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论土地征用的正当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征用是现代国家对私人财产权限制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对私人财产权最严厉的制约.为了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侵犯被征用者利益.就要对政府征用权进行正当性的限制,限制的内容包括:征用目的的正当性、征用补偿的正当性和征用程序的正当性.所以,土地征用的正当性是保护被征用者财产权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
何峻 《唯实》2005,(4):55-57
土地征用引发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行政征用权的滥用,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缺少应有的法律保障。因此,必须用法律规范行政征用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杨合理 《学习论坛》2004,20(2):39-40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维护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保障 ,在公民的基本人权中 ,财产权又居于核心地位 ,很值得重视。加强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我国宪法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规定尚存在缺陷 ,应通过修宪给私有财产权以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4.
构建完善的私有财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有财产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写入宪法,是我国宪政史上的一大进步,然而在实践中如何把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重视财产权是西方的重要传统。要从宪法保障体系、民法保障体系、行政法保障体系以及刑法保障体系等方面构建完善的私有财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已被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完成法定程序。在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意味着,“公民的私有财产”——我们一直讳莫如深的字眼已载入我国现行宪法,这不仅是我国制宪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对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公民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的历史发展一般认为,传统意义上的“财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为此,近代宪法中的财产权概念,基本上指的就是财产所有权。然而,随着经济权利的发展,财产权已经…  相似文献   

6.
如何保护"私有财产权"既是我国宪法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也是经济发展进程中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试图分析保护"私有财产权"的必要性、如何恰如其分地在宪法中表述这一思想以及当前私有财产权保护现状等问题,以更明晰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私有财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富于效率的财产权制度安排,是现代宪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公民财产权则应当成为宪法关于财产权制度安排的逻辑起点.文章在对"公共财产"进行辨析后,指出以公共财产权消解公民财产权,是一种理论上的混乱和倒退.文章认为,宪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是其他一切形式财产权的基础和根源.文章从有利于恢复公民的宪法权利、有利于实现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确立平等保护的宪法原则、有利于寻求对国家权力制约的途径等方面,阐述了确立公民财产权宪法地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民财产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长期为学界关注,而随着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护也再次成为宪法学界的研究热点。文章通过界定宪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含义及其规范结构,分析我国现存的公民财产权保护制度的缺陷,提出完善我国公民财产权宪法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修宪与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 0 4年 3月 14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加强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并将土地征用区分为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两种情况 ,从而对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新的土地征收制度中应落实宪法精神 ,改革现行土地征用程序、征用补偿的范围和标准 ,以切实保证集体和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财产权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物质基础,是全部人权的基础。对私有财产权的明确和保护,是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只有私有财产权得到切实保护,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才有“资格”承担各种责任,才会激发起追求财富、创业致富的欲望。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等,这从法律上确立了私有财产的合法地位,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偏低且有失公平,征收范围过宽,征地目的超出“公共利益”的范畴,土地征用补偿范围偏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金额直接由政府决定,农民无参与权,缺乏民主程序;征地补偿费的分配依据不完善等。完善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应遵循市场原则,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用法律来明确“公共利益”;建立和完善补偿纠纷仲裁机构和司法渠道;合理分配征地补偿费用。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以来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保障改革的进程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新思维下的中国农村改革尽管在清理"共产风"和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障却仍然受困于税费过重、农地使用权频繁变动、农地财产征用中补偿偏低、社保等公共产品缺失而严重影响土地财产性收入等问题。中共十六大以来,在国家修宪重新确定保护私有财产的大环境下,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障亮点涌现:沉重税费有了根本性解决、农业生产补贴与保护有了新进展、农地征用补偿有了适度提高、农地延长的30年承包权向"长久不变"乃至财产"物权"靠拢、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开始向城乡一体化迈进。目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益问题仍是社会矛盾的焦点。未来深化改革,需要:为"一小二私"的"农户经济"创富正名,为农地农户经营者解除精神枷锁;给农地确权并明确政府与农民间清晰而排他的权益边界;加快社会公共产品城乡一体化,完成传统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型,夯实农民自主自由创业创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农地流转制度与实践中,农村集体组织与农户间构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但由于农地产权不清晰、农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农村集体组织的不完善导致无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使得委托代理关系低效。要建立高效的委托代理制度安排,就必须清晰界定农地产权,建立健全农地市场,改革规范集体组织。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本质上就是一种具有垄断性质的权利,它的运行机制中包含了垄断的诱因。文章通过研究知识产权导致垄断的内在诱因及其各种表现形式,从知识产权外部规范和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设计两方面提出了解决知识产权所引发的不正当竞争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5.
居住权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完善,在《物权法》中缺失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社会与法律两个方面。实践中,应当将居住权在婚姻家庭法中的发展作为突破口,通过“物权法+有关单行法”的多元立法体例。在我国的民法典体系内最终应当正式建立一个以物权法为核心、相关特别法为补充的全面现代的居住权制度。恢复其独立物权种类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产权制度已成为经济学和法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在我国国企改革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完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通过对马克思与诺思产权制度理论的比较分析,可以廓清对产权制度问题的认识,从而为我国的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以及法制建设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住宅业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作用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针对城乡数以万计低收入居民 ,建立与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是其重要内容。为此 ,应制定住宅小康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 ,实现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创新 ,以土地换取农民保障 ;积极筹措住房社会保障基金 ,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 ;健全住房社会保障法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村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归属不清和基层组织体制的不适应性所造成的农村改革滞后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党家村现象"背后的体制及由体制所引起的产权问题,对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改革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关键。审视省管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改制不到位、形改质未改等问题,解决的思路是:产权制度须实行多元化改革,解决一股独大,实现决策民主化;企业运营中国有资产要实行问责制;在选人用人上实行保荐制、票决制、竞争制;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加强对企业全方位的监督,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20.
“搭伴养老”是指单身的男女老人在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选择非婚同居处理两性关系和养老的一种生活方式。文章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实际问题,从法律角度对“搭伴养老”当事人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在人身关系中,当事人之间拥有类似于夫妻关系的日常家事代理权,存在法定的扶养权和扶养义务。在财产关系中,对于同居期间产生的共同财产和债务应采取合伙原理予以规制;当事人之间不存在互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的法律基础,但同居伴侣可以分得适当的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