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及其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是推动其市民化进而实现高质量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涵盖多维度内容,既包括从城镇生计出发的农业转移人口工资收入,也要考虑到"半市民化"状态所决定的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等。近年来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包括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等都有所改善。但是在农业转移人口内部、城乡劳动力之间以及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力之间,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影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的主要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其他因素。提高农业转移人口人力资本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及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环境,是提升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人口城镇化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比重,关键看就业。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越来越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业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我们课题组从安徽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入手,分析其自身、政府的体制机制、政策和市场等因素,探寻改革政府主导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通过"顶层设计",以市场为导向,力促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力促农民工的城镇"四融入",详述安徽人口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党和政府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所推行的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重大举措,人口城镇化作为其核心内容,正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成都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人口重镇与新型城镇化改革先行者,在其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应当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抓手,着力于营造良好的经济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以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人口城镇化慢于土地城镇化、半城镇化现象仍然存在与新生代农民工持续增加等问题,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社会权利与身份认同,进而促进人口城镇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精准施策是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云南沿边城镇化建设重要手段。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是沿边城镇化建设中最具市民化潜质的群体,提升市民化能力是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完成由购房定居到购房落户的桥梁。本文运用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方法,进行云南省沿边T市A区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个案考察分析。研究发现,云南沿边城镇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存在就业不稳定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的瓶颈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从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开源节流、培育异质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夯实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稳定就业能力;从重构基本公共服务主体,更新服务理念与内容,城乡联动治理三个维度,为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是推进沿边城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常住人口增长是城市经济活力的体现与人口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城镇常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是城镇化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人口城镇化的难点。本文从常住人口区域变动视角,以劳务输出大省——四川为例,全面分析常住人口区域性变动的特点及驱动因子、人口城镇化面临的区域发展困境,提出人口城镇化的政策选择建议:应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配置次级城市与小城镇的公共资源;提高中小城镇的人口积聚能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发展城镇经济,用城镇经济活力积聚人口;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需要城乡统筹政策做支撑。  相似文献   

6.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宁波城镇化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总结了宁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探讨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文化教育、农村土地置换、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等社会政策创新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宁波如何充分突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全域都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最后提出了宁波基于市情特色的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小文  兰东  胡仁群 《理论导报》2013,(11):19-20,24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其本质就是人口向城镇集中,亦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但是,目前农业转移人口的权益还没有得到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政策和管理制度还没有真正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应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建立覆盖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依法享有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是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既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也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实现全面小康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问题。石嘴山市是宁夏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化程度和城镇化率位居全区前列,农业转移人口比例较大,具备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良好基础。深入研究石嘴山市农民转移就业和融入城市问题,对推进宁夏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农民转移就业和融入城市的总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利弊分析及推进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求实》2015,(12)
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及本地人口居多等原因,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有着不同于发达地区的基本特征,存在着转移成本低、社会融入快、制度阻碍小的有利因素和就业岗位稀少、支付能力不足、素质能力偏低、财政能力软弱的不利条件。推进欠发达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能走发达地区的路子,必须根据其利弊因素,走就近市民化的道路,同时依靠盘活农村土地价值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其支付能力和素质能力,化解欠发达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困局。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更重要的是人的城镇化。但由于体制影响、路径依赖和利益调整等方面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农业转移人口虽然已进城工作生活,因没有城市户籍,难以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因此,政府通过社会政策调整,保障他们的城市权益,是当前城镇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宁波为例,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八项政策”支持,以推进宁波城镇化进程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三林 《前线》2014,(10):57-58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指农业转移人口在实现职业转变的基础上,获得与城镇户籍居民均等一致的社会身份和权利,能公平公正地享受城镇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全面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实现经济立足、社会接纳、身份认同和文化交融。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农业人口向城镇非农产业的转移和集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目前的近2.7亿、每年新增几百万的农业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3.
吉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指农业人口在城市工作,并且在城镇永久居住、平等享受城镇居民各项公共服务而成为市民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吉安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力度,为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2012年,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41.6%;新增城镇就业9.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1.95万人;发放创业贷款8.4亿元;工业园区定向培训4.29万人,创业培训0.86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7.21万人;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等等。但是,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吉安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不可避免地碰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探索吉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吉安市"四化"同步、"三产"共进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一个亟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四化同步,本质上也是要求城镇化与产业变迁的规律相协调。从历史视角看,第一产业制度变革为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提供了条件;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促进了沿海制造业的崛起,各类开发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当前来看,三次产业就业占比相对接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容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省级数据显示,城镇化率与产业间就业结构之间初步呈现现代经济特征。实现有就业的城镇化其有利条件是,中国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持续提升,城镇化发展对城市就业压力相对减轻,服务业容纳就业人口的潜力巨大。面临的挑战是,农业对劳动力转移的推力显露疲态,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比重偏高、制造业升级不足,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非正式就业问题突出。为此,要大力推动产业价值链的提升,促进产业高级化;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城镇就业岗位;加快产城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相似文献   

15.
崔传义撰文指出,现实情况表明,在多元城镇化中,小城镇对农民转移就业和人口城镇化已经和正在作出突出的贡献,但围绕小城镇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要结合国情,把小城镇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小企业联系起来,充分估计它在农民转移就业和人口城镇化上的作用。2.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在产业、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成为推动跨越的重要引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黔南州“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城镇化进程加快,去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9.04%,比上年同期提升1.24个百分点. 黔南州构建以都匀市为龙头、县(市)中心城镇为支撑、建制镇为骨架、乡所在地和人口聚集村为补充的山区城镇体系,强调突出黔南多山地、多民族、好生态特色,拒绝“摊大饼”,注重县城及小城镇在人口转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围绕“农民变市民”战略导向,加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保障能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7.
制约福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总体水平不高、城乡规划不协调、要素资源匮乏、城镇化进程不均衡、城镇内部存在新的"二元结构"倾向等。推进福州市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科学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增强城镇经济实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4,(9)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可分为主动、被动两条路径。要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针对不同路径,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动力.中央的重大举措,将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逐步稳定下来,为消费提供较大增长空间,并推动城乡差距问题的解决和维护社会稳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相似文献   

20.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农村推力、城市拉力与综合承载能力、社会治理能力等多重力量共同发挥作用。目前,完善的农村土地退出机制的缺乏、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制度性排斥的存在、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社会治理能力欠佳等因素制约着户籍制度改革,为此,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制度,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多管齐下助推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