的书目为什么有不同的名称呢?原来孔子创办私字时,为了教育学生,对上古流传下来的文献进行了选择修订。他编定了《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教科书,讲授给他的弟子们。这些书写在二尺四寸长的竹简上,后世尊称为“经”。当时和后世有许多学者致力于这几部书的研究,写了很多注释或发挥其意义的书。为了给这些注释书正名,人们就把战国以来相传…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但是,不仅人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孔子",中华民族心目中还有一个"共同的孔子"。孔子不是简单的历史人物,他是中华民族道德信仰的核心和整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中华大众所崇尚并践行的仁、义、礼、智、信、忠、恕等等,就是孔子提倡的。我拜谒曲阜三孔,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孔子,以他一个人的力量提升了整个民族。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这个血与火的时代之所以被后世推崇,不是因为那些残忍嗜血的诸侯,而是因为一些在历史的星空中永恒闪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礼育思想是指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创建于孔子、发展于孟子荀子的一套关于礼的制度、仪式和价值内涵的教育思想体系,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理念上的共识,并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应刚柔并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多维共建,构筑协同育人机制;内外兼修,用音乐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8.
杨淑明  朱平 《理论学刊》2006,(12):100-101
一、孔子“礼”的思想辨析孔子“礼”的思想,上个世纪初以来常为人所诟病,有人甚至得出孔子“复礼”就是复辟西周奴隶制的结论;即使有些对孔子有较高评价的人,在“礼”的问题上也难脱臼于“保守”之论,并进而认为孔子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在笔者看来,孔子的“礼”不仅不保守、不落后,而是与时俱进,充满了人本主义的意蕴!众所周知,孔子以前的“礼”是自夏、商、周以来所形成的一套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勿失其民者也。”[1](《昭公五年》)到了周代,“礼”已是一套成形了的制度、规则,已经具有“习惯法”的功能,已经成…  相似文献   

19.
文史知识     
正戒奢宁俭语出《论语·八佾》,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林放是鲁国人,他问孔子"礼之本"。孔子说:"这个问题十分重大!礼仪,与其隆重,不如节俭;丧事,与其周备,不如悲戚。"寻章摘句语出《三国志》,旧指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现指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寻,寻找;章,篇章;摘,摘录。  相似文献   

20.
赵雅丽 《求实》2006,(Z2):142-143
孔子整理、收录、编排<诗经>过程中,将河南溱水、洧水流域男女表达婚恋情感的诗歌采入<国风·郑风>中,数量上居十五国风之首,内容上也最具有代表性.孔子选诗用于垂教立训,绝非杂录,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孔子的深层用意在于对这里的婚恋习俗加以引导、利用,通过"纳俗于礼",提升人们对君子淑女、妻贤母良、和谐幸福美好的家庭审美观念的追求,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以下试分析<郑风>各篇,并结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对孔子的和谐家庭教化思想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