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区域经济开发空间模式是三大经济带与梯度推移模式。其本意是让东部沿海地区先富起来,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带,通过其辐射作用分层次逐步激活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力,以实现其共同富裕目的。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在东西部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形势下,西部地区大量的资金、人才流往东部,各种有形、无形财富在东部累积。显然,这种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极度不平衡的矛盾不可能在梯度发展的经济战略体系中得到解决。所以有必要对西部省区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调整。西部省区发展战略的共同模式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经济类型的定位与…  相似文献   

2.
一、西部概念与发展现状我国按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将所辖区域分为东、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10个省、市、区 ,面积538万平方公里 ,人口2 .73亿。①与东、中部地区相比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尽管改革开放以来 ,西部地区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从1980年至1997年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15 .78 % ,是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但是 ,目前 ,西部地区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据测算 ,西部10省区人均GDP约合4O0多美元 ,工业化率…  相似文献   

3.
正区域传播能力作为区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区域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形象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相适应,各地间传播能力的不平衡十分明显,整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由东部、中部向西部"梯度递减"的状况。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强化区域传播能力建设,为发展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是这些地区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论西部大开发与东西部经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国务院新近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正由梯度递进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转移。加快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发展西部的事情,而且是东西部经济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  一、西部大开发与东西部经济互动的基本内含  西部大开发中指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目前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只占全国的 14. 7%。但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价廉的劳动力,开发的潜力很大。西部大开发,就是充分利用西部…  相似文献   

5.
东西部关系一直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以"发展要有新思路"的创新思维,提出了一系列正确认识和处理区域战略重点西移中东西部发展关系的新思路.主要是:通过区域战略重点西移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通过区域发展战略重点西移来拉动各区域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形成东、中、西部大联动大发展的新的整体合力;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重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地区经济关系.这些新思路,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西部的开发 ,并注意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尤其是“九五”以来 ,随着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明显减缓 ,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表现出五大经济特征 :一、中西部地区GDP增长速度加快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增速差距出现缩小迹象。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GDP增速差距由 1999年同期的 2 71个百分点减少到目前的 1 83个百分点。二、东、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2 0 0 0年第二季度东、中西部占全国工业增加…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八五”期间,在国民经济总体区域发展差异扩大的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总量及农民收入水平的差异也在扩大。1.东部与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八五”期间,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呈现依次递减的格局。1994年,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农村社会总产值分别占全国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3.8%、24.6%和11.6%。与1991年的情况相比,除东部地区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外,中西部地区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的下降幅度大于  相似文献   

8.
几种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非均衡发展理论的评介与比较(一)“梯度推移”理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始于50年代的生产力布局学,主要探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力的均衡布局问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选择和宏观政策上实施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对经济效率的日趋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转向非均衡发展的理论模式,其中最有代表性、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和政策力的是“梯度推移”理论。这是一种以工业生产生命循环理论为科学基础,以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以客观存在的地区发展差异为依据,通过资源在空间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玉明 《唯实》2004,3(6):41-45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同时 ,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其中 ,所选择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起了重要作用。解决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 ,必须以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走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是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由于我国地域广阔 ,东中西部以及每个区域内部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平衡的。本文希望通过探讨我国包括中部地区在内的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和政策选择 ,以期促进对西部大开发战略选择的理解 ,同时也提醒人们注意不是“东西”的中部地区的发展问题。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质就是要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实现区域之间的平衡协调 ,共同发展。但是地区差距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 ,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也都曾遇到过这个问题。根据国内外的经验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 ,我国…  相似文献   

11.
苏永清 《实践》2008,(6):11-13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鄂尔多斯人民成功走出了贫困落后地区反梯度推移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走出了资源富集地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出了生态脆弱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道路,走出了地广人稀地区收缩转移的集中发展道路,走出了西部边远地区自主增长的内生性发展道路,走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统筹协调的和谐发展道路,归根结底,  相似文献   

12.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雅 《实践》2004,(3):12-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其中之一是“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即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这一决策对于推动经济协调发展,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打破地区分割,发挥地区经济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发展市场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在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区域转型、完善区域布局的指导性文件和规划的助推下,我国区域经济布局进一步完善,全国经济由沿海经济带向内陆纵深拓展、产业由东到西梯度转移趋势日益凸显。目前,国家批准设立的多个经济区已覆盖了包括河南周边省份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面对各地发展活力进发、  相似文献   

14.
钟声  陈进 《求是》1997,(23)
近几年来,东西部地区差距不断扩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东西部地区差距问题,人们一直十分关注,也议论较多。现将近期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对东西部地区差距问题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于东西部地区差距问题,有关研究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共同发展中不可避免要出现的现象。近20年来,我国区域间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被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新格局所取代,形成了优先发展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区域、承东启西与互补合作发展的中部经济区域和以开发资源为主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的跳跃发展产业转移根源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势能,相对低或次低梯度地区经济势能也低。这就蕴含着高势能经济区向低势能经济区转移产业的某种趋势。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了这一点。当然,产业转移是作为总的经济发展态势而存在的,但丝毫也不排斥不发达地区跳跃发展后来居上的可能性。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经济发展包含着梯度推移与跳跃发展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将使经济发展战略陷入迷途。首先,产业推移  相似文献   

16.
李鹏 《实事求是》2005,(4):47-49
集群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产业集群主要是由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组成。近年来,西部地区相继出现了一批企业聚集和产业集中的经济区域,但是还没有出现真正的集群经济效应。其原因是由于产业集群经济得以发展的市场主体在西部还缺乏基础等三个方面。促进西部地区集群经济的发展需要从落实国务院有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不仅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邯郸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文章总结分析了邯郸市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态势,提出了根据东、中、西部现有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遵循经济规律,加强分类指导,加快实施西部率先、中部繁荣、东部振兴战略,促进东中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不仅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邯郸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文章总结分析了邯郸市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态势,提出了根据东、中、西部现有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遵循经济规律,加强分类指导,加快实施"西部率先、中部繁荣、东部振兴"战略,促进东中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一、弥补“梯度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的不宪善性,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禀赋差距极大的国家,各地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因此,资源、劳动力丰富的西部地区必须大力发展矿产开采业和劳动密集型的资源加工业,把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凝聚到附加值高的商品中去。通过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交换本地区不具备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从而使西部地区获得更多更快的资金积累。要实施东西部优势互补发展战略,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不同地区的资源、资金及市场状况,进行比较分析,选准各地区的优势产业进行扶持…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工程,对于我国西部地区思想文化建设和民族团结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观念相对落后、产业发展意识与能力问题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依据区域文化发展实际、文化资源特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