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民主党派要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准确把握自身服务社会管理的功能定位,更好地建言献策,积极地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是新形势下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化对参政议政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自身的缺陷,结合并利用自身特点和具体实际,创新参政议政工作的机制,开创民主党派工作的新局面,更加有效的参与社会重大决策的制定以及对相关工作和事务的民主监督。如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切实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使其参政机制更加完善,是新时代新格局下发展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民主党派能否履行好参政议政职能,是衡量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自身存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尺度。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切实有效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是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探索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创新思路,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公经济组织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责任者、参与者、推动者,也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非公经济组织自身的不足也给社会管理创新增添了难度和复杂性.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存在四大障碍:即非公经济组织管理模式落后、政社不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非公经济组织自身的不足;非公经济组织发展极不平衡.促进非公经济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制定和完善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为其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法律保障;正确处理政府与非公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明晰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角色定位;加强非公经济组织的自身建设,增强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加大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支持力度,为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不断提高非公经济组织的企业管理水平,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转型期,由于社会管理方式保守、僵化,滞后于现实社会需求,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应在法治的总体框架内进行,并与法治建设形成良性互动。要注重培育人们的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科学立法,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以人为本,拓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合法渠道;维护司法权威,建立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强化管理,与立法、行政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我们要紧紧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转型期应对我国社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主张,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鲜明特色。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持续性、基础性的特点,促进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关系、消除社会风险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尊重和保障平等的权利、创造和设置均等的机会、制定和构建公正的制度,创建了一套公正的体制、机制和程序,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相互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以及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促进社会和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方针以及民主党派监督在中国的特定性的同时,也要看到民主党派监督在一定程度上的虚位性,并严肃地对待这一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曹应旺 《党的文献》2012,(5):97-1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于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偏低、农村事业发展滞后,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二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三是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维护农民民主权利,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四是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同时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整体转型是在一个人口众多、贫困落后的农业大国启动并呈渐次加快的趋向,同时又与经济体制转轨、对外开放深度发展等方面的难题叠加在一起,因而加快推进转型期社会建设的意义也愈发重大和深远,它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善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而且还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民主党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国家与地方事务的管理,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贡献.但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变革发展使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理解民主党派参政的含义及其方式、途径,对于澄清疑虑,调动民主党派成员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国家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理顺社会结构、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而做出的新的政策调整和战略选择。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着严峻形势。促进社会公正和维护社会公平,改善社会关系和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秩序和稳固社会结构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保障、建设路径和发展基础,是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民主党派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在改革攻坚、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管理领域的问题尤其复杂。本文结合国内民主党派的特点、优势、现状,有针对性的分析民主党派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参与主体,这不仅是我国转型期的时代要求、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更是社会组织发展的自身要求,虽然社会组织已在社会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总体来说社会组织参与的范围较窄、程度较低、能力较弱,所以,如何破解社会组织发展困境,创新社会管理主体、构建多元参与新格局,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性如何,直接决定并制约着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功能的实现,也影响到建设高素质参政党这一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因此,加强民主党派的代表性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更是中共与民主党派通力合作的基石。民主党派代表性的增强则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政治要求,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杨宜勇 《前线》2013,(2):12-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的伟大事业。民主党派作为我国的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使命。实践证明,民主党派只有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从而与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一 首先,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中,作为参政党的各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必须不断实践的重大课题。各民主党派凭借自身优势和作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其在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是时代赋予民主党派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20.
仪组科 《党建文汇》2011,(11):29-2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与创新体系,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大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力度,在社会管理网络中,进一步发挥其组织引领和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