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世纪桥》2015,(10)
科学合理的行政复议制度既可以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能及时有效的保护救济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解决行政纠纷比行政诉讼更加快速和专业,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在实践中却越来越暴露出其各种缺陷,不利于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维护,我们应及时的调整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使行政复议制度能更加高效的解决行政争议。  相似文献   

2.
司法最终原则,亦称救济原则,是确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关系的重要准则。行政复议活动虽然是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与救济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不是最终的救济方式。当事人对行政复议不服的,除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外,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整套行政救济制度,包括完整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行政复议条例》也被《行政复议法》所取代,但在实践中现行的行政救济制度尚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完善我国的行政救济制度,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行政复议作为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纠纷解决机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疆行政争议呈增多的趋势,反映了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也反映了行政执法中存在一些问题。能否有效预防和妥善解决行政争议,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新疆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要提高对行政复议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大行政复议法的宣传力度;加强法制化建设,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严格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树立行政复议权威,不断提高办案水平和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5.
所谓“行政复议“就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可以要求该机关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本级政府进行复审,再行作出决定。因而可以说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自我纠正错误的制度,也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行政救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其行政复议制度建设得到高度重视,获得了一定的发展。1950年12月,由政务院第63次政务会议通过的《税务复议委员会组织通则》中,首次使用了“复议“一词,在同年公布的《财政部设置财政检查机构办法》中,规定了财政复查制度,这里的“复议“和“复查“即新中国复议制度的萌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的法制建设被耽误了将近30年。直到1990年,国务院《行政复议条例》公布,我国行政复议制度才正式全面建立。  相似文献   

6.
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在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方面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对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具有重要意义。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一样,都是对行政相对人请求救济权的保护。那么,当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他就有两种法律途径可以选择:一是行政复议,即他可以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的上级行政机关或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请求复议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核审查;二是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法律制度是西方行政法律、行政司法救济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美国和我国在法律制度体系以及社会传统、社会治理需要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对美国行政司法救济制度的科学分析必然可以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行政救济与社会管理创新均以解决矛盾争端、促进社会和谐为着力点,具有目标同向性.作为行政救济主体的行政机关同时又是最重要的社会管理主体,在行政救济中具有其自身的相对优势,但也面临救济力度偏弱、救济效率偏低等问题.应强化行政调解、拓宽社会管理路径,改善行政裁决制度、提升社会管理效果,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保障社会管理的公正性,改革行政投诉制度、优化社会管理秩序,以此完善行政救济机制,最终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9.
行政复议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的法定机制。行政复议制度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行政机关对行政复议制度的性质认识不明、行政复议的机构和人员设置难以保证工作需要、行政复议审理方式简单等。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合理定位行政复议机构,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程序,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0.
余红 《唯实》2007,(4):47-49
行政复议对于解决行政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然而现实中,行政复议受关注的程度以及制度能量的释放却明显不足。充分认识、积极完善、进而有效地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纠纷中的作用与优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参与权保障与救济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参与权的保障是指行政参与权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法律的实施,确保其行使,行政参与权的救济是指通过专门的法律救济制度对受侵害的行政参与权进行补救,从而使行政参与权的有效实现得到最终保障.行政参与权的保障与救济是参与式行政法律关系的稳定机制,但现行法律制度对行政参与权的保障与救济存在不足,需要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丁智慧  谢科 《理论建设》2011,(6):109-110
我国有关商业秘密救济制度的立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核心,以刑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行政法规等为辅助的一套法律制度,构建了民事、行政和刑事多个角度对商业秘密进行救济的法律框架。就几种救济途径比较而言,行政救济具有主动、简便、灵活的优点,发挥着刑事救济和民事救济等其他救济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行政复议困境的解决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复议在当下我国的制度实践令人堪忧,公众对行政复议认同感的日益下降便是其尴尬处境的真实写照。行政复议困境的摆脱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通过权利救济观与纠纷解决观的重塑。为行政复议制度功能的发挥奠定认识基础;二是通过复议机构独立化与专业化的改革,为行政复议困境的摆脱提供组织保障;三是通过复议程序司法化的设计,为行政复议宗旨的实现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刘涛 《实事求是》2010,(2):65-67
行政法上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程度是评价一国行政法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行政救济的宪法基础,是宪法确定的"法治原则"。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行政救济制度,但是在行政救济的立法和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应当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建构一个更加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行政救济体系,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是一个国家公务员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由于我国素有重义务轻权利的传统,在国家公务员法律体系中对于公务员的权利保障和救济制度之申诉、控告和申请仲裁的权利保障等,基本上被排除在司法救济之外,表现在法律制度缺位、救济渠道单一等方面。因此,只有加强立法保障、确立司法救济、完善行政救济以及强化特别权利保障,才能更好地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6.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行政救济制度,但仍存在一些疏漏与不足.在行政救济的途径上,复议前置、终局变议等规定增加了行政救济成本,限制了相对人的行政诉权.在行政救济的范围上,法律规定的内容相互冲突,救济的范围失之过窄.在行政救济的对象上,缺乏对与受行政行为直接影响的相对人、有经济上利害关系的相对人的保护规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战后,随着“服务行政”等理念的兴起,行政指导作为一种灵活有效的行政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伴随我国改革的深入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这种温和而民主的行政方式被政府部门所接受,为人们所信赖。然而,行政指导同样是一把双刃剑。目前它在我国实践中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行政指导行为受到法律约束的程度还很不够,相关责任救济机制仍未形成,这严重阻碍了行政指导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行政指导从法律上进一步加以规范,加强程序规制,健全责任救济制度,从而建立起完善的行政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刘博 《理论文萃》2005,(3):28-31
行政处分是对公务员的惩戒形式。作为一种基于公务员与行政机关的特别权利义务关系而得以确定的责任承担形式,它有可能造成对公务员权益的损害。有损害必有救济,作为一般法理,对公务员权益损害的救济,在各国的行政法律制度中都给予了相应的认可。现代社会各国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实施,为正确及时解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发生的行政争议,开拓了有效的法律渠道。与此同时,不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是行政机关以及人民法院,都不能忽视继续发挥行政复议的重要作用。这里所说的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某个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向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具体行政机关或者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诉,由接受申诉的行政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法治政府、促进社会和谐需要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是各国解决社会纠纷、弥补诉讼制度不足的重要手段。由于受到以往崇尚诉讼意识的影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逐步被边缘化。要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必须强化基层的纠纷预防机制;加强基层政府部门协调联动,创新纠纷排查机制;创新人民调解,理顺行业协会等自治组织解决纠纷的法律关系;完善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工作,扩大仲裁服务领域;改革创新信访制度,着力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