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宁心 《新湘评论》2020,(5):45-45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是省委响应党中央号召,结合疫情防控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发出的战斗号令。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历史上一切军队赢得胜利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我们党在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前,是没有多少战争经验的,我们的队伍中也少有行伍出身的职业军人,很多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出身,但通过在战争中学习,在战争中锻炼,在战争中提高,党领导人民军队取得了一次次胜利。当前正在鏖战中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是和平时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我们未曾经历甚至未曾料想到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投身这场战争,存在心理准备、物资准备、战法准备不足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提高研判战场态势,弥补短板不足的能力,提高战略战术素质,不断优化战术战法,早日战胜疫情、驱除病魔。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思考,因为这是制定国际国内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他认为,战争还是和平,这是一个根本性质的问题,对此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判断。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基本判断是:世界战争大体上十年到十五年打不起来,争取十五年不打仗是可能的;新的世界大战可能会推迟三四十年甚至根本打不起来。进入60年代以后,中国周边环境日趋险恶,毛泽东对战争的威胁保持了高度警惕,并作了相应的战略谋划和应对准备,提出了要争取和平,但不怕战争,要准备打仗,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两方面做好准备等应对战争的战略思想。进入70年代以后,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有了新的变化。虽然他仍坚持认为这个世界还不太平,战争难以避免,但他判断:大的战争一时打不起来。毛泽东对待和平与战争的基本态度有三条:第一,我们需要和平,不要战争;第二,我们需要和平,但我们不惧怕战争;第三,对战争要有准备,准备没坏处。这种基本态度对我们今天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60多年前,日本法西斯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抗战的胜利。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弥散,战争的伤口也在逐渐弥合。但我们也应看到,暴力与恐怖离我们并不遥远,侵略历史正被某些人改写,战争恶魔正被美化,军国主义幽灵仍在徘徊。这提醒我们:日寇的侵华史决不能忘,英勇的抗战精神决不能丢。  相似文献   

4.
50年前,在我们的邻国朝鲜,发生了一场改变历史命运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勇敢和正义之师——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军,令美国人不得不承认——“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今天,重温抗美援朝战争,我们会倍感和平的珍贵,也会感到战争是那么的不应为人类所为。  相似文献   

5.
正一、两种制度的较量西人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什么样的政治,决定什么样的战争。120年后,我们再来观察甲午战争,对于期间所涉及的武器、装备、技术、战术等等具体因素,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历史的进程为我们提供了以长时段和全局的视角来观照这一东亚近代史上最为剧烈的一场战争,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长效后果、国际局势种种因素的综  相似文献   

6.
1939年3月18日,毛泽东在刚刚成立的中央社会部讲话指出:“我们要消灭敌人,就要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的战争,一种是隐蔽的战争。隐蔽的战争,有战略的进攻,打入敌人的内心;也有战略的防御,保卫自己。要打败敌人,须内外夹攻,所以两者都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延安时期成立的中央社会部是党的情报保卫工作机关。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曾讲过,我们要消灭敌人,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的战争,一种是隐蔽的战争。的确,在中国共产党艰苦漫长的斗争历程中,党的隐蔽战线工作是党和国家革命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力量。追忆那些默默无闻、英勇无畏的无名战士,缅怀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卓越功勋,仍然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峰 《求实》2012,(Z1):44-45
回顾中国几千年的军事文化,我们会深刻地领会到"重谋尚略"一直以来都是东方兵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我们的祖先运用谋略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战争画卷。随着信息化作战日益成为战争的主要表现形式,探讨和研究实施谋略的有效途径,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的兵学文化特色,夺取战争的主动权,最终夺取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硫磺岛,这个在太平洋面积仅25平方公里的火山小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人类的一个巨大伤疤。它使我们无法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用自己血淋淋的双手挖掘着苦海深沉,成千上万的青年自己在埋葬自己。有人把战争区别为“正义的战争”与“非正义的战争”,自卫的战争与侵略的战争。从理性上说,用一般的道德概念来界定战争的性质,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但是,就战争的客观效果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场野蛮的互相残杀,用协商来代替战争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一切纠纷,终究会成为人类文明社会的准则。如果不是从这个民族那个民族,而是从人类整体来说,战…  相似文献   

10.
《北京支部生活》2010,(9):12-12
<正>关于学习的方法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要消灭敌人,就要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的战争,一种是隐蔽的战争。”历史证明,党的隐蔽战线是党和军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是党的钢铁脊梁。周恩来在战争年代说过这样一段话:“党不能为情报保卫部门到处宣传,这是一个长期埋头的艰苦工作,将来革命成功了,党史上要写上去。”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都在隆重纪念这一伟大节日,是因为这个胜利实在来之不易,是因为我们要缅怀在这次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千百万民族英烈,颂扬他们对祖国、对世界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是因为我们要牢记和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也因为我们要明白这次战争的重要历史地位、特征、意义及中国共产党在这次战争中所作的伟大历史贡献。 本文就抗日战争伪历史特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及经验教训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3.
公元2003年,我们居住的地球爆发了一场战争——伊拉克战争。战后,尽管各国军事专家对这场战争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评论,但有一点大家的观点却惊人的一致:这是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一场现代战争。据统计,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每天的电话信息多达70万次,电文15万份,投入的电子设备超过美军在近40年内投入欧洲的同类设备的总和。正是因为在高水平的信息系统保障下,美军才获得了战争的主动  相似文献   

14.
这部信息化研究著作,通过对军事发展历史的追溯,以信息时代的眼光审视战争,提出了一系列探索性的思考。作者认为,未来信息化战争是由“行”的战争向“知”、“智”的战争转变。跟随作者的眼光,我们仿佛看到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已经在信息化的战场上显现出超越时代的威力。这不仅耐人寻味,更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15.
平型关一战成名。位于山西省灵丘县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里,参观者络绎不绝。馆内循环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平型关可以很好地诠释什么是"新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这里第一次投人抵御外侮的战争中,击败一支从甲午战争起就在中国横行的日本侵略军。  相似文献   

16.
<正>回顾70年前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那场战争,我们不难看出,作为那场战争起始点的辽宁,在关系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在血与火的严峻考验时刻,曾经扮演了尤为特殊并极其重要的历史角色,为全中国的抗日战争乃至全世界的反法西斯的战争,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完全有理由认知,也应当永远牢记。  相似文献   

17.
习主席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高度关注科学技术对战争的影响。强调要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如果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线,强调的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途径,那么,习近平同志提出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则为我们提高我军战斗力,打赢信息化战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邓伟志 《学习导报》2011,(18):36-37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段话对我们做好群众工作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群众工作在战争年代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李金明 《湘潮》2013,(1):12-17
作为领袖、统帅和战略家的毛泽东,在朝鲜战争中,集中我们党和群众的集体智慧,呕心沥血,运筹帷幄,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三月女人花     
要闻伊战十年,伊拉克仍处于混乱之中"应该有一座伊拉克战争逝者的纪念碑,但值此十周年,我们更要立一座纪念碑,记住那些策划、挑起和煽动战争的人"。美国《赫芬顿邮报》用这样的语句评论3月20日这个伊拉克战争爆发10周年的日子。这个日子无论对伊拉克还是美国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记忆。伊拉克至今仍处于混乱之中,19日的一波爆炸给伊拉克战争之后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