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本的界限》是美国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大卫·哈维从空间视角系统重构马克思《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级危机理论”,进一步发展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从其理论逻辑来看,他转换了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即在逻辑起点上不同,他从商品的价值转向商品的使用价值;从逻辑分析过程上来看,他从可变资本分析转向固定资本分析;从最终逻辑结论上看,他从资本经济关系分析转向空间矛盾分析.由于哲学方法论上的经验主义色彩,这种逻辑转换的最终结果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升级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从而忽视了马克思三大“拜物教”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维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所论析的是当代美国生态社会主义者詹姆斯·奥康纳对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逻辑.奥康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从自然或生态的层面时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从资本与自然关系的视角揭示了全球化时代世界生态危机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就其实质来说是资本内在本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向全球扩张的过程 ,其结果是创造了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条件。经济全球化使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与市场之间的矛盾、资本与劳工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与此同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在不断地增长。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视域中,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仅蕴含着空间中的生产和空间本身的生产,也蕴含着物质空间的生产和精神空间的生产。马克思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异化的分析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导致了城市居住空间和休闲空间的剥夺,使整个生态环境陷入困境,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和病态发展。马克思关于城市空间生产的批判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城市空间正义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笔者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代的全球化成因、本质、后果作一初探,认为全球化本质上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扩张,由于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更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全球化时代的无限扩张,从而使得基本矛盾以及其各种派生矛盾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而发展到极点,使之在其制度本身许可的范围内再也不能调和,而惟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这一矛盾,所以,全球化的终极后果预示着资本主义的没落,社会主义的复兴。  相似文献   

6.
哈维是晚期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将西方的列斐伏尔等人的空间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构建了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对哈维城市空间理论的研究不仅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参考,也为我国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颜岩 《探索》2007,(3):83-88
美国著名批判理论家道格拉斯.凯尔纳从晚期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确认了当前社会的资本主义性质,认为全球化的实质不过是资本主义的重组;从科技变革的角度出发,他认为技术不但推动了全球化的实现和扩展,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从左派激进政治出发,他认为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奴役和压迫,还代表着反抗和解放;从马克思的辩证方法出发,他拒斥了经济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为我们客观分析全球化现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凯尔纳的这些思考无疑扩展了我们对全球化和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可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不认同传统学者对空间的片面认识,他指出社会空间不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器皿或者纯粹人类想象的东西,而是社会关系生产和再生产的动态演化历程。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不仅可以用来批判纷繁复杂的发达工业社会空间现象,而且提供了解决空间矛盾的价值原则。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的社会空间理论形成了资本批判、政治批判和生态批判等三大主题,其批判主题蕴涵着自由、平等、正义等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9.
人本学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分析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现实的模式。它是当代西方新人本主义思潮与人学化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本文立足于人本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部逻辑,在对其理论基础把握的前提下阐述了它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并指出人本学的马克思主义在根本上已经背离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是列宁早期同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斗争的焦点。合法马克思主义把资本主义制度说成是一种自然的永恒的制度,肯定、赞美和膜拜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内在矛盾。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各个部门之间是按比例分配的,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实现论,倡导资本主义适应论;他们用"土地肥力递减理论""小农经济稳固论"等错误思想来粉饰与美化资本主义。列宁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性和历史局限性,粉碎了合法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资本主义完美论"的神话;列宁的这一批判,可以为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客观地看待资本主义提供借鉴,同时也为我们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崩溃论和危机理论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空间正义”体现着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本学批判和伦理学批判的三重维度。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空间正义”的着力点,马克思重点分析了空间生产背后的资本力量,揭示了资本对空间生产的支配,要求实行空间公有制;人本学批判是马克思“空间正义”的重要理论动力,马克思要求消除空间政治霸权,建立人本主义社会空间,实现人类的空间解放;伦理学批判是马克思“空间正义”的理论目的,马克思要求通过空间实践实现空间变革,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空间,实现空间资源分配的公平正义。马克思“空间正义”对于批判资本主义空间非正义现象,建构和谐的正义空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西方后马克思思潮代表人物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分剔从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哲学三个层面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在政治经济学上,他提出以符码意指方式为基础的符码政治经济学代替以商品逻辑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揭示当代资本运行秘密的解释模式;在历史唯物主义问题上,他提出用象征交换方式代替物质生产方式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革命理论;在哲学问题上,他则根本否定人的物质需要在人类历史中所具有的自然必然性,否定始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劳动所具有的哲学人类学意义.文章对鲍德里亚上述思想作出了概要性梳理,并就其意义和局限性作了理性评析.  相似文献   

13.
黎庶乐 《理论导报》2023,(4):46-47+56
<正>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解决经济危机所引发的国际劳动分工危机、全球性投资疲软以及地缘政治斗争等问题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身变革——资本主义从依赖外部殖民扩张克服生产过剩危机和追逐新的剩余价值,转向通过内部殖民化实现资本的空间转移与空间生产方式的建构。伴随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转向”,西方左翼学者从城市—空间、生产—空间、社会—空间、身体—空间等方面展开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考察当代资本主义的空间批判,  相似文献   

14.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融合,从历史、主体、空间三个维度开展了对社会结构历史演变的考察。从历史维度看,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历史生成;从主体维度看,马克思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中劳动与资本的根本对立,以及经济关系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关系;从空间维度看,马克思综合考察了时间与空间的三对关系,揭示了资本利用空间巩固自身统治的内在机制。从历史、主体、空间三个维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有利于丰富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构成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核心的生产和以物化为表征的生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自反性,使劳动现代性取代资本现代性成为历史必然。劳动现代性重建的过程实际上是劳动摆脱资本的奴役,从异化劳动回归到自由劳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产阶级扮演着革命主体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才能取代资本主义成为现代性的主导力量。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遵循了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的阐释路径,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资本现代性的拯救方案,实现了对资本现代性的主体、动力、社会和品性的重塑,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充满智慧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艾伦·梅克森斯·伍德是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她从资本主义、民主、阶级政治等维度揭示了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影响。伍德认为全球化是资本的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的普遍化,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本帝国的全球霸权。要实现全球民主就必须凸显民族国家的作用。民族国家既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基础,又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推动力。全球化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更显著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为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阶级政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基础。全球化使经济的阶级斗争转移到政治层面,加速工人阶级的团结,为阶级政治提供复兴的基础。伍德的全球化理论对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及其全球化、对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呈现出了全球化的发展脉络。通过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唯物主义改造,马克思指明了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生产逻辑勾勒出了人类历史必将由地域性的民族历史走向全球性的世界历史的宏观趋势,资本逻辑开启并主导了全方位的全球化。因此,全球化一开始便被资本的阴影所笼罩,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以全球化为载体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显现致使全球化陷入发展的困境。实践证明资本主义所作出的各种调整只是其自身的续命之举,并不能带领全球化走出困境,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祛魅了资本逻辑的非理性主导,通过构建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构筑更为合理、公正的全球秩序,重塑"现实的人"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对从属于资本逻辑的世界历史发展方向的纠偏,是全球化走出困境的未来出路。  相似文献   

18.
牛先锋 《实践》2002,(4):24-26
资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lt;资本论&gt;的内核是论资本,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之一剩余价值学说同样来自于对资本的分析.然而,马克思对资本的认识不是恒定不变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经营方式和企业制度的变化,马克思对资本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资本主义私人资本,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对资本的认识历程最能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9.
列斐伏尔是法国乃至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学家,其思想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批判与空间生产的理论,其中空间生产的理论对理论界的影响最大。列斐伏尔在进行空间生产理论的创造过程中,将二元辩证法发展成为三元辩证法,并结合空间生产理论,发展成空间辩证法,他的“空间”是社会空间。空间辩证法由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达、表达的空间构成;而绝对空间、神圣空间、历史空间、抽象空间、矛盾空间和差异的空间构成了空间的历史。由此,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空间”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在探究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规律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资本具有全球扩张的本性,但是马克思主义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在共产主义大同的意义上实现"经济全球化".与此同时,有人在论证"经济全球化"现实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挑战"时,在不知不觉中又将马克思主义束之高阁.为此,我们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基本矛盾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来考察"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