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十年发展,我国西部与东部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有所缩小,但实现东西部均等化的目标还需要较长时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应重塑开发理念,从注重缩小经济差距转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收敛.按照公共产品层次性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政府事权,启动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从"激励型"财政体制转向"均等化型"财政体制,建立惠及西部民众的新型财政分享机制.完善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经济治理型政府".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全国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界定为:中央政府通过制定相关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在财政上确保负责提供服务的地方政府具有均等支付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确保每个公民不分城乡、不分地区地能够有机会接近法定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过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是:资源的配置存在严重地区性不均等,这种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化滞后又表现为严重的城乡差别。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对策包括:根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状况,评估需要均等化地区的财力和财政支付能力;明确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责任,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体制,提高公共财政投资效率和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加速城镇化进程,消除城乡体制分割,实现各种体制对接。  相似文献   

3.
高冰 《党的建设》2008,(6):40-40
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的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党的宗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追求共同富裕的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刘文玉 《实践》2009,(4):28-28,29-30
近年来,和林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个增强、三个提高、四个集中、五个提升"的思路(增强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提高财政支付能力、城乡人民生活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农村人口向城镇、工业企业向开发区、中小学生向县城和乡镇、奶牛向小区集中;  相似文献   

5.
加大财政投资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是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在西部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西部的财政投资政策应遵循市场导向、对内对外同时开放、可持续发展、"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并重、政策性与有偿性相结合等原则.要提高中央财政在西部地区投资的比重,对西部地区企业实行适度的投资补贴,加大国家财政贴息和信贷支持的力度,充分发挥国家财政投资的诱导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开发.  相似文献   

6.
基本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基本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但非均等化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从公共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逐步解决西部地区基本公共安全服务供给不均衡的问题,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战略。本文将基本公共安全服务列为当前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对当前西部地区基本公共安全服务非均衡的问题进行分析,着重从基本公共安全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机制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推进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严重的非均等化问题,从财政体制角度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缘由主要有:基层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转移支付制度不能有效推进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失衡。基于此,公共财政制度要从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建设型”财政向关注民生、注重公平的服务型财政制度转变;厘清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职责,建立财权事权一致的投入分摊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强化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优化财政资金的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8.
当前,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严重失衡。从财政的角度看,其最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均等化的财政支出能力和科学的财政投资结构。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必须改革现行的财政体制,建立均等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定科学的财政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9.
对于我区一些基层政府来说,“吃饭”和“建设”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个别地方的财力甚至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财政困难是制约我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主要因素。提高我区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必须加大中央对我区基层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必须加强我区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必须完善我区基层政府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0.
胡佳 《理论研究》2006,(2):27-29
完善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对于西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西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仍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农村公共服务效率,阻碍西部农业发展。因此,针对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转变观念、明确西部地方政府职能、实现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探索决策机制科学化、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基本公共服务是一种具有普适性、基础性和迫切性等特征的公共服务,在保障居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发展权和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辽宁省已初步建立政府为主导责任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但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供给主体单一化、资源配置比例失衡化、财政供给能力短缺化、服务供给标准模糊化等诸多问题。因此,要从强化政府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发动社会力量、规范服务标准、完善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以促进辽宁省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尽早解决,同时也为实现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2.
论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民族自治地区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共服务是一种以公民为服务对象,强调政府公共管理的多元主体和多元参与,以尊重公民权,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进行社会协调运作的综合治理模式,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针对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要提高民族自治地区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一是要提高其政府公务员的素质和服务观念;二是要用竞争性理念重塑民族自治地区政府的形象,实现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三是构建公民公共服务供给和需求的表达参与机制,提高公民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四是国家应加大对民族自治地区政府公共服务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十二五”规划中又一次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说明,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将会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日提高,人们对于各类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的膨胀,对于各类公共服务供给相对匮乏短缺的农村更是如此。、当下,无论从公平正义的视角,还是从维护稳定,促进国家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讲,都应当进一步重视乡镇公共服务的供给和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梁立新 《探索》2012,(6):82-86
实现公共服务在基层组织平台集聚,提升基层组织公共服务水平是转型时期社会建设的必然趋势和根本要求。基于温州市的实践考察发现,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是多元、多层次的,且总体满意度仍较低。基层组织公共服务人员能力建设滞后、财力与事权不对等、管理权能弱化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等体制机制的障碍是其深层次原因。因此,推进基层组织能力提升机制、财政扶持机制、权利权力配置机制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社会化运作机制的创新,是走出基层组织公共服务困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意义重大,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缩小区域社会发展的差距,实现公民权利的平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公共服务理念滞后、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平衡、供给区域不均衡、社会协同缺乏等诸多难题.从我国国情出发,新时期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建设应遵循的基本思路是:国家的大力支特是重点,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是支撑,少数民族地区的自身发展是核心,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的落实是关键.为此,需要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的事权、财权,完善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己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致命瓶颈。这是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供给失衡即非正式制度陈旧、正式制度约束状态造成的,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应尽快转变人才观念,增强人力资本意识,进行非正式制度创新、正式制度也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适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01-2010年的统计数据,考察我国财政公共服务支出的总量变化和结构演进.研究显示:我国的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在2001-2006年变化非常平稳,2007年以后出现明显上升,但总体水平仍相对滞后;教育、社会保障与三农支出已成为财政公共服务支出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距,东部与东北地区公共服务优势明显,中部与部分西部地区处于劣势;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城市偏向严重.因此,应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共财政的比例;优化财政公共服务支出的项目结构;加大对中西部的财政扶持力度;缩小财政公共服务支出的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8.
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区域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已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虽已产生了一定的效应,但仍然不明显,转移支付没有起到明显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作用,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政策效应。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随着中央财力的增加和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中央政府应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  相似文献   

19.
李金龙  武俊伟 《求实》2016,(9):38-45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体制一直是我国改革关注的重点领域。历次财政体制改革,特别是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改革,更多的是在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所占的比例关系,唯"占有比例"式的财政体制改革模式似乎被"锁定",带有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某些鲜明特征。要消解财政体制改革路径依赖的困境,可以从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复位;跳出中央控制与地方积极性的二元思维,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化已经成为趋势.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初期的“减税让利”到1 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再到《中共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的“在统一税制的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充分说明了财政分权对于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经济能力的作用.因此,在财政分权的视角下,如何采取恰当的途径来实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关键问题.要强化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优化财政分权的结构,使中央集中财权与地方财政分权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