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党的十六大重申了这一点。这表明我国的立法要由数量规模立法向质量效益立法转变,彰显了我国的立法工作以质量为先的思想。地方立法是我国整个立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地方立法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为:(1)地方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有些部门通过地方立法来争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清除地方保护主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地方保护主义这个市场经济肌体上的“毒瘤”,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又重新抬头,在少数地区问题还很严重,下大力气清除地方保护主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愈演愈烈的地方保护主义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财政支出扩张的压力,一些地方政府不顾中央的“三令五申”,恣意干预经济和社会活动,以维护本地区的局部利益,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不断升级。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有的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已发展到严重的程度,为了他那一点局部和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十分突出,且有发展蔓延的态势,一些地方的保护政策已由省际之间发展到省内地、市、县之间。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不但阻滞经济的正常运行,而且成为深化改革和治理整顿的障碍。本文试就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危害及解决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近年来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主要与财政体制改革不够科学、不够合理有关。我国旧经济体制的一个主要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把地方、企业管得太死。因  相似文献   

4.
地方保护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大转型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转型时期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暴露出社会制度、机制的弊端,而正是这些弊端,为地方保护主义等阻碍健全市场形成的顽疾提供了暂时的躲避场所。分析转型社会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遏制其蔓延和扩张,优化地方行为已成为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地方保护主义是一种以行政和司法的权力干预经济的活动,是维护本地区本部门局部利益的倾向。其基本特征是在经济活动中,不顾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背离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制定地方土政策,实行地方保护和经济封锁。 现阶段,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形色色:1.在地区的边境线上设置关卡、检查站,以保护本地区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实行行政性垄断和地方封锁。2.钻国家政策的空子,在政策的夹缝中捞取本位利益,弄虚作假,坑骗国家。3.不按国家政策办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本地经济利益不利的事,强调地方特殊,顶着不办,视国家政策为废纸。4.为发展本地经济,不惜破坏国家资源,滥开矿产,滥伐森林,不顾人民生命安  相似文献   

6.
地方保护主义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保护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既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制度问题,又与思想意识层面的问题紧密相关。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主要是狭隘的地方利益、错误的职能定位及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滞后、当地官员的政绩意识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7.
“七五”计划要求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经济体制改革。所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都要把改革放在首位。改革不但要具备一个比较宽松的经济环境,而且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就必须借助于社会学。  相似文献   

8.
论税制对地方保护主义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主要来自企业,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地方政府形成对企业的偏好。与企业相关的税收没有实行彻底的属地征收,形成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偏好,进而形成地方保护主义。要抑制地方保护主义,权宜之计是对与企业有关的税收实行完全的属地征收,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改革税制,纠正地方政府的偏好。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矿产权经历了国家垄断、中央向地方放权和政府向部门分权、向企业赋权、向社会让权的改革历程。在这一改革历程中,中央逐步向地方下放管理权和收益权,地方政府又逐步把权力分散到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体,显示中央向地方放权和政府向企业赋权的治理特征。改革进程也引发了地方保护主义、府际间利益分割、部门间利益分化、村干部腐败、官煤勾结等问题,反映了煤矿产权改革中政府治理转变的曲折与艰难。文章采用制度分析方法,通过对煤矿资源开采和利用中经济运行背后的产权结构进行政治分析,考察不同利益主体在煤矿产权改革中的博弈行为选择,揭示煤矿产权与政府治理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行政复议的实施效果不理想和我国政治体制、现行的财政体制和官员考核机制等有一定的联系.行政复议职权“相对集中行使”避免了部门保护的影响,应值得肯定.但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很难逃脱“地方关系网”、“熟人社会”带来的影响;地方政府囿于地方利益很难居于中立的立场;垂直管理的部门易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干预.应在行政复议职权相对集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行政复议制度改革:对区、县一级政府或政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向上一级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申请复议;对房屋拆迁、征地补偿等方面的纠纷,设立专门的行政复议机构;对垂直管理的部门,在该部门之外设立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  相似文献   

11.
一、调查的目的和问卷的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改革,地方政府在财政、税收和投融资方面获得了相当的自由,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动力高涨,但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也随之而来。纵观这20年来的情形,中国地方保护  相似文献   

12.
当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使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得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地方保护主义是行政性垄断的表现形式 在我国除了存在着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经济性垄断外,还大量存在着  相似文献   

13.
吕丽娜 《学习月刊》2011,(18):32-34
自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圈内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而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及城乡建设一体化却举步维艰,圈内企业迁移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产业  相似文献   

14.
李真 《求实》2007,(3):36-38
禁止地方政府举债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宏观调整,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就成为弥补地方财政支出缺口,防范各级财政风险,建立公共财政模式,以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与中央的博弈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保护主义造成了种种危害,只有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有效划分事权和加强法制建设的对策性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保护主义这一棘手难题,使中央与地方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经济转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所进行的制度创新大大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采取了反市场化的地方保护主义.从形式上看二者都是地方利益的最大化,但最终减少了地方获利的机会并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讲政治》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有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为了他那一点局部利益或者个人利益,甚至连犯罪的问题都加以保护”。本文从归纳和剖析地方保护主义的特征、表现形式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寻求其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已进入了新的阶段,然而诫信的缺失、腐败的存在、各级政府职能的错位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导致的市场秩序混乱,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饯。我国应从加快诫信体系的建立;减少政府管制范围,加大打击惩罚力度;效开手脚,还市场自由竞争的空间;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等几个方面着手,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从而为加快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确处理一大局”与一部门、工作”的关系。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是事关国家兴衰的“大局”,依法治税,确保税收任务的完成和超额完成是“部门工作”。“部门工作”应服从“大局”,要支持、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地税工作只有牢固地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坚待抓经济促税收的工作方针,地方税收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经济是源,税收是流,地税收入的增长也、须建立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如果地税问部门工作”不为经济建设这个“大局”服务,地方财源枯竭,地方税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帮助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在执法特别是经济执法领域里滋生并蔓延,已成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严重障碍。深入分析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审判工作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主要表现为人民法院及其审判人员在审判或执行案件,特别是民事,经济纠纷案件过程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规定,偏袒、保护本地当事人的法外权益,损害外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调查掌握的情况看,审判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在案件管辖,审理,判决,财产保全、执行等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概括起来主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