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日前.从报上读到一篇讽刺“附庸风雅”的文章:该文写道:“某公性好风雅为示博学,在家里筑起‘书城’,在办公室里垒起‘书墙’,政、经、文、史、哲,种种门类的巨著无所不包、所藏之书多装帧精美,价格昂贵,令一般穷文人艳羡不己……然而他整天不是开会赴宴,就是唱歌跳舞洗澡,哪有时间亲自读书?办公室里的半壁藏书只是摆设,  相似文献   

2.
人世间的书,多如恒河沙数。于是,喜欢读书的人,便有了“书海夜航”、“书林折枝”、“坐拥书城”、“书山探宝”等等美丽而雅致的说法,使我深深向往。 遗憾的是,我不是博览群书的人。我的青少年时期,可说是书荒的年代,没有多少书好看,参加工作后,虽意识到自己读书太少想补课,但“谋生无奈日奔驰”,静下来读书的时间也很少。因此,对于我来说,“书海”太浩茫,“书林”太广袤,“书城”太幽深,“书山”太高峻。书  相似文献   

3.
正提高一个地方的阅读水平,抓好偏远地区、农村地区是关键。经过多年努力,苏州不但在各乡镇开设了一大批公共图书馆分馆,在农村兴办了大批农家书屋,部分县市区还攻克难关,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的通借通还,使它们成为一个"流动大书房",让城乡居民借书还书更加方便。"人间天堂"的苏州,并非仅是"鱼米之乡",还是读书的"天堂"。自古读书、刻书、藏书风气遍及城乡。正如文献所载:"吴中文风,素称极盛。大江之南,藏书之富,首推苏州。拥有数千百卷之图籍者,多不胜举,居民中藏有一二十  相似文献   

4.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日:“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相似文献   

5.
靳国君 《奋斗》2001,(4):46-47
德国,是一个爱书的国家。在德国,图书像草坪、绿地、花坛和公园一样无所不在。德国人喜欢读书,也喜欢藏书,亲朋馈赠礼品,有时送的也是书。德国历史上烂若群星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无不饱览群书,他们的创作又使德国爱书的传统像莱茵河一样奔流不息。  相似文献   

6.
正我叫郑世远,今年70岁,是毕节市大方县人。我是个"老书虫",家里目前有2000多本藏书,很多书籍年份久远,包括已经绝版的1968年3月出版的《马恩列斯语录》。今年4月23日,我的藏书荣获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的"社区最美图书"称号。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读书,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读书使我快乐。小时候,我家里十分困难,有8个兄弟姐妹,父亲是聋哑人,生活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我在家里排行第  相似文献   

7.
中南海丰泽园里四合院的西厢房,是毛泽东藏书的地方。一人多高的黄色木制书柜,背靠背、面对面、肩并肩地布满房间,共有36个。书柜里摆着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和各种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史地书籍及线装古籍,还有科技、文学等书籍和报刊。西厢房是毛泽东藏书和读书的地方,南、北、西三面,是一个个紧挨着的书柜,靠东窗下有一个单人沙发和一个小茶几,毛泽东常常一个人在这里静静地读书、思考。 藏书,是一切大学问家的共同特点,每个藏书家又有个人的爱好,有的讲究收藏贵重书籍,有的要求各种版本一应俱全。有的一种书备上三册,一本作观赏…  相似文献   

8.
读书的好处     
正2月7日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习近平谈到读书的三大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认真学习体会习近平关于读书好处的论述,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读书的意义。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观书有感》一诗中的著名诗句,生动形象地说明读书是保持思想常新、充满活力的"源头活水"。读书使人思维活  相似文献   

9.
读书、藏书、著书.是历代文人毕生之快事.书自然成了文人最心爱的东西。读书人多了,就有了层次或日境界之分。窃以为,读书有四种境界—— 一曰书奴。古人谓之寻章摘句者也。评介书籍.多从修辞造句、谋篇布局、华章美文角度去考虑,似在森林中寻佳木,抚其根干,赏其枝叶.啧啧称奇,至于书之内涵几何.观点成否.则退居其次,概不深究。再者,对世事无洞察之功,心无定见.书云亦云.心随书走.终被书所虏.恰似肓人摸象.惊叹之下而未窥书之全貌矣。  相似文献   

10.
梁冬 《先锋队》2015,(7):38-39
近日翻阅读书笔记,一段话跃然眼前:在德国达豪集中营入口处,刻着17世纪一位诗人的警世名言:"当一个政权开始烧书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烧人。当一个政权开始禁言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灭亡。"当初读这段话,让人毛骨悚然。现今重读这段话,细细揣想,无不道理。书中有金,书中铸魂。多读书、读好书,大有裨益,教诲终生。读书,放飞梦想。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情有独钟。对任何  相似文献   

11.
正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读书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外国政要中喜爱读书的人为数不少,从他们的读书取向上多少能看出他们的性格和施政方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都读些什么书吧。普京:经典著作以"听"代"看"普京喜欢读两类书,一类是俄罗斯和世界经典名著,如契诃夫、托尔斯泰、果戈理等人的作品。普京中学时特别喜欢读法国大文豪大仲马的书,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另一类是传记和历史著作,如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1,(12):64-65
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读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在信息高频率更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一书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关于"如何读书"、"怎样读书"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读书,本人有如下五个忠告——人要不读书,是没有希望的这句话是我家的"读书劝勉语"。我们家庭以"书香浸染全家,人人崇尚创造"为特点,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等称号。不读书极可能导致灵魂堕落。为了激励全家人多读书、读好书,我便总结并强调这句"读书劝勉语"。记者来我家采访,问:"为什么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对书情有独钟?"我回答说:"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几乎都是拜书之所赐;而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尝到了甜头,‘复制’就成为一种高度的生命自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一生读过数万册的书刊。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老人家住地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书刊有近10万册。这还没有把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计算在内。纵观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我们有以下两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一生读过数万册的书刊。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老人家住地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书刊有近10万册。这还没有把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计算在内。纵观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我们有以下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下,"升级版"逐渐被广泛应用,例如经济升级版、城市升级版等等。其实,"版"之源在书。《新华词典》对"版"解释为"上面有文字或图形供印刷用的底版"。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书籍迅猛增加,版式不断更新变化,琳琅满目、浩如烟海。人类与书关系的演变证明,书是人的良师益友,读书对人们生活不可或缺。从小学起我就坚持读书。"文革"时千方百计找书读,上山下乡时白天劳动晚上读,工作中结合破解难题坚持读。50多年读了多少书无法统计,成效也难以评价,但是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意识:读书要读"升级版"。如此,才能不断提升思想境  相似文献   

17.
读书的要义     
史飞翔 《党课》2012,(8):68-69
读了30多年的书,但真正明白读书的堂奥却是近两年的事。最近几年,我的阅读兴趣从文学转移到了学问。阅读的书籍包括传统文化、古籍藏书、思想史、学术史、历史、哲学、社会学、西方经典、教育学、学人随笔甚至包括一些闲书、杂书。几年来。我不断地买书、读书。  相似文献   

18.
从"开卷有益"的古训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的劝勉,从"读书使人进步"的谆谆告诫到"读好书,好读书"的殷切期盼,让喜爱阅读的我感到人生美好的时光尽在读书当中,浸润在书香的芬芳中,梦想便扬帆起航.  相似文献   

19.
涂阳斌 《学习月刊》2013,(13):18-19
台湾学者高希均说:"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房子再小,也要藏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交情再少,也要送书。"多年来,朋友送我一些大作,"文人相钦",我不仅认真读,而且还不揣"根底浅",大胆涂鸦,写下我的感想,为书海夜航、砚田勤耕的人们摇旗呐喊,"加油"鼓劲。有位大哥读了我为他写的书评,居然当众哭了,这让我更加珍惜这份"书评情"。因而,我在高希均先生的名言后面添了一句:"学问再少,也要评书。"是为释题。  相似文献   

20.
慎海雄 《党建》2013,(6):38-39
去一些领导干部的办公室,常常被他们大而气派的书架所吸引。书架里陈列的书籍,满满当当,林林总总,不少书装帧考究,价格不菲。起初,笔者认为凡是“坐拥书城”的领导干部一定嗜书如命、嗜读成瘾,时间长了,才发现“藏书”与“读书”是两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