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文化"具有亲和性、现实性、灵活性等特征,既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要充分利用"微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优势,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地位;二要加强"微文化"监管力度,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三要自觉借助微媒介平台,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要加大校园"微文化"建设力度,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而主动传播、积极践行的前提是思想上要高度认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必须结合新的时代环境,针对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路径。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建构生活化核心价值观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微载体,主动抢占微文化传播阵地;学生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实现亲情化渗透式价值观引领是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廖志诚 《探索》2015,(2):155-15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是引领人们日常行为的价值指南。应当通过构建科学的文化认同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其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这种机制必须优化整合文化传播过程的四个要素,即"文化传播者可信度和专业性、文化传播的艺术、方式和方法、接受者原有的态度和各种人格因素及当时的传播环境状况",最终构建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说服力为前提、满足人民群众自身的价值需要为目的、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为媒介、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社会氛围为条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4.
网络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其兼具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和互联网的技术属性,呈现出一系列新的传播特征。微时代的到来,既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机遇,也使得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未知的全新挑战。为此,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宣传社会正能量;在制度保驾护航的基础上,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通过综合施策,不断提升微时代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5.
国际话语权彰显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其传播内核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当前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形势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有效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传播有效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突破现有国际话语格局,在学习研究西方话语权构建特点及传播方式,有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国际话语权传播平台与渠道,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话语权传播的"中国话语体系",成为中国价值走向世界的"价值典范"。  相似文献   

6.
微时代的到来,给政治话语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可以借用微动漫手段,改进传播理念,创新价值认同机制,实现传播的日常化、感性化,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力,使之成为人们的普遍精神追求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7.
青岛文化具有的重工尚商的商业文化氛围、兼容并包的移民文化心态和开放创新的社会环境等特质为多元思潮提供了生存和传播的空间。在多元思潮的影响下,青岛市民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偏移、道德水平下滑、行为方式功利化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社会思潮;打造教育合力,对青岛市民实施全方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利用新媒体手段,抢占青岛市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8.
微文化是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诞生和普及而出现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信息过滤手段缺乏等问题,使得微文化传播同时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挑战。因此,高校必须因势利导,积极运用微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大对校园微文化的监管力度,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能力,使校园优秀微文化释放出更多的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的新常态,在提供历史机遇的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话语困境、动力困境和技术困境。面对这些困境和挑战,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新生态就成为紧迫而必然的趋势。"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融合作用,通过建构生活化的传播体系、社会化的传播格局、网络化的传播渠道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从而进一步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16,(3)
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的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精神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弘扬传统家训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中国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不仅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为其提供丰厚的滋养,还凸显了德性伦理,涵养了核心价值观的"德"。与此同时,它还契合了民众的文化心理,有助于增强社会大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在当代,通过承继传统家训文化来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遵循以下基本路径:深度挖掘和传播传统家训文化的道德准则来促使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以弘扬家训文化来促进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以建构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家训文化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共鸣、汲取传统家训文化合理内容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凝练。  相似文献   

11.
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提升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功能问题的焦点。先行澄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提法有何创新,是研究如何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问题的逻辑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法的创新主要有四:提法意在为全社会树立一个可以共同认同和践行的价值准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为适应社会结构分层化、价值主体多元化、思想多元化的现实,对以往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创造性重构和细化分层,具有现实针对性;批判性地"兼收并蓄"了各种思想资源,与历史、时代和现实息息相通,具有价值张力和辩证性;对传统单一价值观进行的创造性重构和细化分层,具有可操作性和未来启发性。当代中国,应该以整合调整各种社会利益来筑基、以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来固本、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来涵育等三大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2.
以高校微文化安全为主题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各高校已经开始抢占微文化这一意识形态建设的新阵地,微文化领域主流媒体得到当代大学生的信任,但同时还存在大学生微文化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微文化领域负面信息影响明显、高校微文化引领力不足等问题。高校应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增强大学生包括"文化自信"在内的"四个自信";加强大学生的微媒介素养,增强微文化安全意识;发挥微媒体的传播优势,强化高校教育引导功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发挥微媒体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文化高地"的大学是落实这项任务的重要一环。然而近年来大学文化建设喜忧参半,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断左右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日趋"侵蚀"大学文化环境,严重影响大学文化自觉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同时,大学也将发挥教育功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其注入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4.
当前,微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文章在研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低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专业化、品牌化、法治化策略,以期筑牢微传播主阵地、加强微传播内容供给侧建设、坚守微传播红线底线,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人文精神内核和价值保证。从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现代化的"四化"发展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五化",表征我党治国理政理念方式的最新发展成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仅简单借助平台技术汇聚和呈现网络新传播形式远远不够,还必须具有内容思维,坚持内容是核心竞争力的观念。坚持突出个性化,仿抖音之微集成;坚持注重人文化,于传统中掘新知;坚持贴近生活化,让小人物担主角;坚持走向国际化,在守正中创新篇。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微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热情,牢牢占据舆论场的话语高地,让"微民"自觉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应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以及人们阅读心理、话语特色等方面研究,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自组织中的"话语传播"的有效性与共时性二者的关系;应正确认识和研究网络自组织的内在发展规律,探索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最佳切入点。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自组织中的传播效果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唐平秋 《探索》2015,(1):141-144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文化认同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凝炼。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文化以其无"微"不至的外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其负面效应会引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危机,对危机进行有效的制度化解和积极治理,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贞 《世纪桥》2016,(10):36-3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是塑造中国国际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工程。要在借鉴吸收西方国家价值观传播经验基础上,创新对外传播理念,拓展对外传播路径,形成切实有效的对外传播策略,用潜移默化的文化力量传播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使国际社会逐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进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带来机遇、契机,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趋向多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更加形象,创新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机制必须创新。与此同时,信息化的"双刃剑"作用,也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大众化、现代化以及话语权等方面的困境重重。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发展传播格局,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化教育的内容资源,净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化建设的生态系统,是信息化境遇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践有效进行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